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专科护士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2020-12-08张一芬
张一芬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糖尿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糖代谢功能异常疾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与生活质量。受到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导致人体自身胰岛素功能发生异常,无法对体内多余的血糖进行代谢,从而因血糖过高而诱发糖尿病[1]。本次研究针对专科护士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19年7月~2020年7月76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随机数表分组,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46~75岁,平均(61.38±3.13)岁;对照组患者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45~76岁,平均(61.42±3.2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2型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2]。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健康教育。采用图片、文字、食品等方式向患者对疾病的预防、并发症等相关健康知识进行介绍,讲解该病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等。
观察组患者行护理路径健康教育。①成立护理路径小组,由糖尿病专科医生、护士长、主管护师以及检验医师等组成专家组。②通过对患者身体各项参数资料的了解,为患者制定出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路径,并开展教育工作。③入院后,进行相关健康知识以及医院环境的介绍,并就整个健康教育计划对患者进行讲解。④患者入院后第二天,对患者行饮食与运动指导,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运动计划,帮助患者建立健康饮食健康运动的理念。⑤治疗后3~5天,对患者行胰岛素治疗的要点介绍,并对患者针对胰岛素注射方法进行训练。⑥治疗后第6~7天,加强对患者血糖、血压自检教育,并使患者对低血糖、低血压的预防处理措施进行掌握。⑦治疗后第8天,对患者行巩固强化教育,并对患者胰岛素注射、血糖检测操作中的错误进行纠正,并对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⑧患者出院前1天,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发放健康手册,并对发病机制、预防措施、用药方法等相关知识进行注明。
1.3 观察指标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比。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血糖指标对比。包括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hPBG)。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和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观察组知识掌握率37(97.37%),对照组知识掌握率28(73.68%),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糖指标对比
护理前,FBG(mmol/L)观察组为9.53±2.43,对照组为9.47±2.38;2hPBG(mmol/L)观察组为13.38±3.21,对照组为13.46±3.35;护理后BG(mmol/L)观察组为6.53±1.18,对照组为7.92±1.23;2hPBG(mmol/L)观察组为9.23±2.27,对照组为11.46±2.08;观察组患者血糖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糖尿病具有病程长、易发作、易反复等特点,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临床研究指出,健康教育可提高对患者治疗效果,加强患者对疾病的预防。临床研究指出,糖尿病在当前临床上还未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主要以预防为主[3]。
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量的增多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增加的主要因素,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糖尿病的控制不但需要采用药物控制,同时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在血糖控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此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血糖相关指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对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4~5]。
糖尿病专科护士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广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