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慢性肾衰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12-08王义元茅燕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8期
关键词:肾脏病黄连西医

王义元,茅燕萍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0 引言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展的共同结局,其进程是不可逆转,且最终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发生,患者需要肾脏移植或者终身依赖透析以维持生命,这不仅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且长期的医疗费用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及心理压力[1-2]。因此,如何延缓CRF进程一直都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我院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味联合西医常规治疗CRF湿热证患者30例,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30例对照观察,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从2018年11月 至2019年11月 收 集60例 湿 热 证CRF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女比例为20:10;平均年龄为( 43.27±9.14)岁;基础病依次是:慢性肾炎10例,高血压病5例,多囊肾4例,糖尿病5例,痛风4例,梗阻性肾病2例;平 均 病 程 为14.50±4.63月;CKD3期9例,CKD4期12例,CKD5期9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7:13,平均(44.13±11.55)岁;基础病依次是:慢性肾炎 9例,高血压病6例,多囊肾3例,糖尿病6例,痛风2例,梗阻性肾病4例;平均病程为(15.43±5.13)个月;CKD3期10例,CKD4期11例,CKD5期9例。2组患者基线数据一致(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基于2012年国际肾脏病组织“肾脏病:改善全球预后”关于本病的诊断及分期标准[3]。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中所规定的CRF湿热证制定,对恶心呕吐、肢体困重、食少纳呆、口苦口干,脘腹胀满、口中粘腻、舌苔黄腻进行评分,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度,评分为0、2、4、6分,舌苔黄腻计1分。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1.2.2 病例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上,75岁以下;②慢性肾脏病(CKD)3-5期,未进行肾脏替代治疗;③符合中医CRF湿热证辨证标准的住院及门诊患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严重营养不良,严重肝病,急慢性失血,肿瘤,血液系统相关疾病的患者;③不按医嘱服药而影响疗效判定者;④资料不全,无法判断疗效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黄苓解毒泄浊颗粒(皖药制字 Z20090002)保留灌肠治疗及西医常规治疗,其中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改善感染和贫血”等西医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黄连温胆汤加味:川黄连4g,姜半夏10g,姜竹茹15g,生大黄10g(后下),黄芪15g,茯苓15g,白术15g,陈皮10g,煅龙骨30g(先煎),煅牡蛎30g(先煎),丹参30g(15g),地龙10g,白茅根30g、川牛膝10g,甘草6g,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2次分服,干预治疗8周,对照组则不服用中药。在配合治疗合并症时保证用药的均衡性,所有患者均禁止使用具有损害肾功能的药物。

2.2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判定:基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标准判定[4]。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eGFR、Scr、BUN及Cys-C在干预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由我院检验中心测定。所有实验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

2.3 统计学分析[5]

采用 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先进行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1-2,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见表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

表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3.2 肾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肾功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肾功能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水平比较

4 讨论

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病发展的共同结局,残存肾单位的高滤过、高代谢最终会导致肾小球不断硬化,肾单位进行性丧失,肾脏的生理功能遭到破坏,表现为GFR下降、大量蛋白尿以及Scr、BUN水平升高等,具有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预后差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节奏及饮食习惯发生很大的改变,致使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率升高,导致继发肾脏病发病率也随之增加,然肾脏的病理损伤为不可逆的,一旦控制不良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根据CRF患者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中的肾劳、水肿、尿浊、关格等范畴,本病病位在肾,迁延日久,可累及肝、心、脾、肺诸脏。《素问·逆调论》有“肾者水脏,主津液”,《素问·水热穴论》有:“肾何以主水……肾者,盛水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说明肾具有调节水液代谢与布化津液的作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指出:“五脏虚损,尤重脾肾”,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长期脾肾亏虚,肾虚水液失调,脾虚运化失司,导致水湿内停,湿浊蕴积,三焦受遏,水道不利则瘀毒更难下泄,湿浊郁阻中焦,浊邪郁久化热。吾师茅燕萍认为CRF患者久病耗伤正气,外邪乘虚而入,体内湿邪相合酿成湿热,湿热是其主要病机,久病入络以致瘀血,治宜清热燥湿、祛瘀泄浊,黄连温胆汤加味是吾师临床常用方,方中君药以川黄连苦寒泻火、解毒除湿,《本草正义》有:“黄连苦燥湿,降泄一切有余之湿火”;黄芪行气健脾、益气生血,《药性歌诀》曰:“黄芪入药,有益正气,壮脾胃;生大黄泻下排毒、通腑降浊,《神农本草经》:“下瘀血,荡涤肠胃,推陈出新,安和五脏”,与黄芪配伍则升降结合,补泻并调;臣以姜半夏、姜竹茹合用以止呕;茯苓、白术合用以达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之功;陈皮健脾燥湿,理气化痰;白茅根清热利尿;佐以地龙清热利尿、化瘀通络,丹参活血祛瘀,二者合用以增强祛瘀之功;煅龙骨、煅牡蛎滋阴养血、收敛固涩,以防泻下太过伤阴;川牛膝活血祛瘀、引药下行,兼佐使药;使药甘草调和诸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主要成分为黄芪皂苷、氨基酸、黄芪多糖等,有消减尿蛋白、提高机体免疫力及纠正脂质代谢等作用[6];大黄可有效降低除CRF模型大鼠体内的Scr、BUN及尿酸等水平,改善肾功能指标,延缓肾衰竭恶化的进程,同时大黄素有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可改善肾纤维化的程度[7-8];黄连的有效成分小檗碱可以通过改善肾组织水代谢调控,改善肾功能[9];丹参的有效活性成分丹参酮具有扩张肾血管,降低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改善肾内环境的高凝状态的作用,还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减少细胞凋亡,对缺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保护作用[10-11]。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中医症状恶心呕吐、肢体困重、食少纳呆、口苦口干,脘腹胀满、口中粘腻及舌苔黄腻评分低于对照组,肾功能相关指标(eGFR、Scr、BUN、Cys-C)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CRF湿热证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肾功能,提升生活质量,且适用性良好,安全方便,值得临床应用借鉴。

猜你喜欢

肾脏病黄连西医
甲状旁腺素在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两手
不一样的“双黄连”
《临床肾脏病杂志》稿约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小矮子”黄连
黄连最清胃火,但体寒者慎用
“华中药库”抢收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