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项目实战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0-12-08苏东梅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顶岗导师制导师

苏东梅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1]该纲要还提出:“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1]本文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对高职院校实施项目实战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的瓶颈

(一)批量式顶岗实习难度大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任职于主流的IT 厂商、网络产品代理商或网络系统集成公司,从事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售前与售后技术支持、网络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网络及安全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开发等工作。但是,由于信息类产业的特点,企业所需的就业岗位有限,批量式顶岗实习难度大。

(二)顶岗实习中企业指导教师存在不足

企业指导教师相对校内专业教师而言,更熟悉行业的变化和需求,能根据自身的企业经验,给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但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缺乏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另外,学校对企业指导教师工作职责的落实情况无权监管,因而也无法对其有效提出完善的建议。

二、企业项目实战导师制的内涵

目前,高职教育招生规模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其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那么如何提高质量,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呢?项目实战导师制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项目实战导师制的核心思想是校内优秀教师在开展企业项目过程中带领优秀学生全程参与,项目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企业实战能力。表1 列出了项目实战导师制教学与传统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区别。

表1 项目实战导师制教学与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对比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施项目实战导师制的方案

(一)项目选取途径

其一,依托长白山技能名师工作室、长春市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工作室,引进真实企业项目。企业实战项目内容要难易适度,可比性强,建议选择三年级的学生,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专业综合能力。

其二,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开发仿真项目。青年教师到企业实习,将在企业实习的任务带回学校,设计成仿真项目,由学生完成。建议选择二年级的学生,因为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其三,依托职业技能竞赛,引入竞赛项目。职业技能大赛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利用技能竞赛的独特资源,如近几年教育部组织的“计算机网络应用” 竞赛、“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 竞赛和省级选拔赛,将这些竞赛项目作为实战项目,弥补传统教学中虚拟项目的不足。

(二)项目实战课程的设计思路

其一,以开展企业项目实战选修课为切入点。根据项目设计的复杂度,设定选修课的学时及学分。建议二、三年级的学生进行项目实战课程的选修。针对专业的核心岗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进行项目实战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将实战任务转换为教学任务,从而实现实战和教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项目结束后,导师按企业要求、项目实施要求和教学基本要求进行考核,提交考核相关材料及成绩单。

其二,任务的设计上尝试采用工单式。工单式,即以具体工程项目、实际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梳理和整合所涉及的技术、实施流程,总结、提炼完成任务的系列工单,并将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融入其中,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分配。

(三)项目实战导师的培养

导师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模式起源于14 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其理念是探索、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个人的创新精神[2]。作为企业项目实战的导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较强的敬业精神、精湛的专业技能;其次,导师应是所属行业的精英、专家,有着丰富的企业工程实战经验,熟悉行业现状及发展形势;再次,导师还需要在心理上和生活上关心学生,引导学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3]。导师自身综合能力直接影响企业项目实战的推进,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培养:

其一,依托省市教学名师工作室对导师进行培养。在教学名师的引领下,通过集中学习形式或以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讲座的形式,提升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企业项目实战教学的指导能力,使之成为企业项目实战的导师。

其二,依托青年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对导师进行培养。通过青年教师下企业实践,与行业、企业专家交流,提升青年教师企业项目实战教学的实施能力,使之成为企业项目实战导师的第二梯队。

其三,依托技能竞赛的指导教师团队对导师进行培养。由于技能竞赛的指导教师均由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组成,通过课赛融合,便可以使技能竞赛的指导教师成为企业项目实战导师的第三梯队。

(四)项目实战导师制落实的制度保障

其一,建立完善的课程和导师选拔管理制度。制定灵活的选课制和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实战项目的教学考核与评价方法。在导师的选拔与培养、导师的管理与监督等方面,也需要探索出一套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

其二,建立开放式的项目实战实训室,采用企业标准化管理。企业项目实战需要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实习、交流、分享、创新,扮演企业职员角色,切身感受企业氛围。实训室应对学生全天候开放,因此如何实现 “开放式实战,企业化运营” 是实训室管理人员应思考的问题。

其三,建立科学的激励与评价体系。项目实战导师制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现行的体制下如何大力推行,如何在绩效考核的大环境下进行有序推进[4],目前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不过在给予其物质激励的基础上,在教师的评聘机制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还是可行且必要的。

结语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通过实施项目实战导师制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能真正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顶岗导师制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新冠疫情影响下汽车学院顶岗实习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导师制”模式在呼吸内科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V eraW an g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内容探析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