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州:工人文化宫“活”起来了

2020-12-09

中国工人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化宫滨州市古筝

滨州市、县两级工人文化宫已经投入使用的场馆有10处,建设培训教育室68个,职工书屋4处,设有服务设施16处……

一位环卫工人熟悉地走进大厅,在靠近门口的一角,接了一杯热水,坐到椅子上休息,看时间还早,他顺手拿起当天的报纸翻阅起来……

这是《中国工人》记者10月31日上午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工人文化宫看到的一幕。

两年前,沾化区工人文化宫仅有几间“蜷缩”在区总工会办公楼上的办公室。“我们之前的工人文化宫面积小、设施陈旧,远远不能满足职工的日常需求。”沾化区总工会主席牟同忠介绍说:“可是,建设一个新的场馆资金又不足,当时我们就想着一定要把资源整合利用起来。”

经过多次协调,沾化区委区政府将政府投资1.2亿元,占地1.4万平方米的区体育中心部分场馆和影剧院确权转为工会资产。“在此基础上,我们投资改造建成了新的沾化区工人文化宫,探索形成了政府划转建设工人文化宫的模式。”牟同忠说。

变化就此产生。自工人文化宫免费对外开放后,平均每天都能吸引数百人前来,广大职工在点滴快乐和细微服务中不断提升幸福感获得感。

整合资源建“阵地”

沾化区工人文化宫的现象不是个例,在山东滨州,市、县两级工人文化宫共有7家,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基础薄弱、投入不足是共性问题。”滨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席刘祖庆告诉记者。

2019年,滨州市总工会在滨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配套制定相关政策,决定在山东省总工会奖补政策基础上再奖补50%,拉开了滨州市工人文化宫集中建设的序幕。“这项举措有效解决了清理整改后工人文化宫没钱建设的问题,极大调动了各县区的工作积极性。”刘祖庆说。

随后,滨州市政府与市总工会联席会议决定,将市、县两级工人文化宫纳入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明确对工人文化宫产权保护力度,确定各级文化、体育、住建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对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等给予支持,在手续办理、经费划拨、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形成了工人文化宫建设的强大合力。

在沾化区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区域后,邹平市、无棣县借鉴这一做法,完成了工人文化宫建设目标。而阳信县、惠民县结合各自实际,通过将政府在建项目产权划归工会,作为新建工人文化宫阵地。滨州市工人文化宫、博兴县总工会则是在原有工人文化宫基础上通过整治提升,进一步完善了服务功能。

截至目前,滨州全市新增工人文化宫活动楼室内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新增室外运动场地面积超过3.5万平方米,改扩建方式提升服务功能文化宫活动楼面积2.42万平方米,新增工会资产突破10亿元。

管起来、用起来、活起来

“职工文化阵地不仅要建起来,更重要的是要把它管起来、用起来,让它活起来。”滨州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市总工会主席商玉昌告诉记者:“今年,滨州市被列入山东省工人文化宫智能节能改造试点就是我们创新管理模式的一个契机。”

滨州市工人文化宫开展的公益性古筝培训课 张天宇 / 摄

所谓智能化节能化改造,就是要对接山东省总工会建设的“智能化系统集成管控平台”,最终实现与省总工会数据实时共享、“两降两升”的运营目标。“仅滨州市工人文化宫水电暖智能节能技术应用和改造一项,改造后每年电、暖两项就可节约30万元。”商玉昌说。

建成的智能化管控平台除了能够对本级工会机关、工人文化宫实施智能管控外,也能对各县区工人文化宫进行管控,从而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管理,实现本地工人文化宫节能设备智能化管理,并与山东省总工会实现数据实时共享。

此外,滨州市、县两级工人文化宫主动顺应“互联网+服务”的新趋势,借助网络工作平台下发通知、预约服务。通过网上预约、错峰管控措施,确保各项活动井然有序开展,最大限度地为职工提供便捷、优质、高效服务。

10月30日晚8时,记者在滨州市工人文化宫兵乓球馆看到,职工们挥舞球拍奋力“搏杀”,赢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平时上班忙,每周五晚上或者周末我都要来这里和球友切磋几局。”家住滨城区的职工夏冰告诉记者。

服务的阵地、圆梦的舞台

工人文化宫是服务职工的阵地,更是职工圆梦的舞台。2018年,滨州特校职工李红的国画梦在工人文化宫的公益培训课堂上实现了。她从没想过,自己能在即将退休的年纪拿起画笔,还在全市职工书画展上获了奖。

2020年10月30日上午,本刊记者来到山东省滨州市工人文化宫时,古筝培训室里正在进行着一场公益性培训课,古筝教师陈琨正在细致地讲解古筝名曲《沧海一声笑》的弹奏技巧,课堂上互动频繁,气氛十分热烈。

作为今年新增的公益培训课程,古筝课程备受关注。“今年5月21日9时报名开始后,乒乓球、电钢琴等培训班在5分钟之内满员。三天时间内,45个职工公益性培训班次完成报名,1150名职工报名‘抢’到了课程。”滨州市工人文化宫主任王胜平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滨州市工人文化宫共举办各类讲座32场次,开设各类培训班次173个,参加培训职工6295名。并且,还为职工免费开放乒乓球、台球健身活动场地,各种活动惠及职工36万名,进一步提高了对广大职工的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

近年来,滨州市工人文化宫坚持回归公益属性,除了面向广大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还组建了“百师志愿团”师资人才库,选聘培训教师及文艺骨干人员100多名,打造文化服务团队。

2017年,滨州市朗诵协会主席曹宁成为“百师志愿团”的一员,每周都在工人文化宫上一堂朗诵公开课。从最初开班时的30名学生,到2019级的120名学生,三年间,她培养的近200名学生成为市、县朗诵比赛的佼佼者。

据介绍,滨州市、县两级工人文化宫已经投入使用的场馆有10处,建设培训教育室68个,职工书屋4处,设有服务设施16处。在建及投入使用的职工剧院2处,劳模广场1处。各县区工人文化宫免费开放健身活动场地,先后组织6万多名职工走进了各级工人文化宫职工活动中心和公益培训大课堂,为基层工会组织培养了1000多名文艺骨干人才,担当了文艺传播使者,使广大职工深切感受到了“娘家人”的真心真情真爱。

商玉昌表示,滨州市工人文化宫在全面推进工会改革进程中,着力完善服务体系,铺开送文化服务下基层、节日主题定制活动,以职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拓展培训项目。下一步,还将充分发挥文化阵地堡垒作用,着力推进以培训为纽带、以普惠为核心、以送课为依托的服务体系,让更多职工切实享受到工会福利。

猜你喜欢

文化宫滨州市古筝
我终于会弹古筝了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滨州市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巧进文化宫
新形势下文化宫更适于群众文化需求的运营模式探究
记忆里,憧憬中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