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妇科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护理配合
2020-12-08朱晶晶
朱晶晶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安徽 芜湖 241000)
通过应用宫腔镜及腹腔镜的联合手术方案有利于对妇科宫腔疾病及盆腔疾病患者的有效确诊及治疗,同时该联合手术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有助于提升妇科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然而该手术过程比较复杂,特别是手术器械的应用繁多,因此也对手术室护士的护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1],本文将着重探究在妇科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手术中有效的护理配合方法和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妇科80例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病例,以其护理方案标准分组,观察组(40例):手术时年龄23~53岁,平均(36.2±0.4)岁。对照组(40例):手术时年龄21~55岁,平均(35.6±0.5)岁。2组线性资料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手术室护理,即密切患者病情监护,同时依据手术流程做好相应的手术配合;同期观察组则开展手术室优质护理,措施有:(1)术前护理:手术前一天需深入到病房对患者开展术前访视,详细查阅其病历并熟悉其病情,检查患者术前检查的完善情况,同时了解术者对于手术的相关特殊要求,并向患者与家属讲解手术的流程、注意事项及手术优势等,从而消除其术前担忧和恐惧等心理;(2)做好术前器械物品与设备的妥善准备,在接到通知单后于手术前一天准备相关的手术器械以便术中应用。同时需要对器械设备的消毒灭菌情况进行再次检查,确保设备和器械的运行状态良好,再次检查仪器和设备的电源开关、二氧化碳、气瓶压力等完好情况,为手术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3)术中体位准备:术中体位极为关键,一方面需利于术者的操作,另一方面还要确保患者的舒适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对患者四肢进行妥善约束,在腘窝部放置棉垫进行保护,防止腘神经等受损。同时大腿屈曲避免过高,防止影响手术中的操作,保持外展约50度,确保宫腔镜操作期间的空间充足。对于躯干和肢体的外露部分需进行遮盖和包裹,防止术中皮肤灼伤;(4)术中麻醉配合:需建立独立的麻药静脉通路,在套管穿刺完成后需立即连接三通管,同时手术全过程利用微量泵来控制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积极配合麻醉医生对气管插管进行操作,同时配合医生完成患者的呼吸道管理;(5)设备管理:手术中需要将腹腔镜显示器和宫腔镜显示器进行并列摆放至右侧,同时宫腔镜尽可能靠近头侧,以便于术者的观看。积极配合好医生对各类管道光纤和导线等进行准确连接,并对仪器参数进行设定,结合手术情况随时对仪器主机工作状态进行调节。控制患者二氧化碳气腹压力,同时欺负速度需严格依据术中操作情况随时调节,确保术中良好的操作视野。巡回护士还需密切监测患者膨宫压残余量以及流量等情况,并对膨宫压进行及时的更换,防止出现空气栓塞。
1.3 评估指标
(1)统计两组的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2)针对两组的手术护理配合效果进行评估,即利用问卷法对手术医生关于护理配合优良情况进行调查,0~100分,优:≥95分;良:80~94分;差:<80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患者术后康复时效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麻醉苏醒时间为(5.62±2.03)min,住院时间为(2.04±0.31)d,对照组分别为麻醉苏醒时间(7.59±3.18)min,住院时间(2.95±0.4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手术配合优良率对比
观察组:优27例(67.50%),良12例(30.00%),差1例(2.50%),优良率97.50%;对照组:优22例(55.00%),良15例(37.50%),差3例(7.50%),优良率92.50%,两组手术配合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手术的应用,有效地扩大了妇科临床手术适应症,特别是对于困难宫腔镜操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有利于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并降低并发症风险。然而该手术中的应用器械较多,同时线路连接也比较复杂,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产生仪器故障,因而对于手术室护士的护理配合提出了较高要求[2]。手术室护士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技能水平,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手术步骤,并熟悉操作宫腔镜及腹腔镜的设备情况,从而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运用手术室优质护理,从对比结果来看,观察组的手术配合优良率高于同期对照组,同时该组患者术后的麻醉苏醒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这表明,在妇科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中,运用手术室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可更好的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的尽快康复[3]。
综上所述,在妇科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手术中开展手术室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手术护理配合效果并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