APP下载

植入式手臂输液港和胸壁港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2020-12-09倩,陈萍*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50期
关键词:植入式因性手臂

王 倩,陈 萍*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江苏 南京 210000)

肺癌是一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肿瘤,大多数肺癌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晚期阶段,所以需接受化疗治疗[1]。规律化疗能够有效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化疗会给肺癌患者带来相关副作用,常规输液方式无法满足肺癌患者需求,输液港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肺癌患者的化疗耐受度。现阶段来看,临床主要有手臂输液港和胸壁港两种入路方式。本文将对比分析植入式手臂输液港和胸壁港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有1 5 例男患者、1 0 例女患者,平均年龄为(63.1±7.2)岁;病理类型:6例腺癌、10例鳞癌、9例小细胞癌。对照组有1 6 例男患者、9 例女患者,平均年龄为(61.9±8.6)岁;病理类型:7例腺癌、11例鳞癌、7例小细胞癌。

1.2 方法

A组应用植入式手臂输液港方法,主要操作如下:

(1)取肺癌患者平卧位,穿刺时手臂外展90°;

(2)采用B超测量穿刺静脉的直径、走向以及深度等,标记穿刺点;

(3)常规消毒铺巾,上臂结扎压脉带,在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

(4)在血管超声仪引导下进针,见穿刺针回血后,从尾部置入导丝,拔出穿刺针,纵行切开皮肤,置入导管鞘,退出导丝,置入长导丝;

(5)当导管达到肩峰处时叮嘱患者转头至穿刺侧,避免穿刺到颈内静脉;

(6)心电导引定位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上1/3[2]

(7)成功置管后在穿刺点皮下建立囊袋,将港体置入囊袋内,常规缝合切口,再加压包扎。

B组应用胸壁港方法,主要操作如下:

(1)经皮颈内静脉入路,取肺癌患者平卧位,垫高肩部,充分暴露颈部;

(2)穿刺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和锁骨内三分之一构成三角顶点,并且进行标记;

(3)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在血管超声仪引导下进针,见静脉回血后,置入导丝;

(4)退出穿刺针,纵行切开皮肤,置入导管鞘,退出导丝,送入导管;

(5)心电导引定位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上1/3

(6)在锁骨下窝建立皮下囊袋,在穿刺点和囊袋间建立隧道;

(7)连接导管,将港体置入囊袋内,缝合固定后加压包扎无菌敷料。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肺癌化疗患者的导管平均放置耗费时间、并发症(感染、剧烈疼痛、血栓以及误穿动脉等)发生率、首次穿刺成功率、癌因性疲乏评分(分数越高说明疲乏程度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A组并发症发生率、首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4.0%(1/25)、96.0%(24/25),B组分别为8.0%(2/25)、96.0%(24/25),两组在并发症(感染、剧烈疼痛、血栓以及误穿动脉等)发生率、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导管平均放置耗费时间、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

A 组导管平均放置耗费时间、癌因性疲乏评分分别为(2 4.7±4.5)m i n、(1 0.2±0.7)分,B 组分别为(35.1±3.7)min、(11.9±1.1)分,A组导管平均放置耗费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癌因性疲乏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

3 讨 论

一般情况下,肺癌化疗患者需接受长时间的治疗,外周静脉的一次性输液通道不仅仅会提高感染几率,而且会发生静脉炎,所以引起了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2]。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方式避免反复穿刺,与此同时能够有效减轻肺癌化疗患者痛苦[3]。植入式手臂输液港连接导管的港体置于手臂皮下,具有不受胸部手术和颈部手术限制的优势。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导管平均放置耗费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癌因性疲乏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上述研究结果显示植入式手臂输液港和胸壁港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相似,但是植入式手臂输液港的癌因性疲乏评分更低、导管平均放置耗费时间更短。

猜你喜欢

植入式因性手臂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与PICC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手臂上的抓痕
体内植入式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试论植入式广告在春晚中的应用
章鱼长长的手臂是用来做什么的
抱手臂的娃娃
用于植入式器件的电源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