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框架下民办高校俄语专业“俄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析
2020-12-08汤高鹏
汤高鹏
(河北外国语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一带一路”背景
“一带一路”提出的目标是改善现有的贸易路线,建立新贸易通道,并使欧亚国家之间保持更紧密的经济联系。通过已经建立多边和双边渠道和区域合作、跨国别合作、跨领域深度合作,和沿线国家建造政治理解,经济合作,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目标。
中俄关系和合作前景
中俄两国是邻国,在国际舞台上一直都保持着良好的是政治关系。“一带一路”提出更是加大了两国在经贸方面的联系和合作,包括有旅游、传统能源、工业、企业之间的投资、核能、每题之间的合作、保险之间的合作。伴随着中俄两个不断深入的经贸关系对于俄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在提高,俄语专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所以在新的形势下对高校以及民办高校培养外语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挑战。
关于俄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教材引进的创新
民办高校更需要引进专业领域结合的系列教材与课程。新教科书都应包括“语言的发展”部分,其在校教学不应以传统的学术实例为基础,而应以真实交流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并且不应限制教师使用严格的框架,而是可以创造性地为课程做准备。教科书的多样性和它们之间的竞争有助于这一领域的发展。
课堂设计的创新
情景式模拟。针对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虚拟的手段加以展示,来为学生创设与提供体验与感悟情境的教学方法。模拟式教学法能够对教学内容的关键特征以情境的方式进行直白的体现与诠释,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情景模拟课堂的实施,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背景材料设计场景情节,让同学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企业代表、外国来宾、译员、工作人员、观众等。同时,同学们根据在情景模拟中所扮演的角色,就会议的流程和任务做出现状分析和判断,策划完成任务的方案和实施方法,并做出实施效果的初步分析。然后,每位学员就可以身临其境地按设定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程序、人际协调等要求进行演练和操作。
“车间式实境课堂”就是让学生如同置身“生产现场、工作现场”一般。 “车间式实境课堂”有“三个课堂”:
第一课堂,知识体系传授。所学内容与工作岗位对接,与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对接;用于进行“必需的”理论知识体系的系统传授。
第二课堂,原理展示与模拟。用于展示原理、模型以及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的流程,学生模拟演练。原理展示与模拟课堂,就是向学生演示出所学知识的内在规律、联系和因果关系,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缘由和结果的关系。
第三课堂,工学结合实际操作。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进行操作训练,实现“工学结合”。地点不一,可利用诸多教学资源,拓展课堂空间,如,实训室、校园、校外实训基地等。
教学方法的创新
版块式专业词汇教学法。版块式专业词汇教学法是将课本中或是一堂课中涉及到词汇按内容、类别进行划分,将其呈“版块”状排列逐层深入。在强调量的积累的同时对其所达到的效果也要实现质的飞跃,单词积累到一定程度,通过模仿和示范达到流利说的目标。
对本语种就业市场进行分析根据这些领域对专业词汇进行系统的、版块式的搜集和整理。许多专业词汇都是来源于具体的社会环境,采用版块式专业词汇教学法,结合相关专业领域,成系统地涉猎和了解相关词汇,并在任课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进行实际场景的演练和模拟,设定一些工作中常遇的相关事宜,提前在学生的大脑中奠定一定的基础。
“公司化”式教学法。“公司化”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公司的机制和人员组织方式来组织学生展开教学活动。课堂通过项目驱动,学生分组模拟公司的业务部门、技术部门、管理部门,按照各个部门的岗位职责,共同完成项目。
实习实践
建立企业与学校的深度合作,是集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养成、技能历练、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不仅能促进高素质劳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还能将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通过产业与高校的深入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由企业为学校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场地、设备及师资共享。
与企业结合交叉的方式,能很好地将实践操作与知识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同时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培养,在理论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种交叉互动的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含在一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