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机制对企业内部全面监督体系发展的作用及实践
2020-12-08罗光庆
罗光庆
(贵州中烟贵阳卷烟厂,贵州 贵阳 550009)
一、“三不”机制的内涵及其作用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不”机制是针对党内风气建设而提出的一种长效性治理思想,强调同时通过外部约束、制度强化和主体自律来全面抑制组织中少数个体的不良行为。这一思想突破了传统监督思想对外部条件的依赖性,强调了多层面协同配合的全面监督模式,个人认为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党风治理,也可用于企业等组织的内部监督体系建设和发展。
从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来看,企业内部监督的主要目标是防范企业内部人员的违规行为,保证所有岗位员工都能够为企业集体发展目标而做出应有的付出和贡献,避免个人不良行为对集体利益其发展造成损害。但在传统的监督模式下,企业员工难以形成积极的内在规范意识,同时由于监督体系不全面的问题有可能会出现不易被察觉的隐性违规事件,这类都不利于企业内部监督效率的全面提升。而在“三不”机制的指导下,企业可以进一步强化制度完整性以更有效的规避不良行为,同时也能有效强化员工的主观意识,降低不良行为的发生概率。所以,个人认为“三不”机制对于企业内部监督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三不”机制在完善企业内部全面监督中的具体指导作用
具体来看,“三不”机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指导企业内部监督体系的建设工作:
其一,“不敢腐”提示了要强化监督和处理力度,实现强效外部压力,提升监督体系本身的作用。“不敢腐”的前提是构建一个强有效的惩戒机制,其本质是提升内部监督体系中针对各类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通过增加不良行为成本的方式来抑制节内员工尝试实施违规行为的想法和意愿,使其在面临严重惩罚的可能时不敢再去违规。
其二,“不能腐”提示了要改善企业管理运营机制,规避腐败滋生和发展组织文化环境和制度漏洞。“不能腐”的前提是构建一个更为完善有效运行机制,在这个机制中企业员工所实施的各类行为将完全置于企业监督覆盖范围内,任何有可能出现的违规行为都能够在企业金融管理的过程中被发现而不至于长期被隐藏。在这种管理条件下,企业员工很难在实施违规行为的同时不被发现,这能够有效的限制企业员工的侥幸心理,即便在个别员工出现心理偏差时也能够有效限制违规行为的发生率。
其三,“不想腐”提示了要保障思想觉悟强化内部职业道德教育、警示教育,推动监督体系向预防层面拓展。“不想腐”的前提是强化组织成员的自律意识,党内的“不想腐”实践通常是通过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意识教育、文化环境建设来强化党内成员的主体意识。对于一般企业管理而言,针对普通员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等的效果可能相对不足,对此企业管理者需要调整员工教育的内容,增加职业道德教育和警示教育的比重,由此强化员工的自律意识。
三、“三不”机制指导下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发展建议
结合“三不”机制对企业内部监督工作的指导作用来看,构建和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时不仅要关注监督机制,还要完善一下配套的惩罚机制、管理机制和教育机制,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发展:
其一,构建够强有力的监督和惩罚机制。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更强有效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使得企业各级管理层和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能够同时在纵向和横向管理体系上监督,保证员工工作中的不良行为能够及时被发现反馈至监督部门。其次要全面加大问责和惩罚力度,针对不同形式的员工违规行为,制定更严格的问责和处罚方式,在问责方面针对员工违规行为对有相关监督和管理责任的上级领导进行追责,保证各级管理人员对下级工作行为的管理质量;在处罚方面加强针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在一般的即时处罚(薪酬等处罚)外增加长期累积处罚形式,如职业晋升受限等处罚,通过这种长效处罚方式强化员工对违规风险的认识从而有效抑制其违规意愿。
其二,完善内部监督和防控体系。企业内部之所以能够出现违规行为,就是因为现有的监督和防控体系存在一定的疏漏,导致部分员工违规行为无法被发现或及时发现,这是员工出现侥幸心理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强化现有的管理机制,全面限制各类违规行为的实施条件,最大限度的限制员工投机意识和侥幸心理。具体改革过程中,企业需要加强制度体系问题和风险的调查识别与分析,针对各类这种漏洞进行完善,强化制度本身的约束力。
其三,发展更完善的内部教育体系。企业监督制度的有效落实需要的员工的积极配合,任何惩罚模式的效果都有可能被更高的利益驱动所破坏,任何监督和防控体系都有可能出现细微的漏洞,所以在前两类监督体系优化条件下仍有可能出现员工违规的风险,这类风险只能通过强化员工的主体意识来消除。具体到实践当中,企业内部教育部门可以参考组织内部教育的方式,通过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警示教育等方式来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从而更有效的消除其违规意愿,维持企业内部的纪律和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