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讨

2020-12-08

山西青年 2020年14期
关键词:工匠培育精神

陈 鑫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培养,因此,新时代下高校旅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成为高校教育的研究课题。与此同时,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与人才培养不谋而合,在此背景下,新时代下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由此展开。在交通日益发展的新时代,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越发大众化,结合旅游业的状况对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迎合了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旅游专业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

(一)工匠精神培育意识偏差

工匠精神是2016年才提出来的,包含了尊师重道、爱岗敬业、尊师重道、求实创新等基本内容,在对旅游专业大学生工匠精神进行培育的过程中,由于对这些内容更深层次的内涵把握不到位,从而产生了培育意识偏差。这种意识偏差主要表现在工匠精神的培养范围方面,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是服务行业,与工匠精神表面“工匠”为代表的制造产业差距甚远,由此造成培育范围上的误解。与此同时,旅游这一服务产业的操作性相对较低,在对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中,只能从思想意识层面进行把控引导,从而使得培育比较空洞。

(二)工匠精神培育手段滞后

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对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工匠精神进行培育的过程中急于求成,培育的方式方法还停留在普通的教学环节之中,即口头说教或者突击式教学,形成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手段滞后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仅仅停留在僵硬的灌输式教育中,即通过课堂教学与教材进行简单的工匠精神内涵解释,没有深入到工匠精神培育的本质;二是工匠精神的培育手段没有过多的创新,在相关工作的监督落实上比较滞后,教育资源的分配比例也不能满足旅游类专业大学生的教学需求,最终拖慢了培育的进度。

(三)工匠精神培育模式僵化

在旅游类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体系中,工匠精神培育被当作一种主观价值取向与职业素养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失去了工匠精神被提出来的能动性本质,即工匠精神不应该仅仅被当成一种意识存在,而应该通过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去塑造工匠精神。因此,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是需要创造条件和机会,以社会实践与岗位实习来使学生体会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作用,当前这种“假大空”式的培育模式,通过课堂、讲座、会议等泛泛而谈的培育方式,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对每个大学生固化的培育思维,导致培育模式的僵化现象。

(四)工匠精神培育文化缺乏

校园文化的打造有赖于高校的文化底蕴,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工匠精神虽然存在已久,但被提出的时间尚短,无法在学校以及学生之间形成主流文化,从而使得高校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文化淡薄。与此同时,其它主流文化,如学习文化、就业文化、考研文化等充斥整个校园,导致工匠精神培育文化难以立足,再加上学校在校园文化的打造过程中存在偏失,挤兑了工匠精神文化的发展之地。此外,受到传统理念的禁锢,认为工匠精神是对“工匠”的培养,学生没有更好的接受这一新事物,从而使得主观意识层面存在偏见,不利于工匠精神培育文化的营造,最终导致该种文化的缺乏。

三、旅游专业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一)提升培育意识

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种思想意识,在培育过程中,并不是独立于学生的价值观之外的意识理念,而是作为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存在,因此,对于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首先要秉持科学的意识观念。首先,树立以生为本的培育理念。以学生作为根本,将工匠精神的尊师重道以及求实创新等内根植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课外实训,穿插工匠精神于系统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耳濡目染,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工匠精神的精髓。其次,注重对旅游专业工匠精神的定位。旅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是服务于旅游产业的,虽然操作性低于制造产业,但是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无论各行各业都需要工匠精神才能走得更远,因此,要引导旅游类专业大学生清楚的找准行业定位,认清相关岗位的发展方向。

(二)优化培育手段

优化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手段,一是需要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大胆创新,加强专业教育过程中对工匠精神的多元化穿插,除了在课堂上结合教材与内容加大对工匠精神的理论培育外,还需要延伸到校园内外,在校园内营造适宜的工匠精神培育文化,在校园外深入实习岗位和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塑造工匠精神。二是创新工匠精神的培育载体,全方位的落实培育计划。旅游专业教学管理人员要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根本导向,工匠精神是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除了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人文教育一定的倾斜之外,创新工匠精神的培育载体,在组织的实践活动、岗前培训、就业指导中都可引入工匠精神的内涵。此外,由于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还处于初级阶段,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工匠精神还有必要通过监管来优化,从而达到以管促教的目的。

(三)创新培育模式

培育模式是人才培养体系的组成部分,针对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模式,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将工匠精神纳入到人才培育体系之中,作为学生的一种主观价值取向与旅游专业的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使工匠精神培育也具有科学的培养目标、严谨的课程体系、合理的培养方案以及高效的教学实施。其次,升级校内外的实训基地,赋予不同岗位工匠精神的独特内涵,链接学生与游客,实现实训与生产的结合。例如将旅游类专业导游方向的学生与导游岗位的工匠精神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运用工匠精神从容应对导游时的突发事件。再次,探索政校企三方合作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教育资源、教学开展与企业实习结合在一起,实现旅游类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无缝化对接,通过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的体制机制建设实现工匠精神的培育。

(四)营造培育文化

营造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文化,需要高校从校内与校外两个方向进行。在校园内部,形成有利于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理解、发展、继承的校园文化是当务之急,以教育促进理解,以树立楷模推动发展,以实践活动勉励继承,从而达到校内工匠精神培育文化的营造。实施的过程中,又可以将三个环节结合起来,以工匠精神楷模为中心,标榜人格魅力,结合课堂教学,促进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在学校外部,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组织学生评选时代建设的工匠精神标兵,利用城市广告栏设置工匠精神宣传语等,从而营造城市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配合教育机构的工匠精神培育。通过上述“组合拳”,从而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工匠精神”校园文化格局。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问题提出,分析了高校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工匠精神存在培育意识偏差、培育手段滞后、培育模式僵化和培育文化缺乏等问题,从而提出提升培育意识,优化培育手段,创新培育模式和营造培育文化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旨在促进高校旅游类专业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及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