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手术摘除口腔黏液腺囊肿的效果观察
2020-12-08买地尼也提阿不都肉苏力刘莉娜
买地尼也提·阿不都肉苏力,刘莉娜
(和田地区人民医院 口腔科,新疆 和田 848000)
0 引言
口腔黏液腺囊肿是一个多发疾病,多见青少年群体,一般分布在下唇、舌尖等。由于口腔黏膜下分布着很多分泌腺体,其排泄管多聚集在口腔内,如果一些因素造成其排泄管受阻,则会引起腺内分泌液外漏而被包裹其中,久而诱发囊肿。比如当舌体在活动时遭受下前牙摩擦亦或是自觉咬下唇等行为影响均可致黏膜下腺体损伤,进而使黏膜外漏以包裹状呈现,引起囊肿。大多数囊肿都分布在黏膜下侧,咀嚼食物时极易被咬破,后流出一些透明粘稠液体,待局部皮肤逐渐愈合后,其囊肿又会出现。由此来看,该病具有易复发的特点,针对临床治疗而言,不仅包括常规手术摘除法,也包括药物注射法、微波法、激光法等。本文以137例口腔黏液腺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常规手术摘除法和微波法的治疗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常规资料。以我院口腔科于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期间接收的137例口腔粘液腺囊肿患者为例展开研究,其中,男性47例,女性90例;年龄范围是17-36岁,平均年龄是26.5岁;囊肿分布位置:舌尖46例、下唇52例、舌背侧21例、口底18例;病程2-24个月,平均病程11.6个月。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经过对比他们的基本资料发现存在均衡性,无对比价值。筛选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给予确诊者;②首次发病,且不存在囊肿破裂史;③排除处于妊娠期及哺乳期的患者;④排除存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⑤患者于2月内为服用抗生素及镇静药物;⑥以上研究均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和支持,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2]。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微波治疗,实验组选择手术摘除囊肿方案进行治疗。微波治疗方案的具体内容是:对患者实施局麻,设置微波治疗仪功率是25W,并选择规范的辐射器,开启脚踏开关1-3 s,使辐射器探头经多个方向穿刺至囊肿内,并实施热凝处理,对其囊肿内液体呈沸腾状,并逐渐泛白、碳化、收缩等,最终使囊肿缩小或不见。术后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并服用抗生素药物。常规手术摘除法的具体内容是:①安排患者坐在治疗仪上,并对待手术区进行消毒处理,注射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麻,用圈形夹环绕囊肿于其中,并使其固定。顺着粘膜纹线划开切口,顺着切口用刀片剥离囊肿部位的粘膜层,并用小剪刀对其囊壁进行分离,随之,囊肿会逐渐往外突出,然后利用血管钳将其加紧,并使其结缔组织完全分离,最后囊肿成功剥离出来,并将囊肿附着的腺体也一同摘除,周围腺体组织基本上并未受到影响,由此能够达到预防复发的目的,然后对局部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并实施缝合处理。②患者术后6 h内适量进些清淡及流质食物,禁止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餐后用漱口水清洁口腔,并适量地服用抗生素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在一周后对伤口进行拆线处理[3]。
1.3 疗效评价。①常规疗效评价:痊愈说明患者治疗后的囊肿完全不见,口腔黏膜功能无异常,且经触诊确定不存在其它不良反应,且6个月内未复发;有效说明患者经治疗后的囊肿有所缩小,临床表现有所缓解,不过囊肿并未完全不见。无效说明患者经治疗后,囊肿在6个月内复发。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②术中出血:超过2块的干棉球对局部进行施压止血后,依旧存在渗血现象。术后疼痛:患者在复诊期间强调痛感显著,对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术后复发:术后原囊肿位置在6个月内又长出一囊肿。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8.73%)高于对照组(91.37%),差异显著,P<0.05,如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效果对比[n(%)]
2.2 对比两组的术中出血率及术后疼痛率、复发率。针对术中出血率来说,实验组(22.78%)高于对照组(10.34%),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价值;针对术后疼痛率、复发率来说,实验组(11.40%)、(1.3%)低于对照组(17.24%)、(8.6%),如表2。
表2 两组的术中出血率及术后疼痛率、复发率对比[n(%)]
3 讨论
口腔黏液腺囊肿是由于感染或外伤等因素而形成的。囊肿周边多由纤维被膜包裹,经疾病进一步发展诱发囊肿,该病一般见于下唇和舌尖腹侧,好发于青少年。通常以圆形为主,边界清晰,质地柔软。治疗口腔黏液腺囊肿的方法比较多,如碘酊注射液、激光及微波治疗等。碘酊注射疗法旨在于囊腔内注入碘酊,使碘元素与囊壁分泌细胞中氨基有机结合,使蛋白变性、坏死,丧失分泌黏液功效。以浓度为2%碘酊进行注射,可对囊肿内壁细胞发挥灼烧和腐蚀作用,使囊腔缩小,进而消除囊腔,实现囊肿治疗目的,且对毗邻组织无严重损伤,然而该治疗方法亦有局限性,具体表现:碘酊注射时需自囊肿基底部正常黏膜位置进针,需尽量防止刺破囊壁,降低复发率,因此,操作需轻柔、缓慢。另外,因囊壁破裂导致碘酊溢出,致使囊腔内碘酊浓度未能满足使囊肿损坏的要求,使腺泡不完全硬化,继而造成复发。对反复再生及囊肿多次破溃者,碘酊注射疗法慎用。
本文着重探讨了常规手术摘除法和微波法的具体疗效。对于微波治疗方案来说,临床医生利用微波导管针状探头穿刺囊肿部位,在探头成功穿刺之后,能够形成热效应,囊肿内的液体温度会不断提升,进而沸腾、蒸发及缩小,且局部组织也会在高温的作用下不断脱水而至凝固。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温度升高会导致一些热量向低温部位转移,不过,中央温度通常会高于周边温度。所以,在探头穿刺囊肿的失衡,中央温度较高,但是局部温度较低。由此能够会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凝固而至脱落,从而实现治疗囊肿的目的。不过,由于周围局部温度并不高,所以,局部组织通常不会受到损失。由此来看,微波在发挥作用期间,其带来的热量大小和功率设置、辐射时间等存在正比例关系,功率愈大、辐射周期愈长,局部组织吸收微波热量愈多,温度上升愈快,则凝固面积愈大,对组织造成的损害愈明显。另外,凝固部位的面积大小、辐射范围与温度和插入囊肿的辐射器的大小、长短等存在直接的相关性。根据微波治疗的原理来看,其在术中的出血量是比较少的,这种方式有利于局部炎症的有效吸收,促进微循环,加强局部营养,利于口腔黏膜的快速愈合。不过,其存在的缺陷也比较明显,即:作用范围窄、周围温度低,因此边缘毗邻组织未遭受损伤,导致周边腺体未能灼烧完全,引起复发;易于诱发局部水肿,偶有患者术后有疼痛不适,形成溃疡;易形成术后瘢痕,而囊肿可能会因瘢痕而复发。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微波组的复发率是8.6%,明显地高于对照组的1.3%。
而选择常规手术摘除法进行治疗,效果是比较显著的。其能够在局麻的情况下对患者实施手术。由于口腔黏膜腺囊肿的面积不大、位置确切、视野清晰等,所以整个操作过程并不复杂,再加上手术时间较短,创伤小,所以术后愈合快,复发率低。不过,这毕竟属于创伤型手术,所以难免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儿童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差,通常具有恐惧心理;另外,针对囊肿位于下唇部的病例而言,由于局部的血液循环相对丰富,所以在术中可能会出现渗血问题。而该方法对操作医生的技术要求比较严格,如果医生在操作摘除过程中不够彻底,甚至会对周围的腺体造成损害的话,则可能会导致原位置的囊肿再一次复发,或在附件其它部位出现新的囊肿。对此,实施常规手术摘除法的临床医生一定要掌握手术技巧,熟悉口腔局部组织结构,确保在手术摘除的过程中,层次清晰、手法灵活,能够确保囊肿达到100%的分离,对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意义[4-5]。
总之,根据本文的研究发现,在治疗口腔黏膜腺囊肿过程中,常规手术摘除法具有操作简单、有效率高、复发率低等优势。只要主治医生的操作技术熟练,患者的配合程度高,那么术后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对此,常规手术切除法是治疗口腔黏膜腺囊肿的一个必要方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