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0-12-08张正正高宏安明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1期
关键词:羟考酮阿片类丙泊酚

张正正,高宏,安明昊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 麻醉科,江苏 无锡 214000)

0 引言

宫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应用广泛,其对机体创伤小、手术操作时间短,但存在刺激性较大的问题,需要麻醉的镇痛镇静配合。宫腔镜手术麻醉既往满足一定的麻醉深度,又要确保术后的苏醒质量,给麻醉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临床使用的宫腔镜手术麻醉主要为非插管全凭静脉麻醉,以丙泊酚为主,联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虽能达到可靠镇痛镇静效果,但容易发生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对于没有呼吸支持和监护设备的手术室应用有一定危险性[1]。羟考酮是一种新型的μ及κ受体激动剂能产生良好镇痛效果,且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的应用价值,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妇科行宫腔镜手术的60例患者根据麻醉药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24-56岁,平均(38.2±9.3)岁,BMI(24.7±2.1)kg/m2;对照组年龄22-55岁,平均(37.9±9.4)岁,BMI(24.5±1.9)kg/m2;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手术,ASA分级在Ⅰ-Ⅱ级,术前检查心肺功能正常,无麻醉药物使用禁忌;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贫血、手术禁忌等;对比两组的年龄、BMI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术前均禁食12 h、禁水8 h,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静注托烷司琼5 mg。观察组使用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给予静脉泵注羟考酮(萌蒂(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80002)0.1 mg/kg以及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0368)2 mg/(kg·h),待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对照组使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给予静脉泵注地佐辛(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海慈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328)0.2 mg/kg、丙泊酚2 mg/(kg·h),待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出现体动反应、皱眉时,追加丙泊酚0.5 mg/kg;若呼吸间隔超过15s或SpO2低于93%时,行紧闭面罩辅助通气直至恢复95%以上[3]。

1.3 观察指标。记录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术后2 h的VAS评分;记录麻醉前(T1)、意识消失时(T2)、扩宫时(T3)、苏醒时(T4)的MAP、HR变化;观察有无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体动等不良反应发生。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后2 h的VAS评分观察组 30 12.63±2.32 161.75±20.59⋆ 3.21±0.63⋆对照组 30 13.16±2.47 170.24±22.27 4.15±0.58丙泊酚用量(mg)

2.2 两组术中MAP及HR变化,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表2 两组术中MAP及HR变化(±s)

表2 两组术中MAP及HR变化(±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MAP(mmHg) HR(次/min)T1 T2 T3 T4 T1 T2 T3 T4观察组 30 81.24±4.67 73.16±5.03 74.53±6.10⋆ 75.97±4.62⋆ 78.17±5.73 70.42±5.40 71.46±7.13⋆ 74.08±6.02⋆对照组 30 81.09±4.72 73.45±5.07 79.36±6.39 77.01±6.34 78.09±5.85 71.02±5.49 77.96±8.43 76.52±5.79

3 讨论

宫腔镜是妇科常用的一种微创诊疗方法,具有可视、创伤小、诊断及治疗效果好的优点,但手术操作中需要扩张宫颈,会带来一定疼痛刺激,需要在全麻状态下进行手术。理想的麻醉状态是能在手术中保留自主呼吸,但患者处于无意识、无疼痛状态中[4-6]。临床通常选择丙泊酚复合阿片类镇痛药物,如芬太尼、瑞芬太尼、地佐辛等阿片类药物。地佐辛通过激动κ受体、激动或拮抗μ受体,在达到较强镇痛效果的同时,容易引发呼吸抑制,导致手术风险增高[7-9]。羟考酮是一种新型阿片类药物,能同时激动κ受体和μ受体,主要通过激动κ受体达到镇痛作用,尤其对内脏疼痛有良好抑制效果,且对μ受体的亲和力较低,呼吸抑制的风险较低,整体安全性较高[10-12]。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术后2 h的VA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扩宫时(T3)、苏醒时(T4)的MAP、H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体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复合羟考酮进行静脉全麻,能够协同增效,确诊术中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特别术中扩宫时能减轻对机体的刺激性,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且羟考酮的镇痛效能强,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丙泊酚用量,加快患者术后的苏醒速度,同时也降低了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的应用价值确切,镇痛效果好,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不良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羟考酮阿片类丙泊酚
丙泊酚减低EZH2对miR-34a抑制效应与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变化的研究
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Meta分析
羟考酮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2021年欧洲《阿片类药物治疗慢性非癌性疼痛的临床实践建议》解读
羟考酮自控静脉镇痛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效果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盐酸羟考酮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
平衡癌症病人中阿片类药物镇痛与非医学目的使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