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解读《喜福会》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26期
关键词:福会喜福会西方人

(嘉兴学院 南湖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一、文化概述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它涵盖智慧群族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是群族基于自然的基础上所有活动内容。是群族所有物质表象与精神内在的整体。具体人类文化内容是指群族的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制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等。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其中,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它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与心理文化分别是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学等方面的内容。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科学技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各种制度等。狭义的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与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它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特定制度和组织机构。

二、《喜福会》中的西方文化差异主要体现

(一)友谊观

我们中国人一直非常重视友谊,从小就接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传统教育,人与人之间一般需要相处一定的时间,付出相应精力,互相帮助之后才能够成为朋友,而且这种友谊会很深厚。而在西方国家人们相对比较随便,与西方人做朋友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如果想和西方人成为挚友、知心朋友却非常困难,西方人十分热情大方、给人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过后却令人感到很空虚。西方人之间的友情看起来更加平淡。而我们中国人,对于朋友的要求应当是肝胆相照、同甘共苦,甚至是生死与共。作品《喜福会》中四位母亲之间的友情证明了中国的朋友之情是非常真挚深厚的,“渗入她们骨子里的中国传统文化[1]”频频体现。比如:作品中君美的妈妈去世后,君美妈妈的三个朋友在打麻将时还留着她生前常坐的座位,她们把对君美妈妈的思念寄托到了她的女儿身上,还询问她女儿的牌艺如何,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君美妈妈作为她们朋友们中的一员在她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志同道合向来是中国人找朋友的一项重要依据。中国文化中的传统遗训比比皆是,诸如,“道不同不相为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易经》上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不一而足。人们之间真诚相待才能交到知心朋友。所以中国人很重视朋友的选择。西方人之间的友情与之相比较反而突显的很随便,人们通常一起散步,打球,聊天,经常见面的人都可以称为朋友。在遇到困难时中国人一般会寻求自己的朋友去帮忙,而西方人一般不想去麻烦朋友,他们更愿意去寻找专业人士帮忙。

(二)价值观

价值观是建立在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明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存在不同的价值观念。任何一种思想在没有被绝对否认之前,那么这种思想所形成的视角、背景、理解与判断以及它所述说的意义,都是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客观价值所在,而这种思想体现的价值则在于它所被认可的程度与意义,就是人对于这种思想的理解感知,这是人类思维里最简单、也是最真实的评定所在,从而也就评定出一种思想是否伟大,而这种思想又是否可以成为特定价值观的由来。在中国人历来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为人处世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就是仁、义、礼、智、信,主张为人谦虚,顾全大局,反对个人过于张扬,不赞许过于表现自己,遵从中庸之道。而西方人则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人文主义是欧洲理事会上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许多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类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个人主义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的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无知,价值观形成相对较晚。例如《喜福会》中安美的女儿罗丝嫁为人妇之后,一心只为丈夫侍从,整天想着怎样让自己的丈夫高兴满意,还特意为丈夫准备表达爱意的礼物,甚至为了丈夫放弃了到爱达荷州供奖学金上大学的难得机会。而西方丈夫则更希望自己的妻子自信独立,例如泰德夫妻之间的矛盾,在两人准备离婚的时候,丈夫看到了她自尊与刚强的一面,他们这才逐渐缓和,最终重归于好。所以这些体现在文化方面,中国更注重集体利益,而西方更注重个人利益。

(三)婚姻观

在中国,相信大家都听说过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这样的一句话。薇弗莉的母亲林多从小就被因生计所迫的母亲卖入黄家做童养媳,她一直到十四岁结婚时才见到自己的丈夫。而西方却是注重婚姻自由,尽管由于双方家庭的利益而联姻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但是在选择婚姻伴侣方面,双方还是有着较大的个人自由权利。西方人认为婚姻是上帝赐予每个人的福利,是任何人都不能被剥夺的权利,即使是父母也不可以进行干涉。《喜福会》中的安梅就是“男性附属品与牺牲品形象的代表[2]”。客观而言,作为个体的每个人的喜好和性格父母不一定了解,完全听从父母的话按照父母的意愿去选择自己的婚姻,这样造成的婚姻可能会导致以后家庭婚姻的隐患。

(四)家庭伦理观

在中国,“家”就是有一个等你的人,家是一个避风港,是一个可以给你温暖感觉的地方:在你不开心时,家人给你安慰;在你开心时,家人陪你一起开心。这就是家对于一个人来说,永远是可以给你抚慰的地方,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我们每一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形象而言,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是落叶所能回归的根,是孤雁所能向往的巢,是江河所能拥抱的海,是航船所能依靠的岸,家是温馨的港湾。而美国人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他们对于亲情而言更注重个人的利益和自由,对于亲情则比较淡化。《喜福会》中的四位母亲从小教育自己的女儿要温柔贤淑,隐忍顺从,谦让礼貌,这主要由于她们作为母亲自己从小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

(五)信仰观

在中国旧社会存在封建迷信,例如《喜福会》中出现的“割肉疗亲”的封建迷信场景,女儿认为这样才能救自己的母亲,孝在中国文化上的作用至大,地位至高。[3] 事实上,这是中国的一种迷信说法。而西方人大部分都是相信上帝的存在,因为很多西方国家是宗教信仰的国家,对于《圣经》是全世界销量最多的一本书。西方人表达信仰的方式多是向上帝忏悔,在内心里谴责自己干了哪些不妥当之是甚至坏事,尽量克制以免再犯。而中国人表达信仰的方式往往是贿赂佛主、神仙,自己干了坏事之后不是向神灵忏悔,而是以烧香、磕头、捐款等中国特有的方式来祈求神灵的宽恕。

三、结语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综合。我们只有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的渊源与内涵,才能使不同地区的人们进一步沟通和了解,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从而避免不同文化的冲突和矛盾,才能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达到共同繁荣,世界和谐。

猜你喜欢

福会喜福会西方人
The Study on Cultural Conflict and Compatibility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th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Analysis of Discourse of The Joy Luck Club with Face Theory
Analysis of Discourse of The Joy Luck Club with Face Theory
《喜福会》文学评论初探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跨文化视阈下的中美文化冲突
亭台楼阁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