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符号设计在岭南传统文化中的应用探究
2020-12-08陈光林
基金项目: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青年教师发展基金”资助项目:《视觉符号设计在岭南传统民俗文化中的应用探究》(项目编号:2017QJY001R)。
摘要:数字时代影响下,我国的视觉设计完成了飞跃式发展,但是由于技术的革新,文化载体的多元化需求,视觉平面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本研究通过分析视觉符号的设计理念,研究其设计形式的特点,剖析其设计的地方文化内涵,总结其在現代设计中的重要社会意义。同时,本文运用现代设计归纳原理,结合岭南地方文化特征,进行实践设计分析,验证其合理性。力求在视觉设计中满足市场需求的定位要求,又体现现代设计个性独立的设计趋势,进而达到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
关键词:视觉符号;岭南文化;现代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6-0063-02
在信息时代,视觉类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植入我们的生活,VI设计及招贴应用是一个重要的视觉设计载体,视觉海报招贴在设计时,一般以绚丽夺目的颜色和视觉度强烈的图文方式吸引目光,但是这类方式不再具有设计又是,而且往往成为范式设计,成为大众设计,还造成了大量的视觉垃圾。而我们希望视觉设计能够更有效的传递有效信息,而不是造成视觉疲软。
1 国内外视觉设计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设计逐步与世界接轨,设计技术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同时我国视觉传达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较为严重。视觉传达设计并没有完全消化吸收设计技术或设计风格,导致“范式”设计的现象比较严重,整体的设计格局比较比较混乱,缺乏独特的风格。同时,对于符合化概念设计国内理论研究虽然并不成熟,但是在设计实践上有较多的应用。同时采用现代设计中符号化归纳的的表现手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形式和内涵的融合,体现出多元的风格文化,从而从范式设计走向文化内涵设计。
在国外“包豪斯”及其理论与学说对设计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成为了现代设计的先驱和摇篮。尤其包豪斯功能化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所奠定的思想基础和风格基础影响深远,但是国际化设计的影响,现代的功能化设计趋于统一,体现出统一标准的发展势头,保证了功能化却失去了设计的独立性。由于国外关于极简主义理论的研究较多,提倡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书籍也较多,但是设计对于极简主义的审美疲劳不断加剧,纯粹的极简主义开始褪去热度,缺乏设计转换,使得纯粹极简陷入范式设计。
2 视觉符号设计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意义
从包豪斯体系延伸出来的现代极简主义设计在现代设计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但是极简主义在设计的过程中,所追求的极度简化的概念,往往在平面视觉设计里也会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在有些商业宣传和文化传播方面缺乏必要的信息指引。但是极简主义在视觉设计中所体现出来的设计语言创意丰富,内涵深刻,较之快餐视觉设计,有更加深入的文化内涵,也是体现一个城市文化建设重要视觉文化突破口,它将引领设计潮流从通俗视觉设计转向精致后现代风格的转变。现代符号化设计就是在精致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归纳设计,相对于极简主义,符号化设计可以插入多一些文化内容的解释,不会过于简化而影响视觉导读。同时视觉符号化设计是对现代设计的设计要素进行提炼,应用现代设计基本要素结合某种文化符号,在设计注重精神层面的体验,即使传统文化符号也能够融入现代文化设计中。
视觉符号是将抽象信息以视觉感知的符号进行传播的设计语言,具有符号的共性,主要视觉符号形式有图片、图像、图形、文字与图案等等[1]。视觉符号是整合现代设计规律和设计思维,形成设计语言,这种设计语言是某种特定文化的符号,是某种形象或现象进行信息传递的符号标签。然而能够成为符号标签,需要能契合现代媒体传播的载体和形式,同时体现设计的规范性,进而通过载体,向大众传播某种文化信息。而视觉符号的体现总会通过符号设计元素图像、文字、颜色及载体,运用现代设计美学原则,来向大众传递文化信息。形式与内涵始终相辅相成,在设计中体现文化的多元性,又通过设计的统一来整合创意的完整性。传统文化逐渐受冷落,归根结底是在形式上无法契合现代媒体传播载体和形式,传统文化形式的符号化语言没有现代设计的美学归
纳,独自发展,独自凋零。然后如果把传统设计元素应用视觉符号化手法进行提炼,结合现代设计的形式,既有现代设计的视觉表现力,又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修养与文化传承,同时解决现代招贴设计中复杂信息传递不明确的形式,强调理性设计与文化设计的结合应用。
3 视觉符号元素在传统民俗文化设计上的实用性研究
视觉符号设计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其是基于极简主义的形式,体现出现代设计的简洁化,同时也保留了现代设计的风格特点。在我国很多民俗艺术无法在现代设计中生存,其实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无法融合现代设计的形式,如果非遗文化墨守成规,不能在市场上传承发展,那只能止步于非遗文化馆。符号化设计在形式上就很好得解决了非遗文化设计形式的问题,保留了极简主义的现代设计风格手法,创意手法多变,现代风格特征明显,视觉元素突出,视觉效果简洁利落,表现出丰富的内涵,引发阅读者深思。同时,植入必要的文化传播相关文字、设计元素和色彩搭配,导读性强,适合大众文化传播,达到了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的目的,全面体现视觉符号化设计的后现代美学原则。
所以,符号化设计是一种设计表现手法,它体现了现代设计极简主义的精华提炼,同时与时代特色相结合,将现代设计表现形式运用于传统文化表达。是现代设计和传统文化的桥梁,也是非遗设计能在商业设计中传播的关键契合点。在以下,本文将提出符号化风格的特征,同时根据此特点进行岭南传统文化案例设计分析。
4 传统文化元素结合视觉符号化设计风格特点
首先,符号化设计保留极简主义设计的形式,在设计元素上运用现代设计的归纳法对设计元素进行提炼。提炼简化到形态的最简形态,同时保留元素形态的特征。归纳法是现代设计表现手法的重要设计方法之一,归纳后的传统元素会体现现代设计的风格。
其次,传统元素图形归纳表现是否极致,图形是否深入人心,引发共鸣。由于符号化设计相对图形元素和文字内容也会尽量提炼精简,图形表现尤为关键。
最后,设计具有创意性和趣味性的视觉设计特征。符号化设计需要应用现代表现手法,例如象征设计、夸张设计、寓意设计和现代设计等等进行创意表现,引发联想。画面的图文比例排版搭配需要留有足够的留白空间,视觉感受平衡且无压抑感,颜色搭配舒适,整体效果需要体现出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5 符号化元素在岭南传统文化中的应用分析
岭南文化广义上包括广东文化、桂系文化以及海南文化。狭义上主要包括广府文化、客家文化以及潮汕文化[2]。岭南文化得天独厚,丰富多彩,有着悠久历史,同时依仗海上丝路的蓬勃发展,与外来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融合。本文举例部分岭南文化,加以阐释设计应用。
5.1蓝印传统符号传递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精神。作品《整多俩笼》(图1)运用“布”为载体,体现不一样的质感插画与海报。与众不同的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精神。在展览、画册宣传等方式传扬粤港澳大湾区视觉创意。整体色调运用“蓝白”为主,大方明锐的视觉效果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将布与早茶文化两者充分融合在一起进行视觉创意设计,表现手法为蓝染手工艺,载体运用“布”。使得整体画面视觉冲突性强烈,寓意明确。
5.2 VI设计中岭南传统元素符号化设计应用。LOGO设计是VI现代视觉符号典型的代表,《叹早茶》LOGO设计(图2)采用早茶餐饮典型元素茶壶、勺子、碗代表品牌特色元素作为图形处理,让读者一目了然。茶壶和勺子、碗结合设计凸显了老广早茶品牌餐饮企业形象。色彩采用金黄色和深绿,表达绿色传统餐饮品牌,象征健康。运用符号化设计理念,标志字体运用了简约时尚的字体,使整体LOGO显得传统美感。标志在传统的中式美感中融入现代的简洁,柔和的金黄色反映出品牌的传统特色。
5.3产品设计中岭南传统元素符号化设计应用。惠州旅游景观符号元素产品设计(图3):该设计是根据惠州其中六个旅游景观提炼而设计的图形元素,该图形元素主要是运用圆形轮廓和惠州旅游景观构成的,图形元素是线条构成,一笔一划之间,线的疏密变化和虚实变化,衬托惠州旅游景观,用线条表现惠州景点、结构和空间关系,使之达到了巧妙的融合。
5.4包装中岭南传统元素符号化设计应用。增城IP包装设计(图4),设计元素来源于增城地区的十大土特产,将这十种特产所具有的共同点进行提取延伸为系列包装设计和系列的Q版形象设计,Q版形象的设计使得农产品的包装更加的形象、生动有趣。充分的糅合了增城荔乡文化各种元素,增加消费者对于增城的土特产的了解,活化增城形象创意,充分刺激消费者对于土特产的购买欲望,使得增城符号深入人心,从而达到设计推广目的。整个设计的思路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充满了田园风光的生活气息。
6 总结
经过对符号化设计在岭南传统文化中的应用分析,可以发现,多元化的后现代设计环境对符号化设计模式是适用的。其审美标准即能体现现代设计的理性概念和现代设计美学形式,又能与地方文化特色相结合。在精致的现代设计框架下去展示文化的内涵意境,体现出了设计对文化的传承意义,同时也展示了人与文化、社会、自然的融合关系,响应国家非遗文化传承的号召。通过案例设计,可以看到,当前传统文化的传承环境也给予了符号化设计较大较广的扩展空间,符号化设计归纳设计的技巧,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设计元素的回归朴实与简洁的人性化设计。符号化设计方法同时也是兼容并包的设计形式,能够结合多种设计风格,衍生出别样设计感受,继续深挖和利用符号化设计模式,一定能在人类精神文明建设中形成一股清流,将为社会的设计进程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楊明刚,胡珊,刘振艳.传统节日视觉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及价值[J].广告研究,2014.3:134-135.
[2]盛玉雯.基于设计构成课程中对岭南传统文化符号的提取与创作[J].美术教育研究,2019(12):164-165.
作者简介:陈光林(1986.9-),男,汉族,福建莆田人,硕士,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创意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视觉传达,CMF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