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日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08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信息点预判日语

符 莹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思维导图由英国的东尼·博赞提出,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理论。思维导图是演示发散性思维的过程,把大脑的想法和思考的过程通过图像进行外部呈现。人的左脑分工逻辑、词汇、数字等功能;右脑分工空间感、色彩维度等功能,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并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使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这与联想记忆法相似,又优于联想记忆法。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外语教学的有效性

思维导图理论高效的学习效能和创新的思维方式,自诞生起就开始在教育领域大放异彩,成为从启蒙教育到高等教育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思维导图在英语写作、单词记忆等教学环节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度挖掘外语教学新方法[1]。将思维导图体系引入英语学专业高年级的听说课程教学实践中,结果表明,思维导图的应用极大促进了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2]。同样地,作为语言学习辅助方式,思维导图在日语语言学习、日语听力教学中也有重要应用价值。

二、思维导图在日语听力不同教学阶段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初级日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初级日语听力教学的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词汇的听解及简单信息的获取能力。初级日语阶段,学生刚接触日语,语言水平较低。思维导图在初级日语听力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听力准备阶段词汇量的积累上。例如:在听力教学中出现 “バス” 一词,教师可引导运用符合人类思维规律的范畴法,联想出 “交通機関” 类的词,并用思维导图把这些词归纳为天上行驶的、地上行驶的、水里行驶的,这样可以高效记住“飛行機、ジェット機、バス、電車、汽車、地下鉄、車、自動車、自転車、船” 等词。可见,通过思维导图按联想、归类的方法积累词,比较直观化、图像化,能够提高词汇积累的效率,增强词汇储备的系统性。

词汇的系统积累,能够为听力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前期词汇积累的系统性,使学生听到一个词能够立刻联想到与之相关的概念。比如,基于前文听力教学中对 “バス” 一词的思维导图归类,在之后的听力教学中,教师再次提出 “バス” 一词时,学生就能联想到的一些基础的相关信息点,如 “いつ発車、どこで乗る、どこで乗り換える、混むかどうか、どこを通る、どこへ行ける”。这时的思维导图内容就不仅局限于词,而是扩展到了短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围绕某个词、某个场景发散思维,并绘制和不断丰富该语境下的思维导图。这样有准备的联想思维,能够使学生通过一个词预想出可能的语境、可能提出的问题以及听力信息点。

(二)思维导图在中级日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中级日语听力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日语基础,专业能力水平提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图将听力场景显现化,这时构建的语境会比初级时更加丰富、具体。实际交际场景中的听力,会话内容既可以是一个语篇,也可以是一个话语链,不管怎样,都是符合语用原则的,即内容具有相关性、连贯性。笔者在分析日语能力测试听力真题的基础上,总结发现:日语能力测试的真题听力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十分形象、生活化,实用性强,并不会出很偏很有局限性的场景。往往真实的生活场景,就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并不会有很突兀的、很有悖常理、脱离语境的信息出现。比如:一个公司场景(据笔者统计近5 次日语能力测试N1 考试真题中听力的一二大题,公司场景最多,其次是大学场景)的日语能力测试听力考试中,一开始会告诉考试者地点(どこで),然后关于什么(なにについて),具备一定的日语基础,就可以对未知信息进行预测。比如:听到 “ポスター(海报)” 一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出 “海报相关的要素”。归纳多个学生的答案,有海报的内容、提交的时间、面向的对象、贴在哪里等。再把这些与“海报” 相关联的信息绘制成思维导图,以便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该词的联想信息点。以后再次听到“海报” 一词,学生能利用相同的方法,回忆起这个思维导图。这样可以使听力信息点更加直观化,多个信息点集中在一起就形成了信息群,通过这样的信息群就能让学生预想出听力中的语境。有了语境,听者进行听力练习时,对于未知信息的紧张感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当接下来的听力信息点确实与自己的预想一致时,便能够快速锁定听力的重点信息(キーワード),并能快速获取重要信息,提高听解效率,获得听力自信。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即使在练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自己未能预想到的信息点,但也一定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因为语言是符合语用原则的,不会有太突兀、太离谱的内容。语篇和对话都是通过接续词和指示词产生联系,具有连贯性。这时,就要丰富自己的思维导图,扩展在该语境下的思维幅度,并总结短时间内提高听力能力的技巧。

(三)思维导图在高级日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高级日语听力阶段,学生不仅具备了更高的日语语言水平,还掌握了日本的社会、历史、地理、文化等百科知识,思维深度和广度大幅提高,日语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也大幅提升,甚至可以达到不通过母语这个媒介,而直接用日语思维进行语言表达的水平。这时,听到一个话题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马上在脑海中用日语思维绘制思维导图,预判信息点和关键词。例如:(2019.7.N1 试题)听力前,卷面上的已知信息为4 个选项:(1)决定采访的店名;(2)和店家约定好采访的时间;(3)决定演讲的题目;(4)思考采访时的问题。基于这些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语境是一个活动,预判的信息点是上述4 个选项中的“决定店名?时间?主题?问题?” 那么这几个词就需要特别仔细听。

大学の日本語のクラスで先生が話しています。学生は今週中何をし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か。(大学的日语课堂,老师在说话,学生这周必须要做什么呢?)

通过这句话,可以预判该题为一个学校题材的听力,关键词为老师和本周。能预测的信息关键词是老师说话内容中的谁、什么时候、在哪里、怎么样、做什么。引导学生把这些预判的信息点绘制成思维导图,由于听力时间有限,绘图必须简单易懂。需要注意的是,听力过程中,并非听到的所有信息都是信息点,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听并速记听力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词为 “プロジェクト、来月取材、店を訪ねて取材する日時を決める、来週に報告する”,由此可以推测出本周就要决定好访问店家的时间,得出的思维导图如图1 所示:

图1 プロジェクトの発散思惟

由此可以知道,应该选择(2)。听力完成之后的知识及技巧总结阶段,可以扩展 “大学·プロジェクト·取材” 的思维导图,即取材の相手、取材の日時、取材のテーマ、取材の質問、発表。这几个过程是按时间先后顺序逐步展开的。

三、思维导图在日语听力不同环节的应用技巧

在日语听力教学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听力技能,不仅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应用途径,而且在听力准备、聆听语音和听力应答等环节也有细微的应用差异。首先,听力准备环节,引导学生应对听力题目进行仔细阅读,标记预判的听力重点词汇,这时,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题目所给词汇按照思维导图的训练方法进行发散和联系,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判干扰选项。其次,在聆听语音环节,通过前期的语言、语境预判,学生应以平静自信的心态仔细听清所播放的内容,通过思维导图将预判内容和语音播放的信息群进行联系,使自己对听力内容有精准的把握,避免被干扰选项所误导。再次,听力结束开始作答时,通过分析听力设问,结合预判信息和所听内容,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的听力答案。最后,整个听力过程结束之后的知识及解题技巧总结反省阶段,可以就该语境该话题,通过思维导图归纳词语和表达方式,增强知识点的系统性,使其更加直观,提高知识掌握效率。

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和不同的考试过程中,思维导图的应用需要教育者和学生有不同的运用方向及运用重点,这些细微的差别可以通过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馈和修正,最终使思维导图真正成为帮助学生掌握日语听力技巧,进而提高日语语言能力的有效工具。

猜你喜欢

信息点预判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全新AI方法 使自动驾驶汽车学会预判
2021年下半年集装箱海运市场走势预判
对书业的30个预判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一种基于模板的配电终端信息点表自动生成方案
运用“三讲”模型来讲题
整体供大于求 苹果行情预判
主题出发,以生为本
医疗建筑智能化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