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夜读偶记》
2016-12-23杨笑
摘 要:《夜读偶记》作为茅盾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在文艺界具有深远的影响。茅盾充分肯定了现实主义的价值,认为现实主义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并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论述,同时对创作方法与世界观的关系进行了阐释。无疑,《夜读偶记》是当代的现实主义发展的重要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茅盾;《夜读偶记》;现实主义;世界观;创作方法
作者简介:杨笑(1991.7-),女,辽宁葫芦岛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5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01
《夜读偶记》是我国现代文学家茅盾的重要著作。茅盾的文学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就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他文艺思想的意义也不可小觑。而《夜读偶记》无疑是集中体现茅盾文艺观的代表性作品。作者以贯通古今的眼光,放眼世界的视野,渊博的知识储备,深邃的思想境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优秀的文艺理论家的非凡气度。《夜读偶记》之中茅盾对现实主义的认识更是鞭辟入里,入木三分。
茅盾高屋建瓴,从中国文学发展的源头谈起,认为现实主义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既然现实主义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那么与此相对,反现实主义也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那么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斗争也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我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是从远古开始的,创造并发展现实主义方法的,首先是被压迫的人民大众;而人民大众所创造的现实主义文学在一定时期内,又影响了统治阶级的一部分文人。《诗经》中的被后人称之为所谓“变风”、“变雅”的作品,其创作方法可以说是现实主义的,而全部的“颂”,小部分的“风”,大部分的“雅”,实在是反现实主义的。“变风”、“变雅”的作品,是反映了当时被压迫的民众的生存状态,这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
不难看出,从远古时期开始,我们的文学就是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结合,对于民众生存状态的关注是中国文学源远流长的传统,在任何历史条件下,现实主义的文艺都要反映现实的真实内容。现实主义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沉淀在我们的思想之中。当今的现实主义也要加强关注现实的深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做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现实主义对写作题材的处理也要有所甄别,有所概括。真正的文学不能脱离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它不能只是躲在象牙塔里自梳羽毛,它要透过现实以感悟更为旷远幽深的人性。
进而文中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以往文学上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斗争,还不是主要地表现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矛盾。积极的浪漫主义,可以说是和现实主义异曲同工,消极的浪漫主义,才可以归到反现实主义的范畴。与此相类似的观点,周扬曾在《现实的与浪漫的》等文章中有所阐发。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常常是错综、渗透和融合的。“进步的浪漫主义不但和现实的进行并不矛盾,而且是具有充实现实,照耀现实的作用的”[1]。正如作家苏童所说“写作是离地三尺的飞翔”。当今的文学,在内容上要是现实主义的,即是要脚踏实地的。同时,也要放飞理想的翅膀,让浪漫主义在不同程度上融汇于现实主义,丰富和映衬着现实主义。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和希望。
而作家采取什么样的创作方法是和世界观密切相关的。在关于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问题上,创作方法不但和世界观有密切的联系,而且是受世界观的指导的。怎样的世界观,就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方法,而怎样的思想方法,又产生了怎样的创作方法。当然,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复杂关系并不是一两句就能说得清的。随着世界观的变化,创作方法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二者之间的这种复杂关系是困扰文艺界的重要命题之一。关于世界观和创作方法之间的关系问题历来是文艺理论家关注的重点。作家对现实的态度,深刻地体现在作家的世界观与创作方法之间的关系上。当代社会中作家的世界观要始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而不是沦为市场、传媒的附庸。不能反映民族疾苦的文学作品,就是没有灵魂的躯壳,最终会被淘汰。而各个作家反映现实的方式是不尽相同的。现实主义作家是可以吸取其他流派的创作方法为自己所用的,例如浪漫主义、现代派的方法。然而对其他创作方法也不是盲目借鉴,而是学习其中的精华。现代派中的悲观、颓废因素是我们所要摒弃的,但是我们要学习它的象征、意识流等手法,来丰富和发展现实主义。可见,现实主义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它是可以容纳其他创作手法的。这也是能够创作出文艺界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论文学的创作手法如何多样,文艺的本质最终还是现实主义的,只有现实主义才能执新文学的“牛耳”。
于《夜读偶记》之中,我们见识到了茅盾先生作为文艺理论家的宽广视野和深刻思想。限于篇幅限制,对于他的其他的精彩论述我们并没有做过多解读。他的文艺思想对于现实主义亟待深化发展的今天,是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借鉴意义的。它是当代的现实主义发展的重要的思想资源。
参考文献:
[1]周扬.周扬文集 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