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余华《活着》的叙事策略

2020-12-08王娟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2期
关键词:叙事策略余华

摘  要:余华的小说《活着》是一部具有非常深刻意义的小说,其通过各种丰富的叙事策略,展现出小说主人公徐福贵对于人生当中所出现的各种坎坷的荡然与面对,其中人物的情感与命运之间激烈的碰撞,以及在这种碰撞过程中人格的升华与变化,也是这部小说所探索的主题。在余华这部小说里面采取了更加精准的叙事语言,以及通过多元化的叙事角度,包括在叙事过程中带有节奏性的特点,这些都是余华在创作《活着》的过程中所运用的一些叙事策略,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把平时朴素的语言运用到对于人生与命运等重大话题的讨论中,从而展现出这部小说独特的艺术张力。

关键词:余华;《活着》;叙事策略

作者简介:王娟(1981.8-),女,陕西西安人,本科,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戏剧、电影、文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2-0-03

余华的《活着》是其比较著名的代表作品,超越了很多余华传统的作品。余华在创作《活着》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称之为对当事文学领域的一些经典,其构思的巧妙以及在叙事策略上面的精心布局,这些都为这部文学作品奠定了良好基础。在余华《活着》的这部作品里面,其深刻地剖析了当代对于悲伤以及各种忧郁的情绪的表达,但是作品虽然是关于死亡的悲伤故事,但是却告诉人们必须坚强地活下去,这也是对于命运的一种抵抗,在叙事策略上也展现了非常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剖析余华《活着》的叙事策略,将有助于我们对余华的艺术创作过程进行深入思考,同时也对《活着》这部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从而进一步地对余华在创作这部故事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各种叙事策略优化叙事过程当中的各种细节有非常大的帮助。

一、余华《活着》的叙事者双重特色

各种不同的叙事类文学创作都涉及到两个不同的元素,一个是故事相对比较完整,另一个则是故事的叙述者,这两种特征也是任何叙事类的小说和其他类的文学作品或者艺术之间最基础的区别。在余华《活着》这一部作品里面,其对叙事者的安排极为巧妙,余华对于小说当中叙事者设置了双重声调,这也是其叙事策略当中最为典型的部分。

《活着》这一部作品主要是描绘了关于死亡的悲伤故事,但是故事却希望表达对生命的坚强与执着,以及对命运的挑战等,无论命运如何残酷,都要学会正常的面对,而且能够乐观继续生活。在《活着》这一部小说当中,作者余华将人物的自身特色充分的挖掘出来,而且这也是余华长期写作所积累出来的各种经验,包括融合了新时期对于故事创作的各种需求,以及对这部作品所提出来的要求。余华在《活着》这一部作品里面摒弃了传统叙述方面的一些优势模式,重点是让故事当中的各种人物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因此,在叙事语言方面并不侧重于采取文学性的语言,而是朝着口语化的方向进行表达。这种人物的生活经历和地位方面互相结合的口语化表达,在余华这一步《活着》当中有着非常鲜明的表现,从而展现出自由的叙事语言风格。通过这种方式,余华对整部作品都营造出非常丰富的情感碰撞,从而让其表达与叙述的过程当中更加栩栩如生。

大部分小说的传统写作方式主要还是采取全知的叙事角度,也就是叙述者的角度,对整个故事都有着全面的了解,所有的细节几乎都能够囊括其中,这样的一种叙事风格,叙事者能够无一例外地掌握到所有事件,而且叙事者还可以把这种道德上面的评判,包括各种各样的想法,都非常清晰地传递给各种读者。但是在余华这部《活着》之中,却匠心独运地安排了两个续世者,也就是第一个故事的叙事者以第一人称展现;第二个故事的叙事者则是以主人公也就是徐福贵来展现。在这两个不同的故事之中,整个故事的叙事风格也出现了更多的变化,对于事件的看法和评论,也是基于这两种不同的角色进行叙述,从而在叙述的过程中展现了多元化的特色。两个不同的叙述者也分别承担着各自的叙述任务,从而把这种独特的故事能够以更为鲜明的方式展现。

由于叙述的人员在设置方面出现了多元化的特色,两个完全不同的叙述角色能够互相进行交替和转换,从而让故事能够从过去与以前之间不断的变化能够切换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这样小说的主人公也就是徐福贵,其所经历的这些不同的命运坎坷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之下能够不那么痛苦或者悲伤,同时作品里面又展现出多元化的对话方式,从而让整个余华的作品里面叙事的风格更具备张力,而且对叙述的空间也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在艺术效果方面也呈现出不一样的特色。

二、余华《活着》带有节奏感的叙述特色

在小说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叙述的特色首先就体现为叙述的时间,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叙述要素。因为叙述的时间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小说作品里面故事情节的变化,特别是小说里面的故事布局以及内在的设置是否能够合理化,通常而言在故事情节的设置方面比较精短,但是叙述的时间跨度相对比较大的情况下,节奏会相对比较缓慢,但是故事情节相对比較长,但是叙述的时间会比较短,那么叙述的节奏也会呈现出更快的特点。作家一般而言会配合使用一些场景,或者有必要性的省略一部分的内容进行叙述,从而让整部作品在叙述的过程中更加科学,也更带有深刻的艺术性。

余华的这部《活着》当中,运用了不同的叙事风格与方法,从而让整部作品当中带有一种非常深刻的叙事特色,也就使节奏感比较鲜明。在余华《活着》这部小说里面,故事的情节是从旧有的中国社会到全国解放之后的新社会,经历了数十年的沧桑与变化,在时间的跳跃性上面会相对比较强,在这样的一段历史里面所发生的事情也更加丰富,历史的背景相对沉重,但是却有着更加多元化的叙事空间。余华在这部小说当中有意识地让一些沉重的历史事件成为叙事者叙事空间与节奏的推动力,比如国共之间的战争或者新社会所开展的土地革命,乃至于一些公社化过程中大锅饭的现象等,这些都是故事的主人公所生活的一些生活的大背景,而在这些生活的社会背景之下,徐福贵也就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经历着其命运当中的坎坷与变化。《活着》这一部小说里面其实也是为我们讲述了人物与人物之间复杂的感情,这种复杂的感情更多是倾向于友情,友情感人至深,有着非常丰富和深刻的意蕴,彼此之间也有着互相的感激与仇恨,这种恩仇叠加的背景又让这些叙事的特色与节奏更加多元化。在这种故事背景里面,彼此之间互相的联系在一起无法将对方抛弃,但是人物与人物之间又无法完全责怪对方。在《活着》这部小说里面小说的人物往往都是一同面对着命运的坎坷与变化,但是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又一起化为泥土和雨水,其实也不过就是人生命运的变化,在感知这个世界的过程中,活下去是每个人的愿望,而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变化却是活下去最大的理由。当然余华通过《活着》这一部小说也表达了如何去面对人生当中的各种挫折,包括深重的苦难等。在这部作品里面,余华从道序到重新插叙等多种完全不同的叙事手法,都运用到整部作品里面,让整部小说能够带有时间上的交错感,一切变化的时间与眼前的时间互相之间变化与交替,从而让时间与空间的交错,把人物的这种感情进一步升华。

对于文学作品在叙事的时间和速度方面,叙事者在个人的观点运用的比较多,同时也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放出了更多的自由信号。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时间在推进的速度上与小说的整体布局密切相关,构成了整部小说故事叙述节奏感,是每一个作家在打造一些经典的作品过程中,必须要深入地考虑和掌握好的一些节奏。这一种道理也十分的简单,因为在时间的安排上面,如果没有快速的推进,那么情感或者故事的情节就无法起到互相变化的效果,整部小说也就显得没有趣味性。而从另外一个方面,如果没有缓慢地进行叙述,再应该投入更多的笔墨的部分,丧失了对这种细节的刻画,那么整部故事的情节就无法生动地展现出饱满与张力。因此在整部小说的控制上,余华对于《活着》这部小说还是非常重视,尤其是在时间的安排上面十分注重这种节奏感的安排,从而以恰到好处的方式展现出节奏和速度,让整部小说都具有更加丰富的生命力。

三、余华《活着》运用的叙事语言精准性

在余华的这部《活着》之中,余华所采取的叙事语言风格比较朴素,这种朴素的语言直接表达了一些观点,这是余华丰富的叙事语言经验所积累下来的特点。通过这种更为朴素和厚重的语言,让作品当中带有感染力的部分深入的增強下去,从而让创作的效果更加明显。余华在《活着》之中所采用的这些叙事语言风格,其实与余华传统的作品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余华在传统的创作过程中往往是比较重视用更为敏感或者比较尖锐的语言进行描述,但是正是这种对于语言过于敏感或者尖锐,无法把这种深重的主题展现出来。因此,在《活着》这部小说里面,余华放弃了这种传统的语言风格,而是采取了更加生动的手法,这种把叙述主体进行压制的方式,让叙述出来的内容更加全面地展现出来。在这一部小说当中,已经很难看到余华当时比较流行的一些小说语言风格,其语言叙述的风格,不像过去的作品那样充满着一些冲突或者带有矛盾的特征,而是以更加包容或者具有理解性的风格来展现出这种作品叙述上面的自由性。

在《活着》这部小说里面,其主要还是采取用平时的语言或者更为简单的句式进行叙述,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展现出独特的温情以及非常亲切的叙述语感,也在最大的程度上,对于阅读这部小说的读者而言,引起更加丰富的共鸣,在情感上面也有更加密切的联系。用比较朴素和平静的语言进行叙述,这一点与非常沉重的人生磨难之间有着非常强烈的对比,而这种对比也形成了情感上的碰撞,作者余华采取了极为平静的语言去表达了对于生命的看法,使得这种沉重的生命与苦难,往往是非常具有特色的。用平实和准确的语言去表达故事的内容,使得这部作品的语言有着非常丰富的层次性,也展现了小说作者非常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同时在《活着》这部小说里面,余华也通过了叙事过程当中各种不同声音的对话,将不同的人物角色内心丰富的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正是小说里面主人公徐福贵和妻儿,乃至与父母之间形形色色的交流与对话,让这部小说里面所表达的这些命运的坎坷能够更加具体和形象,另一方面也让小说的主人公个人的形象和各种思维的特点鲜明地展现出来,从而丰富了这些小说人物的形象,让小说人物的人生与命运也更加贴切地表现出来。徐福贵在自己无法预见的人生当中,与这些亲友与各种人物与事件互相的交集,他注定与这些人与事情相遇,也注定和这些人与事情的分离,悲欢离合之间正是小说人物内心对于命运的各种抵抗,面对命运当中种种不同的磨难,懂得如何去承受与包容。余华用各种具有情感的口吻,对于故事当中的各种情节进行刻画,就像在叙述主人公徐福贵,回忆自己的父母与女儿等各个方面的亲人时,所运用的语言是十分的温柔。而在整部《活着》的作品里面,其实小说是悲伤的,整个感情的主调有着无法抗拒的悲凉,不过这并不妨碍叙事语言包含的各种浓浓深情,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一种对于感情的细致刻画,更是对这种悲伤与碰撞的命运悲剧进行包容的过程,作品里面包含了非常深刻的情感,这也是这部小说作品带有强大的感染力的根源。

《活着》这部作品主要想表达的内容并不复杂,关键是表达着人的一生当中活下去就是为了活下去。为了活下去,平平淡淡的人生与各种细水长流的命运,其实就是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余华通过更为朴素的叙事语言构建的,也不过就是具有磨难特征的人生命运,在磨难的面前,有的人选择抵抗,但是未必能够与悲惨的命运发生更加强烈的碰撞,反而可能将自己的人生碰到粉身碎骨,而有的人在磨难的面前承受的这些命运的挑战,慢慢的,命运把其打磨得更加光滑,也让其能有着更加温润和低沉的品格。因此在这样的一部小说演绎的过程中,并不仅仅是为了表达命运如何不公平,而是表达小说的人物主人公,也就是徐福贵在面对着这样的人生坎坷与变化的过程里,慢慢地成长起来,慢慢地通过无数的苦难从一个浪荡子演变为对于人世间的各种变化有自己的包容与温情的心理特点,这也是温润的品格,只有经历了磨难之后才能够慢慢演变出来的过程。在小说里面通过徐福贵与人生之间的忍耐,以及各个女性角色特有的善良和温柔,包括一些人物角色的执拗等都有着非常细致的刻画,这些刻画与描写的过程,以及为精准的语言进行描述,从而把内在的各种细节与语言展现出来,进一步地表现出人生中的喜怒哀乐,这种朴素而平和的语言特点也正是这部小说叙事语言的重要特点。

余华作为上个世纪80年代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先锋派转型作家之一,其作品里面其实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变化,特别是语言与叙事风格上面的变化,很明显地看到余华已经从早期的这种先锋派的文学语言风格,逐渐地转变为民间的语言创作风格,这种风格的跨越也是其个人才华不断变化的提升的过程。在余华的这部《活着》创作之前,一切的作品所展现出来的这种语言叙事风格,其实更多是对于原有的语言叙事风格进行创作与实验,通过这种语言实验之后,余华也深刻地意识到要把人性中真善美的部分展现出来,就必须要考虑到如何表现出生命这种大的主题,又如何运用平和的语言表达这种深重的主题。因此在这部小说里面,创作者放弃了用晦涩难懂的语言进行表述,把原有对于血腥暴力的县长,特别是对于人物角色的多方面改变,这种叙事风格彻底地摒弃,采取了多种不同叙事者互相切换的方式,在叙事语言方面更加精准,这也是其叙事策略当中难能可贵的部分。这种带有节奏感和更加准确的叙事语言风格,把小说里面命运的不公和悲伤的出现缓解,变成了对于人生的透视,巨大的悲痛所造成的各种冲击力和影响力也随着降低,从而缓解了读者在欣赏小说作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精神紧张等,真正让读者能够在宁静中感受到这部作品里面独特的思维与美感。由此可见,如何探索这种语言的精准性,也是对于余华这部作品进行细致探索的过程。

四、结束语

《活着》这部小说作品是余华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里面叙事风格与叙事特色的变化,其实就是为了服务于故事的主题,也就是展现出命运当中的坎坷与变化。小说的主人公徐福贵其实面对着非常多的变化,然而在坎坷的命运面前,如何表现出坚毅和淡薄的特色,这也是这部小说希望表达的,对于人与生命之间关系的探索,也是这部小说作品里面的现实价值。因此余华通过《活着》这一部小说非常好的展现出其对于人生的思考,包括人生在艰难与困苦当中,如何继续活下去,这是一种精神力量的根源,也是对于命运的进一步探索。由此可见,如何在深邃的主题以及生活的比例面前进行平衡,正是这部小说叙事风格与特色的重点,也是剖析这部小说的难点,只有深入地思考这部小说的主题,并且对于这种叙事风格进行细致的刻画,才有助于我们对于这些小说作品应有价值的思考。

参考文献:

[1]何如意.余华《活着》中人生观的两面性[J].大众文艺,2018,(13).24-25.

[2]徐意想.基于语言—文化—交际维度分析《活着》英译本[J].英语教师,2020,20(13):141-144.

[3]杨星雨.从生存哲学视角看《活着》中的活着[J].名作欣赏,2019,(3).123-125.

猜你喜欢

叙事策略余华
一颗假糖的温暖
一颗假糖的温暖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读与写(节选)
论美国动画电影中的非主流创作
略论多重人格电影的叙事策略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研究
现象电影《港囧》和《夏洛特烦恼》比较研究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