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护理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满意度分析

2020-12-08黎春华谭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1期
关键词:能效心衰依从性

黎春华,谭宁

(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8)

0 引言

慢性心衰指的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至终末期阶段的一种情况,例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病等,病情具有易复发、病程长、不可逆等特点,对于机体生命健康具有严重威胁。鉴于慢性心衰患者的特点,有关学者表示增强患者疾病认知,提高其自我能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减轻病情对于患者的不良影响。对此,本研究特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慢性心衰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应用一般护理和个体化健康教育,以下为具体分析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慢性心衰患者(收治时间为2018年10月12日-2019年10月12日)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以随机数字法将78例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均数为39。研究组男18例,女21例,年龄51-78岁,平均(64.57±4.69)岁;心功能分级:7例Ⅱ级、12例Ⅲ级、20例Ⅳ级。研究组男19例,女20例,年龄52-77岁,平均(64.49±4.81)岁,心功能分级:6例Ⅱ级、11例Ⅲ级、22例Ⅳ级。经统计学分析后并未发现组间资料具有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药物干预、生活指导、监测病情、简单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以对照组护理内容为基础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个性化宣教。入院后主动带领患者熟悉就诊科室、病房环境等,协助完成各项检查,获得信任感后加强护患沟通,掌握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等信息后实施“一对一”的个性化健康宣教。宣教途径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主要为粘贴海报、建立QQ及微信平台公众号、发放健康手册、设计小卡片、多媒体、健康讲座等,主要宣教内容为慢性心衰诱因、发生症状、危害、治疗、预后等[1]。②监测体重。临床研究发现,体重超标患者可增加心脏负荷量,因而需密切监测体重变化,控制患者合理体重,有利于及时掌握病情变化。监测体重时间为清晨排便后及进餐前,若2天内体重增长至超过1.3 kg或者一星期内超过2.2 kg,则表示患者存在体液潴留情况,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2]。③药物指导。临床治疗慢性心衰的药物较为多样,用法用量存在较大差异,为保证安全用药,应针对常用药物展开指导。以病情及药物种类为基础对于用药剂量和方法进行干预,保证正确用药的同时提高服药依从性,同时详细备注各类药品的服用信息,确保患者安全用药。④生活指导。对于日常生活进行干预,控制每日钠盐摄取量为3-4 g,同时控制饮水量,建议患者适当进行运动,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避免情绪过度起伏[3]。

1.3 护理观察指标。护理满意度:科室依据护理内容自行设计护理满意度问卷表,于患者出院当日由责任护士为其发放,主要问卷内容为护理效果、护理知识、护理操作以及护理态度,评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好,本次问卷表发放及回收均为62分(100.0%)。护理依从性:评估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依从性,主要等级为完全依从、一般依从、不依从,依从性=(完全依从+一般依从)/总例数。自我能效:采取自我能效量表评价患者自我能效情况,量表等级为1-10分,1分代表无信心,10分代表非常有信心,评分越高说明患者自我能效越好,评价时间为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

1.4 统计学分析。将研究中所获取的结果取SPSS 22.0实施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结果以[n(%)]表示,检验方式为χ2,计量资料结果以(±s)表示,检验方式为“t”,若统计学P<0.05,可判定为本次研究数据存在价值。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评估。经分析表1中两组护理满意度评估结果发现,研究组护理效果、护理知识、护理操作以及护理态度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护理满意度评估量表(±s)

表1 护理满意度评估量表(±s)

组别 例数 护理效果 护理知识 护理操作 护理态度研究组 39 91.32±3.02 93.03±2.35 93.17±2.32 94.13±2.52对照组 39 88.46±3.47 90.56±2.86 90.39±2.89 91.97±2.86 t - 3.8826 4.1671 4.6845 3.5387 P - 0.0002 0.0001 0.0000 0.0007

2.2 护理依从性评价。比较护理依从性发现,研究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表2对此情况进行了具体统计。

表2 护理依从性量表[n(%)]

2.3 自我能效评估。分析表3中两组自我能效数据可发现,两组入院时的自我能效评分无差异,P>0.05;研究组出院时的自我能效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自我能效评估量表(±s)

表3 自我能效评估量表(±s)

组别 例数 入院时 出院时研究组 39 3.69±1.36 7.89±2.75对照组 39 3.52±1.42 6.35±2.47 t-0.5399 2.6017 P-0.5908 0.0111

3 讨论

慢性心衰可严重威胁机体生命,目前该疾病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慢性心衰指的是各种心脏病导致心肌收缩力降低,致使心排出量无法良好满足代谢需求的一种情况。受医疗技术进步的影响,临床治疗慢性心衰的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可在某种程度上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有效延长其生命。但是由于该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在治疗过程中易受各种因素影响,无法保证获取满意效果[4-6]。目前,如何良好预防和降低该疾病的复发次数,为临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难题。

经本研究给予慢性心衰患者常规及个性化健康教育后发现,研究组护理效果、护理知识、护理操作以及护理态度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出院时的自我能效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给予慢性心衰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护理依从性、满意度及患者自我能效水平的提高,既具有应用价值。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规护理多注重于病情监测及预后,忽略了护理中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护理质量总体效果差。个性化健康教育以规范治疗为基础,通过整合护理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因素并实施科学化、个性化、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有效增强了患者对于慢性心衰的认知,良好满足了不同文化程度、家庭状况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需求。自我能效在治疗过程具有重要价值,其定义为自我护理的积极认知,是一种患者自身提高健康、控制病情、识别和参与治疗的方式,通过应用个性化健康教育,可充分给予患者提高自我能效水平的依据支持[7-9]。

综上所述,临床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护理时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及患者依从性,可促进自我能效水平的提高,是一种科学、合理、具有推广价值的护理模式。

猜你喜欢

能效心衰依从性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高效电动机能效检测关键问题分析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