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政治认同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

2020-12-08王俊

关键词:心理机制策略探究道德与法治

摘要: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集中开展德育教学的重要平台,此阶段培养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核心目的,也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培养政治认同素养对激发初中生国家认同感与归属感、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维护社会秩序、增进民族团结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培养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内涵及意义,剖析了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形成机制与特点,并尝试提出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政治认同素养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政治认同素养;心理机制;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0-052-2

初中生在当前全球化发展的形势下,面临着更多的诱惑与意识冲击,而初中生是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其政治认同素养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转型效果。初中阶段应不断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加强对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以增强其国家认同感与归属感,使其忠于祖国、主动维护祖国权益,自觉以中国公民的身份维护社会秩序,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一、培养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意义

政治认同素养是人们对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认可,是团结与组织社会成员的重要凝聚力量,是社会成员从情感与意识层面对一定政治生活与发展产生的认同与归属感。政治认同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体系与理想归宿,对激励与促进社会成员共同奋斗和前进具有重要意义,是增强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的关键因素,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然途径。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通过经济、文化、教育等途径强化其国民对政治体系与意识形态的认同,并逐渐向他国渗透,各种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相互激荡。而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公民的政治认同素养将直接影响其思考问题的方式、对国家的忠诚度与拥护度等,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其价值判断与选择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初中德育开展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重要路径,亟需探讨优化其教学的策略。

二、初中生政治认同的特点与形成机制

初中阶段是初中生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其政治认同启蒙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政治认同素养培养效果将对其日后政治认知与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整体而言,此阶段关于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内容大多为书本式大道理、教条式的价值观,初中生对政治制度、政策等缺乏足够的理解与实践认知,很难激发其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从而对政治认同产生疑惑甚至冷漠的情绪。从政治认同形成过程来看,培养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会经历政治认知、政治情感与政治信仰等三个发展阶段,这也决定了了解、好感与认可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重要地位。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应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让初中生主动了解、自发参与、积极体验,逐步强化其对国家与民族的关注,进而积极参与祖国建设,从内而外的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政治认同素养的策略探索

1.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施教主体,其教学水平与政治认知将直接影响初中生对政治认同的兴趣与了解,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初中院校应加强对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培训与考核力度,促进其革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发挥引领能力,引发学生进行探究、思考与反思,促进其真正地认识与理解政治,发自内心地热爱祖国、忠于祖国,强化对祖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教师可通过优化教学情境设计等来启发学生,使其从公民的角度展开思考,培养其探究政治问题的兴趣及敏锐的观察力,通过智慧与智慧之间碰撞来帮助其树立坚定的社会责任感。

2.組织主题探究活动强化其思想立场

培养政治认同素养需要对中华民族的宏观处境、机遇挑战、发展方向与趋势等展开清晰的认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组织小组辩论、演讲报告等形式的主题探究活动,进行以上内容答疑与渗透,并引导初中生积极收集与整理相关材料,对社会现状进行客观评价,进而更好地认识国家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对国家的好感,使其将个人与国家命运、民族荣辱紧密相连,并通过对国家未来的展望来高效催化其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譬如,在进行《推动和平与发展》教学时,道德与法治教师可通过先播放与战争相关的视频,如《幸福终点站》,让初中生直观感受国家消亡、公民成为无国籍人员的各种遭遇,激发其对祖国的情感认知,然后组织以“国家”为主题的探讨会,引导初中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分享其对国家的认知与理解,最后教师再对这一主题进行总结,通过对我国面临战争时采取态度与策略的展示来强化初中生的思想立场,调动其国家荣誉感与自豪感,自发站在中国的立场来维护社会秩序,进而推进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

3.以问题为主线突出思考与对话

培养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关键在于思考与感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善于利用初中生质疑的特点,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与感悟,并建立起科学的知识框架与认可标准。受年龄、身心发展规律等影响,初中生习惯单向思考问题,不能对事物展开全面的分析与判断,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首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钻研与思考,然后要加强对初中生的互动与对话,指导其全面、辨证地认识与分析问题。譬如,在进行《坚持改革开放》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初中生观看短视频《惊雷第一声》,然后提出“小岗村有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在哪儿”、“为何被称为一声惊雷”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来引导初中生深入挖掘教学主题,增强其对党的方针与政策的认可感。

4.拓宽学生体验渠道催化政治情感建立

体验是增强初中生政治认同最直接的途径,是一定政治意识与活动得以实践的过程,是政治心理倾向落实到现实的政治行为,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拓宽初中生体验渠道,适当开展教学体验。当然,这种教学体验不仅指让初中生走进社会、观察与体验社会,还可以是通过关于时事的评价、民主监督与决策的模拟等。譬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政协内容教学时,可通过模拟政协的形式让初中生参与提案形成全过程,使其深入了解政协组织形式与议事规则,直观体验人民政协办事的严谨与科学性,增强其对人民政府的尊敬与敬仰情愫,在体验中强化其价值认知与政治认同。通过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等的建立来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责任感,催化政治情感的建立。

四、结语

培养公民政治认同素养是增强国家凝聚力、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应从学生抓起,尤其是处于价值观发展关键时期的初中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开展德育、培养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重要渠道,教师应加强对培养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重视力度,不断提升自身政治水平与综合素养,通过组织主题探究活动、突出思考与对话、拓宽学生体验渠道等一系列教学举措,催化其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薛中国.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心理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2]邱斌,左群.“情境体验课堂”:开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新路径[J].教育导刊,2017,619(10):56-60.

[3]王宏.学科政治认同素养培育浅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714,(36):65-66.

[4]覃遵君.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全域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2019(6).

作者简介:王俊(1980.10-),女,湖北,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德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作者单位: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广东 湛江 524100)

猜你喜欢

心理机制策略探究道德与法治
量表中的措辞效应:类型、机制及控制方法
量表中的措辞效应:类型、机制及控制方法
量表中的措辞效应:类型、机制及控制方法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析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心理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