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2020-12-08
(天津市河东区职工大学,天津 300161)
引言: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从多个视角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来帮助高职院校进行职业素养培养模式、计划、方向的调整,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到社会后,其职业技能素养符合当今人才市场的需求,从而保障学生毕业后顺利发展。
一、实现教学目标的细化
从学生的职业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等方向上来看,不同的职业环境、岗位对学生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要求也各不相同。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职业素质的培训过程中,也应具有不同的针对反向。比如,技术性的岗位应更加注重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而服务类专业,则需要注重于提高学生的反应、沟通、表达等能力。为此,在多重视域下想要实现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就要根据就业市场的状态、职业环境的变化以及不同岗位对职业素养的需求,来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制定出可以根据不同专业标准而展开的培训体系以及职业素养培养方案。例如,天津市某高职院校便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出了相应的职业实训、就业指导等具有针对性的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并依靠于对职业素养教学目标的细化,对不同课程内容的课时进行周密的划分,同时将其深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使职业素养的培训与提升更具有阶段性与计划性。
二、强化实训课程的作用
对于职业素养的培养来说,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与一体化展开,才能够保障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训效果,从而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自身素质与素养的提升。同时,相关调查表明,仅有14.3%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对实训课程在职业素质培训中的作用表示认可,说明了当前高职院校在进行职业素养培训的过程中,实训课程尚不完善的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将实训课程的强化作为当前自身发展的主要目标。例如,山东省某高职院校为了提升实训课程在职业素养培训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不仅通过建立起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对学生进行规范,同时对学生实训学习环境进行了调整,使学生可以在更加贴近实际工作背景的环境下进行实训,以此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实训课程后实现自身团队合作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精神等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发挥校园文化的特色
从多重视域下来看,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来说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为此,高职院校在培训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自身办学理念以及办学定位的明确,以及校园风气建设来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侧面培养,从而使职业素养培育的理念,由上到下的贯彻到校园文化当中。并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学生的精神得到放松,减缓学习的压力,调整学生的状态,令学生可以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并投入到职业素养的学习当中。
四、建立人才共育体系
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而就业市场中,高职业素养以及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出现了激增的状况。这就使得高级院校在进行职业素养提升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的发展来对自身的办学模式做出改革,建立校企人才共育体系。而对于企业来说,其不仅是人才的使用单位,同时也是人才的培养单位,有着进一步培养人才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社会责任。为此,就要改变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企业在人才共育体系中,知识、人才、管理等内容要素的投入,建立其校企人才共育的长效机制。而且在人才共育体系下,高职院校与企业也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岗位特性,来制定相关的培养机制与方向,实现学生、高职院校、企业之间的互赢互利。
五、优化实训基地建设
在强化实训课程的效用后,如果想要确保学生在进行实训后职业素养得到保持。就要结合人才共育体系的相关理念,来优化实训基地的建立,让学生的理论知识进一步转化为实践能力,从而使其职业素质的提升与培养更加全面,也可以使学生在投入工作后,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而高校在建立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应当实现对区域内政府、企业、组织等各项社会资源的统筹运用,从而使实训基地除了具有教学实践的作用外,还具备有企业项目、技能培训、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并且实训基地的建设也不需要拘泥于校内,通过与政府、企业共同建立起来的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来提升学生的实训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借鉴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通过与自身学校的发展以及教学状况之间的相互结合,来进行起符合当前社会人才培养需求的实训基地发展模式。
结论:综上所述,在多重视域下想要实现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就需要采取实现教学目标的细化、强化实训课程的作用、发挥校园文化的特色、建立人才共育体系、优化实训基地建设等措施,以此来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全方位提升,并保障其毕业后的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