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职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提升研究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19期
关键词:认同感职业化队伍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新郑 451191)

一、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概念

目前,对于职业认同的概念各研究者强调的重点不同,笔者认为,职业认同感是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就是辅导员对自己职业的肯定和赞赏。教师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所从事职业各方面特征的积极感知和认可程度。职业认同是状态与过程的统一,所谓状态,就是从业人员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和认同的程度;所谓过程,指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涯中对职业认同随着经历不同而发生变化和变迁。可见,辅导员职业认同感,既是指辅导员对所从事职业的性质、功能及意义的主观认知,又是外部环境不断反馈作用于辅导员个体产生的职业认同程度。

二、高职辅导员职业认同感提升的意义

职业认同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心理基础,是实现职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关键。辅导员职业认同是辅导员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是提高高校育人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坚固基石。增强和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感是实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需要,是提升辅导员素质的需要,是推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能使他们永保旺盛的工作热情,能够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常抓不懈,提高学生的思政素质和政治站位,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辅导及生涯规划设计、就业指导等方面的辅导咨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可以使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培训,通过自身深造,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促进他们职业更好发展。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及表现

国内研究者对职业认同的研究普遍认为,职业认同是心理学概念,是个体对于从事职业的认同程度及肯定性评价。分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技能、职业期望和职业价值观六个维度。有研究表明,高职辅导员总体职业认同较低,明显低于专职教师和机关管理干部。对相关高职辅导员职业认同程度研究表明:职业期望、职业认识及职业情感相对较高,职业意志相对最低。(1)职业认知。调查显示,72.25%的辅导员对其角色定位准确,同时,繁琐的工作让辅导员认为自己就是事务性工作者,工作压力大,内容繁重,是当前辅导员获得其职业认同最大的障碍。(2)职业情感。调查显示,52.15%的辅导员对其所从事的职业感到满意,但有62.68%的在面对是否会再次选择辅导员职业时态度不明确,反映出辅导员对其职业的困惑及职业情感缺乏稳定性。(3)职业价值。调查显示,当前辅导员在面对自身价值思考时,更多地集中在内在认同上,不被理解、地位较低、人生价值难以实现等问题相对突出,这也是导致辅导员职业认同较低的重要原因。(4)职业能力。参照《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有61.72%的辅导员自身定位为初级,这也反映了辅导员队伍的现状。而影响辅导员职业能力提高,92.82%观点集中在事务性工作压力过大。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缺失的原因

(一)工作任务重,岗位职责与回报不成正比,没有积极性

面对200 多人的学生队伍,辅导员的管理难度的确很大。辅导员工作量过大,长时间工作,工作与生活不能分割的生活方式,不分昼夜,工作生活无法明确分割的工作性质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相同都在高校担任教育者的同行里,专业老师只要讲好专业课,这样的对比给辅导员造成很大的心理不平衡。面对越发频繁的校园安全事故,辅导员心理压力大增,其既要为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买单,还要承担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舆论压力。事实证明,高职辅导员是所有教职工中付出最多的,但其薪酬待遇水平和其他任课老师相差太多,难以提高工作积极性,辅导员最初的满腔热情逐渐被日常琐事所磨灭,他们对自身职业充满彷徨或厌倦。

(二)工作较繁琐,强度难度大,缺乏主动性

专职教师和学生将辅导员等同于管理员,无论课内课外大事小事都找辅导员解决,辅导员一方面要开展思政教育,承担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一方面要处理各种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与服务,辅导员往往身兼数职,还有党团建设、就业指导、贫困生资助等,辅导员几乎成了事事都要关心的“保姆”。付出与收获相对不平衡,且面对多头管理,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辅导员堪称无所不干的“勤杂工”。辅导员长期处在紧张、压抑、不规律的工作环境下,对本职工作失去原有的兴趣,科研的欲望也逐渐消退,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带来巨大阻力,导致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情况。

(三)机制不健全,缺少创造性

虽然16 号文件指出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并要求高校构建辅导员队伍能力标准体系,鼓励和支持辅导员搞发展研究,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高校也积极完善了辅导员方案。但在现实中,部分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保障机制不健全,甚至有的高校为了防止辅导员岗位流动,设置一些门槛或工作年限的限制,制约了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激情,使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严重缺失。

五、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提升的策略

(一)创造政策环境,提高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首先,要建立健全培训、进修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辅导员培训制度,将辅导员个人职业培训纳入辅导员队伍整体发展规划,满足辅导员自我实现需求,推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提升职业认同度。其次,在职称评审上,可以设立初级辅导员、中级辅导员、高级辅导员、特级辅导员。充分考虑辅导员队伍工作实践性、事务性、任务繁重性等工作特点和实际,根据学历条件、工作年限、学术科研成果等条件进行考核晋级。

(二)注重工作程序化,摆脱事务性工作拖累

要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就必须要注重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及时梳理,把握辅导员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规律,即工作的程序化,从而使辅导员摆脱事务性工作的拖累,能有更多的精力开展核心工作,而輔导员工作的周期性、重复性特点为此提供了可能。工作的程序化可以帮助辅导员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摆脱事务性工作的拖累,减轻工作强度。由此,辅导员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认真学习和研究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学生工作,提高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水准,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

(三)完善晋升机制,建立激励和激励机制,增强职业信心,提升职业获得感

通过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制度引导和改变辅导员的薪酬和地位,通过考研、调动,脱离学生工作岗位。要建立公平合理而又有竞争力的薪酬机制,科学合理地制定和调节辅导员、专职教师和机关管理干部等几支队伍的收入分配,保证其收入标准不低于校内其他人员的工资和待遇。努力营造良性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塑造良好的用人文化,建立和提高辅导员对的归属;关注辅导员的职业晋升、自我发展的需要;注重对辅导员的表彰,对辅导员的业绩及时予以肯定,通过“优秀辅导员”评定等方式,提高辅导员的成就感。

(四)规范评价标准,科学考量辅导员的工作实绩,加大表彰力度,提升职业荣誉

高校应当规范对辅导员队伍的评价标准,建立既能被广大辅导员认同,又能被相同高度干部队伍理解的奖励机制,来激发广大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制定这个评价标准既要科学考量辅导员的工作实绩,又要客观评价他们的德育水准,能够真正从根本上激励优秀辅导员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奉献,能够真正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与此同时,加大表彰力度,设立专项荣誉,并落到实处、长期坚持,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使辅导员队伍真正成为大家羡慕的职业。

猜你喜欢

认同感职业化队伍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大雁的飞行队伍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加速职业化
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
试述高校篮球教练员的职业化艺术
还剩多少人?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