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基于戏剧教学法应用于艺术类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2020-12-08

山西青年 2020年14期
关键词:艺术类英语口语戏剧

赵 静

四川传媒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5

新时期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在面临新的全球性机遇和挑战下,国际社会选择日益密切的合作与融入,外语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强,对各行各业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国民英语水平的普遍提高,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除了满足通识教育外,也需要与专业和学科的紧密接合。“专门用途英语”(ESP)在高校英语教学转型的大背景下成为首当其冲的选择。由于艺术类高校学生的语言学习独特性,英语口语课堂历来差强人意,教学法的使用层出不穷,但效果甚微。戏剧教学法是引入戏剧与表演的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以浸入式、体验式、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个性化与多元化学习的发展,强调学生在不同语境下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开创了一个融入多维空间的教与学的模式。

一、戏剧教学法的理论研究

戏剧教学(Drama-in-Education,简称DIE)在20世纪60年代由英语戏剧教育学者Dorothy Heathcote提出,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戏剧或者戏剧的元素参与课堂教学中,让学习者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运用各种肢体语言进行有效交流沟通。戏剧作为教育的方式历来受到教育家们的青睐。古希腊雅典的戏剧是戏剧文学发展史的巅峰时期,那时的戏剧并非现在的大众娱乐才艺欣赏,更多地担任全民教育中的人格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教育方式,以视觉直观体验式在参演者和观赏者传达思想、情感、道德、审美等同时也积极促进了个人的气质修养、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人生观的发展成熟。

著名教育家卢梭在18世纪时就提及戏剧教学法的雏形‘在戏剧实践中学习’的理念。欧美戏剧教育家们在二战后在学校积极运用类似于戏剧教学的教育模式。经过了几十年在全球教育事业者的大力发展,在许多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受到大力推崇。戏剧在1960年开始在欧美国家作为必修学科纳入到国家基础教育的体制之中,确立了其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在许多国家成立了国际性戏剧教育组织。戏剧教育在新时代下以适应现代化教育改革理念和培养多元化综合性人才的目标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大力推广发展。

戏剧教学的理念在国内的闪亮登场是由天津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在20世纪初期融合了戏剧原理和教育原理,提出了将校园戏剧并入教育体制的现代教育方式。其推广是从香港和台湾地区教学体系中对戏剧表演的融入和学科形成开始,为其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教学模式。国内高校对戏剧表演引入到校园也有一定的历史,大多数是停留在高校自行组织的戏剧表演社团、少数校园提倡的戏剧文化节的参演,或者是在课堂中作为英语教学的特色环节,作为可调剂的教学手段,不具备核心有价值地位。而将戏剧教学作为一门课程或者学科纳入到高校英语教学,作为学生目标培养方案中更是很少涉及到。目前从资料中可找到仅安徽大学开设《英美戏剧》这门课程。安徽大学英语专业对戏剧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为探讨戏剧教学法在国内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设置提出了许多借鉴的经验和教学启示。

二、戏剧教学法引入英语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一)艺术类高校学生的学习背景

随着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深化,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取代了之前传统式以四六级为导向的应试教育模式,大力提倡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艺术类高校是全国高等教育的一支主力军,艺术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如下学习特色:“基础弱应用强”、“全凭感觉走”,缺乏学习自主性,英语水平普遍薄弱,然而英语口语表达的欲望强烈,语言模仿能力强,输出表达的欲望强烈,艺术基础素养高,热衷表演对戏剧元素兴趣浓厚,沟通互动能力较强,语言应用能力较强。同时由于艺术类高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对于公共教育课的英语不够重视,在课堂表现学习不自信和反感焦虑,英语课缺勤时有发生,即使来到课堂也是呈现“隐形人”的状态,消极散漫的学习态度反射到教师课堂教学,引起教师的失望敷衍的恶性循环,因此在某些艺术类高校的英语课堂简直是一片哀嚎。另一方面国内艺术院校的英语口语教学也一直存在诸多弊端,如传统教学模式的满堂灌,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过级率为导向的应试模式,最近几年的新媒体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慕课的加入,但只重形式缺乏内容。这些教学模式换汤不换药,教师中心论始终贯穿在整个课堂中,也未能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局势。在国内外引入推崇的众多英语教育法中,针对艺术类高校学生背景的教学法的研究较少,忽视了这类学生的自身英语学习特点,基于交际法和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研究下提出的戏剧教学法应运而生。

(二)戏剧教学法的优势

戏剧教学法是将戏剧与表演的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采用戏剧艺术为手段,依托戏剧的结构与要素来搭建教学过程,优化语言学习的教学效果。以浸入式、体验式、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个性化与多元化学习的发展,强调学生在不同语境下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开创了一个融入多维空间的教与学的模式。对于高校艺术学生来讲,艺术本身是他们的专业和擅长,英语学习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佳很大原因来自于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由于艺术高考的分裂学习,很多艺考生很长的时间都是对专业艺术的加强与恶补,对于文化课的英语处于放任的学习过程,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一旦进入高校后,通识教育的英语重新捡起来再学习,很多同学都出现了不适应、太吃力、跟不上的学习状态,消极应付,课堂表现怠慢,甚至出现上课焦虑厌学的情绪。这时候作为艺术类高校的英语教师们需要做的是以同理心去理解和鼓励,试图找到适合他们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境,因材施教,那么戏剧教学法的引入不乏是一剂良药,借助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和特长作为重要的手段来帮助他们的英语口语学习,增强英语学习自信心,以己之长攻其所短,这种教学法能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呢?

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在不同场合自由地完成交际的目的。毫无疑问,在实现有效交际输出之前,必然经过大量反复的输入,吸收成为内化的知识。输入阶段的如何吸收,将是作为“脚手架”角色的教师的点睛之笔。艺术类学生的“视兴趣为学习唯一导向”独特性,大大提高了对语言输入的难度。戏剧表演摒弃了传统式间接二手输入的课本理论知识,由练习背诵别人的套词变成真实西方语言环境和交际场景,再现真实的西方文化,直接参与演绎的过程,通过融入角色,揣摩各自的台词,搭配肢体动作,理解语言发生的背景,提升了应用记忆。作为艺术生的专长,用戏剧的方式来学习语言运用,不仅远离严肃紧张的环境减少了语言学习的恐惧和焦虑,同时生动活泼的模式促进了表达的兴趣和创造力,加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合作探讨中巩固了语言的内化过程。另外,戏剧丰富的表达内容,加强了团队之间的交流沟通,分享互助式的学生间的学习方式作为有效的学习补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顽疾,即不是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统一培养模式,而是有针对性有个性多元化的学习模式。此外,在戏剧参与过程中,学生们对自己生活经验的融入,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象性,加深了对语言应用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记忆,同时也是对自身专业学习的检验和升华。教师通过戏剧教学,替代了传统以教师讲解为中心,而是真正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学生们在还原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关系,通过体验和模仿方式来感知语言应用的环境,并且以自己理解的方式感知语言发生的生活背景和人物心理,再经过自己的再加工创作过程,达到了输入与输出的完美平衡,真正实现了学生应用型语言沟通的目标。

与此同时,艺术类高校具有戏剧教学的天然优势,配备所有戏剧教学的软硬件设施,从戏剧表演需要的教室设备的提供,专业戏剧教师的指导,以及学生专业素养的底子,无疑是戏剧教学实施的完美场所。艺术类学校的现代化设备以及自媒体等传播方式的保障也为学生的戏剧表演创造了条件,增强了学生的表演表达热情,实现了从专业自信到语言自信的转化。英语教师通过戏剧教学法的实施同样也对其自身的戏剧文化素养得到了提升,在继续指导学生的戏剧活动中得到不断深化。英语口语教学的自主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也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了参考价值。

三、结语

戏剧教学法利用戏剧作为媒介和手段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目的,让学生在外语课堂中组织和参与戏剧活动,从而更好地融入到整个语言的创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学习如何用英语在不同场景下沟通。通过设计和规划戏剧程序,教师在课堂中以戏剧或剧场的技巧建立群体参与的互动方式,引导学生并激发创造力的潜能与合作精神,丰富课程的内容,并促进学习动机和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艺术类英语口语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艺术类专访心得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反思与创新
戏剧类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艺术类金币收藏作品
如何加强及应用英语口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