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12-08丁超豪
丁超豪
摘要:科技成果转化关系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它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我国科技成果主要供给体之一,不仅需要大量资金、人才投入,而且还需要政府政策扶持、法律保障、科学管理等顶层设计。长期以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受多种因素制约,使许多先进技术成果未能进行有效产业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探究科技成果转化的阻碍因素、寻求合理化解决措施,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金融支持;中介服务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11.024
中圖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11—0104—04
高等院校是我国科研创新的主要力量之一,也是科技成果的供给主体之一。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指导下,“211工程” “985工程”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双一流”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 — 2020年)”等政策的实施,不仅全面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使我国高校的总体科研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大增强,而且高校对社会发展的知识贡献率和服务能力也得到提升。2017年,教育部与科技部联合首次对全国近2000所普通高校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总体评估监测,并发布了《中国普通高校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16》,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我国高校科研人员比2006年增长46.7%,居世界第一,高校科研经费支出是2006年的3.6倍,我国依托高等院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了131个,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我国高校牵头承担了全国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大批973和863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高校SCI占全国80%以上。我国高校正逐渐发展为基础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应用科学研究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主要生力军,高校及科研院所已逐步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规模和价值逐年不断攀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仍然落后、转化不力的局面依然存在,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并达到产业化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当前,我国科技成果只有10% ~30%应用于生产,而真正能形成产业化的科技成果仅仅为其中的20%左右。换而言之,我国将科技成果加以转化应用达到产业化的比例仅有2%~6%[1],由此可见,我国科研活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未得到良好实现。为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需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而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科技成果的供给主体之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局成为了当务之急。因此,本文主要聚焦国内高校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浅析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问题及策略。
一、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及问题
(一)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不成熟
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实施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各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各自实际纷纷制定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例。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和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性痼疾,还需要加强统筹协调解决。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国家已下放给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得到有效破除,但部分单位落实不到位。由于容错纠错机制和政策等的缺失,部分高校院所依然忧心可能承担国有资产流失责任。
现行的地方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各学科各自为战,不利于交叉综合研究和资源的整合利用,高校现有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出。现有考核体制下“看重研发、轻视转化”、“看重论文、轻视专利”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地方高校的考核体系过分重视SCI论文的发表,对科技成果的产出和转化重视度不够,导致科研人员片面追求发表论文的数量,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强烈,产出成果多以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为主,市场价值较小。加之,市场对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导向作用没有到达充分发挥,又使许多成果未能作用到应用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外,科技成果转化还面临着研发和转化成本高、无担保、效率低等风险,因此高校的科研工作者普遍缺乏应用科学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动力,导致产学研协同不够。
(二)现行科技转化模式效率低
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大动力为市场需求,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需求脱节较为严重。高校院所是科技成果的主要来源,但国内大部分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很少以市场为导向,多是基于各学科科研热点或研究人员的科研兴趣,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对科研方向和技术路线等的导向作用,科研主体和需求主体的协同明显不足。这就使高校的科研项目在初期阶段就可能与市场需求不一致,高校现行的主要转化模式与实际需求脱节,致使具有市场价值的科研成果比例产出不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相关规定,目前我国地方高校采用的科技成果转化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即自主转化模式和非自主转化模式(间接转化模式)。自主转化模式是地方高校依托自身的科技成果、设备、人才和政策创办科技企业,创造条件将自身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种模式多数执行的是高校的管理模式,缺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外部资源,缺乏整合劳动、资本和市场的能力,与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脱节,市场竞争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低。
非自主转化模式(间接转化模式)是通过技术转移机构来实现地方高校科技成果孵化产业化的一种模式,它主要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来开展,例如国家级或地方技术转移中心、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技术转移机构或公司,以及其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类中介机构。该模式依托国家及地方政策优势以及高校的科技和人才优势,推动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得较为广泛,它对高校和企业的规模没有严格的要求。但非自主转化模式下没有发挥市场在研发方向和成果应用等方面的导向作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科技成果与产业应用脱节,无法形成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这使得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受限。
(三)科技成果轉化的金融支持不充分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创新性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但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不能有效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所需求的金融支持是持久性和多样化的,我国现有市场供给和法律框架下的单一金融服务体系与科技成果转化不匹配,一是金融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不够,中小型企业在承接成果转化时难以获得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支持;二是我国金融服务体系投入科技创新领域的资金比例较少;三是科技成果转化早期融资较为困难。
(四)第三方中介服务不足
目前,我国服务于产学研合作的中介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权威的、专业化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和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依然缺乏。国内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较为单一,人才服务能力有待提升,远不能满足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此外,高校内部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普及面不够,且服务人才严重缺乏。根据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国家科技评估中心)2020年刚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度报告(高校与科研院所篇)》显示:目前我国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普及低,在统计的全国3200家高校中,仅有688所单位设立技术转移机构,仅占统计院校的21.5%,且仅有307家高校重视技术转移机构在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报告还指出,现有的高校的技术转移机构的服务仍存在“规模小、服务少、能力弱”的现象。
二、促进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
(一)进一步细化和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
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激励机制,保障其政策落地实施,尤其是要制定并落实好高校和研究机构对科研人员参与成果转化的支持政策。
1.赋予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上更大的自主权。除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科技成果,其处置权和收益权充分下放到地方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有技术背景、懂市场运作的科技管理和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同时引导地方高校建立科技成果评估模式及转化机制,自主合理合法处置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权益。
2.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公正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提升成果转化动力。高校应打破传统考核评价标准,对从事基础、应用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化等不同方向的人员建立不同的分类评价制度,“量身定制”评价体系,建立适合各自特点的职称评定和考核评价机制。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注重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导向,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激发高校教职工及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积极性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以市场为导向,推动高校高价值成果产业化
高校的科研活动要瞄准国家战略及市场需求,发挥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调节作用,运用价值规律,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
以市场为导向,将高校的科技研发与经济发展需求及资本市场紧密联系起来,激励高校科研人员以科技成果创造财富,使市场要素能贯穿从立项到研发再到应用的整个科研活动过程。实现高校高价值成果产业化,高校既要提升科技成果对接市场应用的效率,也要增强自身技术供给和创新产出的质量。充分运用市场引导科创要素流动的重要力量,发挥企业作为科创要素配置的核心载体作用,通过价值链延伸技术链和创新链,形成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三者资源互补、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的协同科创模式。
(三)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体系
科技中介服务作为连接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对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地方政府应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紧紧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积极引导和扶持本地各类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和机构的协调发展,促进人才、信息和资本等社会资源有效结合;积极探索和创新科技中介服务的服务形式和组织形式,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供有效、良好的服务。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核心,优化创业环境,提供创业条件,优化创业服务体系,鼓励广大科研工作者和企业将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其提供相关的政策、法律、风险投资和管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创新“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大力推介高校的科技成果。高校要提高对科技工作的重视,成立相关的科技管理、技术转化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部门,加强队伍和制度建设,加强自身成果的梳理,积极组织和参加科技成果展览、产学研洽谈会、科技咨询交流会和科技下乡等活动。努力将高校的科技管理、技术转化机构建设成为科技中介服务中心,为企业和高校院所提供双向信息交流与沟通,集技术咨询、技术中介、技术代理、技术推广、技术评估和技术诊断等多功能于一体,促进产学研有效结合。
(四)增强企业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动承接力
目前,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只有加强技术更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新技术和新产品更新,企业才能在国际化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为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更需要将企业推向前台。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产出了许多科研成果,但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产业化的却非常少,这其中有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例如企业技术需求不强、转化机制不健全、转化风险高以及利益分配不均等。而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不仅要实现应用科学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承载着基础科学和前沿科技的探索功能。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将企业推向前台,企业作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承担者和市场资本的持有者,应加大对高校科研活动的支持力度。同时,探索“企业+高校”的合作模式,鼓励双方共同投资创办创新型企业,打破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壁垒,鼓励高校的科研工作者以技术为股参与到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迫切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投资,让企业资本与高校技术有效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此外,政府要不断鼓励、引导企业不断扶持高校对前沿科技的研究,加强对这些创新性企业的投资、服务和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高校和企业了解相关的科技成果转化的困难和需求,为企业承接科技成果注入“催化剂”。
(五)探索多樣化的科技金融服务
创新多样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加强政策保障和引导,鼓励金融机构与高校开展融投资、租赁、信贷、结算等金融服务,鼓励高校建立创新示范基地,支持金融机构与高校创新示范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鼓励以高校的创新示范基地为载体开展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者之间的合作。二是支持高校创新示范基地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创业投资基金类债券等融资工具,并适当地在基地内开展与创业相关的保险业务,以加强金融对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保障。三是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支持知识产权质押的信息平台,将高校创新示范基地内符合条件的企业信息纳入质押平台,并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金,对无现金流、无可抵押资产的初创型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进行风险补偿,以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早期融资难的问题。四是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地对高校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成立专项的投资资金,建立投资平台,吸引资金向初创期的项目流入,加大对中小型创新企业的金融扶持。五是探索新型担保形式,实施政府和金融机构联合授信担保,提升创业投资服务,对有潜力的创新型企业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信用贷款额度和中长期贷款比重,使其得到长期、稳定、有效的金融支持服务。
三、结语
高校作为我国科研创新的主要力量,拥有大量科技成果,其成果转化不仅需要大量资金、人才投入,而且还需要政府政策扶持、法律保障、科学管理等顶层设计。及时有效地将高校的科技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园园. “科技成果转化难在哪儿,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N]. 学习时报,2018-9-29.
[2] 刘力臻,房鑫桐. 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09).
[3] 袁慧. 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0(04).
[4] 刘宇,刘全德. 以市场为导向加速高科技成果转化[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07).
[5] 卢立珏. 构筑创新共同体:有效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J].中国高校科技,2018(11).
[责任编辑:张丽丽]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in Universities
Ding Chaohao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130000,China)
Abstract: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As one of the main supplier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China, universities not only require a large amount of capital and talent investment, but also require top-level design such as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 legal protec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For a long tim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has been restricted by many factors, which has prevented many advance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from being effectively industrialized, which has hinder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to a certain extent. Therefore, it is an crucial task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to explore the obstacles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seek rational solutions.
Keywords: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cooper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financial support; intermediary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