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现实技术与动画的合作:新奇与困惑

2020-12-08董润玺刘阳齐泽璇

数码设计 2020年15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身份受众

董润玺 刘阳 齐泽璇

摘要:

目前VR技术不断发展,致使动画行业逐渐开始在VR领域拓展全新的发展空间。本文首先就目前VR技术与动画行业的融合优势进行了分析;其次,基于VR动画播出后的反响,讨论了目前VR动画带来的问题;最后,基于具体动画案例,提出相关建议,以便为动画创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虚拟现实;动画;沉浸感;交互性

中图分类号:

TU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9129(2020)15-0183-01

1VR动画所带来的的新奇感

“虚拟现实”是借助于计算机仿真系统及传感技术,生成多维的虚拟空间环境,并使受众沉浸其中的新型视觉艺术。而传统动画则遵照“蒙太奇”理论与镜头切换语言的叙事方式,展现故事情节,体现导演意图。二者的相互融合,是传统美学与高新技术的协调统一,碰撞出了充满新奇感的火花。

1.1受众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VR技术所展现的故事,是基于用户佩戴的VR设备的。在这种模式下,影片的“银幕束缚”被打破,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导演预设好的情节,而是亲自走进故事,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一员。

在VR电影《虫虫之夜》之中,受众需要通过寻找虫子的动作推动情节发展,而这种观影模式则较为类似游戏的叙事模式。

由此可见,传统的“蒙太奇”叙事系统逐渐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受众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换言之,VR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动画叙事结构的重构。

1.2多义化的剧情走向。正如前文所言,用户已经从观众席正式的走进了“银幕”当中,以多种不同的视角来审视着故事情节。而观众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使得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转移视线,观察场景。于是动画创作者为了迎合受众,也进行了多种尝试。

例如,在动画电影《珍珠》当中,虽然受众不直接参与角色扮演,但在故事推进的过程中,设置了若干交互点,受众可以与之互动,从而观看到不同结局的故事。

无独有偶,进行全新叙事尝试的还有《深海》。这部电影虽然采用的是单一故事线,但同时提供了三个不同的海洋场景,并且可以在观影过程中与多种海洋生物互动。

总体而言,VR动画给受众带来的是真切的沉浸感、广泛的参与度以及耐人寻味的多义剧情。在未来的VR动画中,适应虚拟现实设备的全新叙事结构会得到开掘;剧情交互点的设置也会更加自然舒畅,剧情走向更加合理。

2VR动画发展带来的困惑

虚拟现实作为新出现的科技成果,同样具有“双刃剑”的特性。在增强互动性,提升沉浸感的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动画与游戏界限模糊、受众身份不明确、剧情完整性受损等问题。

2.1动画与游戏界限模糊。VR动画创作强调用户的参与感、沉浸感与交互感,这一生产方式势必模糊了与VR游戏的界限。

正如我们前面列举的《虫虫之夜》,该片虽然以叙事为主,但受众与剧情互动的方式又与VR游戏的操作方式极其相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VR動画在某种层面上与互动游戏的界限已然被消解了。

2.2受众身份不明确。受众可以是以上帝视角看故事的观众,也可以是参与故事的主角,甚至是决定故事走向的导演。这样便导致了观众自身认知混乱的问题。观众进入故事之后,并不能直接明确自己的身份。

2.3剧情完整性受损。由于创作团队致力于剧情多义性的塑造,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受众的多种审美欲求,但导演意图的展示受到了限制。部分较有耐心的观众会选择观看所有故事线的内容,但还有部分观众仅仅只关注一条故事线。对于平行叙事的影片影响不大,但对于多条故事线横向叙事的影片,则损坏了其剧情的完整性。

以上问题在当下并未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但基于“虚拟现实”这一时代趋势以及受众欣赏水平的提高,仍旧对创作者带来了不少困扰与挑战。

3解决问题的建议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当前的VR动画,无论是叙事结构还是效果呈现,均处于萌芽阶段,仅仅依靠个别实验性VR动画的成功案例来总结出一整套操作模式是不可取的。本文基于上述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关建议,诣在满足新奇感的同时,帮助创作者消除影片困惑感。

3.1以“叙事性”和“操作性”明确界限。具体来讲,VR动画以叙事为主,VR游戏以操作为主。

例如《蜘蛛侠:英雄归来VR》,这款游戏的全程操作时间只有十几分钟,但是基本没有任何叙事模式,也没有传统游戏当中的过场CG,全程都需要受众进行手动操作。

3.2巧妙告知观众身份。观众处在VR动画所塑造的世界观当中,其身份应当是在故事中以不经意的方式被告知的,而不是由画外音机械的传达。例如VR动画影片《亨利》,该片对于受众身份和故事引导的设置十分巧妙。从需要观众观看的视点周围安排一只虫子,从而充当导游的作用。

3.3限制观众“创作权”。VR影片毕竟还是属于影片的范畴,尽管要给予受众自主权,但不能越界,要在导演发挥自身艺术才能的范围对受众授权。例如影片《珍珠》,该片以叙事为主,仅设置少数的交互点。

4结语

虚拟现实技术使得动画影片获得了全新的创作方式与展示平台,消解了“蒙太奇”理论的同时,重构了动画片的叙事模式,带给了观众自主权,令人耳目一新。尽管当下虚拟现实技术的逼真性以及相关技术手段还并不完善,但充满沉浸感与交互性的全新动画呈现,已成为未来动画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杨易轩,贾秀清.虚拟现实影像的视觉引导与视线交互研究[J].当代动画,2019,(04):94-97.

[2]宋方圆.故事世界与虚拟空间——VR动画叙事方式的探索与思考[J].创意与设计,2017,(06):85-89.

[3]王楠,廖祥忠.建构全新审美空间:VR电影的沉浸阈分析[J].当代电影,2017,(12):117-123.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身份受众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虚拟现实,让学习更“沉浸”
View Master虚拟现实显示器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