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2020-12-08

山西青年 2020年14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思政育人

郑 璐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9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政教育都面临着“孤岛效应”的窘迫处境,在缺少其他专业学科教育支持的情况下,单靠思政课程教师难以很好的完成思政教学目标要求,从而导致了思政课程知识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专业性过强的事实。由此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2016年的全国思政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创造性的提出“要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为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思政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能够在各专业课程的共同助力下,实现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发展。

一、相关概述

(一)思政课程内涵

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简称,属于高校课程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意在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思政教育专业知识的讲授,来对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进行充分的培育,从而使大学生逐渐成长为社会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较为广泛,包括思政教育基础理论、思政道德观教育、管理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

(二)课程思政内涵

课程思政,指的是在“立德树人”目标的任务导向作用下,协同各专业课程、教师,在高校范围内积极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新格局,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充分的融合与对接,由此来实现思政教育的新发展。

(三)二者内在关联性

思政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存在于高校课程体系当中,课程思政则是一种全新的思政育人方式,是一种将高校各专业课程都涵盖在其中的“大思政格局”。二者基本任务、目标一致,都是要在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有效培育;二者功能、方向相同,都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发挥高校各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二者要求、内容高度契合,都意在通过思政教育功能的发挥,在各专业课程的共同努力之下,积极打造新的思政教育格局。将原有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进行对接,有助于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思政教育协同效应,实现课程思政共同体的构建。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的意义

(一)破除了思政课程“孤岛效应”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政教育都存在自成一体的教育“孤岛”现象,与高校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存在着“两张皮”的基本现状。“课程思政”能够在思政教育机制改革的作用下,实现高校思政教育顶层的优化设计。从而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动员各专业教师通过对本专业思政育人功能的深度挖掘,来构建起一种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系列专业课程为辅助、以课程思政建设为目标的全新思政教育新格局。在明确各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功能、落实专业教师思政育人职责的基础上,使思政教育不再面临“孤岛化”的现实窘况,实现思政教育从单一课程向多层课程的转化。

(二)推动了思政教育创新式发展

在“课程思政”的引导下,各专业课程教师将立足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本职属性,依托本专业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来实现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在此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从多元化的角度去认识思政教育价值所在,从而帮助师生逐渐摆脱传统思政教育的局限性,并在专业教学的影响下,促进思政教育内容、形式的日渐丰富。这对于思政教育创新式发展而言是极为有益的,是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改革发展的必然之举。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策略

(一)深化认识

思想对行为具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为确保“思政思政”改革工作在全校范围内的贯彻实施,作为高校而言,首先需要从深化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上抓起。一方面,要对各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职责进行明确,要求其必须遵循“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本职属性。将教师的日常谈吐气质、言行举止、道德修养等与才学积累全部纳入到教师考核范围当中。积极引导各专业教师树立起高度的人才培育责任感、敬业感,使其时刻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二是,要在教育、培训的作用下,促进各专业教师思政教育工作方法、能力的提升,使其深刻领悟“课程思政”丰富内涵。并通过对本专业思政教学潜在元素的挖掘,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以此来促进专业思政教育功能的发挥。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课程思政”强调的是要在一种潜移默化当中实施思政教育,达到德育教育功能。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采用,是“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各专业知识德育教育功能、内涵的彰显。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各专业教师要围绕思政教育这一主题,在课程思政的引导下,针对教学内容以及现实情况,注重对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的采用。具体包括: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开课之初,结合本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精选社会热点,组织学生以小组案例讨论、分析的形式,进行探究式学习。由此来达到团队合作意识、进取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目的;情景教学法,要求教师结合本专业所对应的社会岗位,通过情景化模拟,使学生按照真实的岗位标准要求去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由此来深化学生对岗位职业道德、精神的认识,使学生严谨负责、爱岗敬业精神得到有效的培育。

(三)构建教育保障机制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性的改革工作,需要在高校全员配合的基础上,通过顶层设计的优化来实现。而为了确保“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改革实效性的提升,我们还需要一套相对完善的教育保障管理机制来增强“课程思政”的严肃性、严谨性、规范性。为此,高校主要党政领导干部要发挥其带头示范作用,深入“课程思政”工作一线,亲身示范授课、听课,并对各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授课情况予以专业化指导。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制定“课程思政”授课制度,高校教务主管部门要做好高校思政教学资源的统筹工作,并围绕知识价值导向功能,做好各专业课程教材的编制工作。由此来确保思政教育元素在各专业课程教材、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中的融入情况,使各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得到充分的彰显。高校人事部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将“德才兼备”纳入到师资评审要求当中。同时更要做好学校教师的日常培训与绩效考核工作,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情况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还要在全校范围内围绕“课程思政”积极树立优秀教师评选工作,对在“课程思政”教学方面表现优异以及做出突出科研共享工作的教师要积极予以奖励。以此来鼓励全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性,营造起一种全体动员、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四、小结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的实施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有效的促进了思政教育工作在高校各项工作中的全面实施和开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加大对“课程思政”的研讨力度,更需要尽快厘清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从而再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开展思政教育创新工作,使各专业教师重新回归“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本职属性。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课程思政育人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