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27期
关键词:世界观素养教师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江苏 泰州 225300)

地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其不仅对自然地貌、气象变化有深入研究,甚至对于社会经济、国家政治体系也有一套独特的视角。如果学生能够了解地理、学好地理、用好地理,那么,在今后的生活中,必然对其有莫大好处。教师也应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地理知识水平,设计出一套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此进行分享,敬请指正。

一、多样化教学,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感

地理本身就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学生不仅能在学习中了解到不同的地理专业知识,还能通过所学的地理知识,拓展自己的眼界,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我们所生活的星球。很多时候,人类之所以不能理解某些地物,是因为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生活体验。地理学习就是一种增加自身体验的方式,教师在授课中,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等新兴科技,用影视、图像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扩展眼界。只有学生真正“睁开眼”,较为全面地了解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才能从中培养出一套自己的世界观,如果学生连真实世界是怎样的都不知道,何谈世界观的培养?即使培养出了所谓的世界观,也可能只是狭隘、片面的世界观。例如,教师在进行“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时,可以通过播放《地球的力量》这部记录片,带领学生了解我们所在的星球。这部纪录片也被称作“地球自传”,由BBC 团队历时三年拍摄制作,走访世界各地,探寻了45亿年来地球演变的过程和原因。教师可以利用相关视频,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动态的地球发展史,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地球的了解,更能感受到自身生命的渺小,从而生出敬畏自然之心,这种敬畏之心,比学到的地理知识更加有意义。教师的地理教学之路任重道远,同时,教师也肩负着振兴我国地理教育事业的重任。

二、结合实际生活,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

为积极响应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战略,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应将高中地理知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相结合。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日常生活中,使其培养出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只有学生将自身生活体验与教师的授课内容相结合,才能对自然、社会环境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教师通过对学生人地观念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的影响,使学生能建立正确的环境观、发展观等。例如,教师在进行“全球气候变化”的教学时,可提前让学生进行相关资料查询,使学生了解气候变化的发生条件及人类活动对自然气候造成的影响等。学生在进行相关资料查阅时,不仅能在无形中提升自身的地理知识储备,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等。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搜寻的资料进行汇总,然后引导学生针对相关资料发表自身看法,培养其表达能力、思考能力等。教师通过课上教学,可让学生了解到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授课时可将当下环境问题与教材内容结合,引导学生尝试对现有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学生不了解的知识点进行补充、拓展,从而有效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组织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注重实践的国家,从“郑和七下西洋”到“徐霞客游记”,这都表明了实践对于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勘测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把自己想象为一名地质学家、环境学家、气象学家,然后引导学生对周围环境进行相关地理事物的分析记录。学生只有不断参与到观察地理活动中去,才能加强自身对教材知识的认知程度,并有效拓展相关的课外知识,从而全面提升自身地理知识的储备量。只有学生参与到地理实践中来,教师才能带领学生探索更加瑰丽的地理世界。例如,笔者在进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教学时,带领学生融入自己生活的城市中去,用自己的脚步来丈量这座繁华的城市。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更加喜爱地理这门课程,自身的身体素质也有了很大提升。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变革,教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与此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努力引导学生,才能使其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地理核心素养,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软件”上的保障,从而为我国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猜你喜欢

世界观素养教师
最美教师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教师如何说课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世界观(二)
重读《夜读偶记》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小镇“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