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贷对大学生的危害及防范建议

2020-12-08

山西青年 2020年14期
关键词:校园大学生

刘 媛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类新型校园金融产品在大学校园中蔓延,对于大学生而言,校园贷是一把双刃剑,应用得当,能够满足他们的消费欲望,实现创业梦想,但若应用不当,会严重影响自身的正常学习与生活,甚至带来生命安全威胁。校园贷的存在有其合理性,要发挥出校园贷的正面效应,需要做好监管、引导工作。

一、校园贷的发展历程

关于校园贷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至2004年,广发银行发行了首张大学生信用卡,为了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早期申请者必须要通过银行多方审核,在经济发展下,信贷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各个银行纷纷放开信用卡市场,将客户群体瞄准大学生,并不断降低办理门槛,由于当时大学生征信意识弱,加之银行审核门槛不高,导致大学生成为信用卡欠款的高发群体。在2009年,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要求各个银行加大大学生群体的信用卡审核,后来,各个银行逐步退出大学生市场。从2014年后,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催生了“校园贷”,并迅速席卷高校,各校园贷平台业务均呈现出迅速增长趋势,与信用卡的发展境遇类似,由于校园贷缺乏系统的监管体制,市场不成熟,出现了一系列的风险隐患:一来,大学生消费欲望、支付能力不对等,在冲动消费下容易欠下巨款;二来,在监管漏洞下,给一些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裸贷”、“暴力催收”、“高额利益”等频频现身于大学生群体中。

二、校园贷对大学生的危害

(一)欠下巨额账单

各个校园贷平台多以低利息、门槛低作为吸引客户的重点,不少大学生信以为真,掉入圈套,实际上,校园贷平台承诺的低息并非以年率计算,而是为月息或者日息,将其换算为年息,远高于正规借贷平台。数据显示,校园贷平台平均年利率高达1.58,高于国家标准。同时,网贷平台为了规避监管,以“服务费”、“代理费”、“逾期管理费”等名目乱收费,在发放贷款时,就从中扣除。还有部分网贷平台将利息设置为首还部分,逾期部分会“利滚利”,最终还款金额会达到借贷金额的几倍甚至数十倍,对于网贷平台的各种套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缺乏鉴别能力,面对巨额账单,根本无法承受。

(二)面临暴力催收

很多选择校园贷的大学生,对自身的还款能力缺乏准确认识,欠款到期后,无力偿还,针对这一情况,不良校园贷平台会采用“公开个人信息”、“短信电话轰炸”、“非法监禁”等手段暴力催收。更有甚者,会给贷款人通讯录好友发送威胁信息,在宿舍外公开欠款人信息,勒索威胁。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不高,面临暴力催收时,会出现沉重的心理压力,甚至走上自残、轻生道路,给大学生身心造成极为负面的影响。

(三)诱发犯罪行为

不良校园贷不仅会给大学生身心带来威胁,还可能诱发犯罪行为。有的大学生主动参与或者协助校园贷平台实施了放贷行为,还有的大学生深陷网贷泥潭,无力偿还,走上了犯罪道路,就近年来发生的实际案例来看,与校园贷相关的违法犯罪行为有非法拘禁罪、敲诈勒索罪、诈骗罪、侵犯隐私权罪等。不少校园贷平台不仅为学生发放贷款,也会招收“校园代理”,予以其高额提成,从本质而言,“校园代理”实际上是不良校园贷平台的帮凶,利用同学的信任骗取提成。大学生一旦陷入犯罪深渊,会给其一生带来污点,难以弥补。

三、校园贷危害的防范建议

(一)完善预警机制

1.完善法律法规

政府应从官方角度明确校园贷,加快相关立法,规范校园贷的标准、准则、追责制度,使校园贷的发展能够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对于校园贷平台,政府宜保持高压态势,构建准入制度,加强资格审查,对于不达标者,坚决取缔。同时,进一步完善征信体系,将征信纳入宪法中,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构建信用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监测高校消费情况,若发生预警,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从源头上控制问题。

2.发展正规贷款

相较于校园贷平台,银行推出的校园贷产品安全系数更高,实际上,银行在多年前就已经推出过此类产品,但是由于收益低、风险高退出了校园市场,这才给不良校园贷的发展带来可乘之机。在下一阶段,应当鼓励商业银行进入校园,投入正规银行贷。银行贷要做到几个方面:首先,授信额度合理,大学生生活费有限,又缺乏稳定收入来源,必须要限制授信额度方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其次,坚持低利率,避免给大学生造成额外经济负担;再次,提高信息安全,加强风控体系建设,让大学生能够享受到安全的校园贷产品。

3.坚守行业自律

目前,校园贷平台良莠不齐、各自为政,未形成整体发展态势,如果平台不够自律,即便政府严格监管,也会出现不良校园贷问题。对此,要坚持行业自律,“共享贷款记录”、“严格身份验证”,提高从业者准入标准,实现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对于失信大学生,高度警惕。同时,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对于借贷人,做好风险提示,提高审核力度,确保借贷合理性。

(二)夯实教育体系

1.学校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

要降低校园贷的危害,还需要从大学生群体来着手,他们只有树立正确消费观,做到适度、合理消费,才能从根源上抵制校园贷。在学校教育上,要形成合力:首先,辅导员要主动关注学生的日常消费,若发现存在超前消费、攀比消费苗头,要及时疏导、教育,必要情况下邀请家长参与;其次,思政教师要将“绿色消费”理念贯穿到思政课程体系中,对学生开展必备的理财教育、消费教育,引导其理性对待校园贷,针对校园贷造成的危害用生动案例为学生阐述;再次,定期在校内开展“消费理财”、“金融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信息防范意识,使其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也能掌握“危机处理”、“财务管理”的技能知识。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让大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支出,杜绝超前消费、攀比消费,享受趣味、丰富的大学生活。

2.家长方面:提高与孩子的沟通度

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学生逐渐脱离了家长束缚,部分家长忙于事业,也疏忽了对孩子的关心和指导。当前的98后、00后大学生,独生子女比例颇高,其父母多为70后,出生于资源匮乏时代,对于孩子,父母往往会竭尽所能满足要求,不愿让其承担物质压力。在家中对于子女照料有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溺爱严重影响了子女的独立性,也容易致使孩子消费观念异化,过分追求物质。因此,对于家长而言,要发挥言传身教作用,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与辅导员取得固定联系,了解孩子动态,及时纠正其错误的消费习惯。

(三)构建反应机制

1.严打违法行为

多数校园贷案件均为民事纠纷,因此,不良网贷平台的恐吓、泄露信息、暴力催收也属于民事纠纷范围,在发生此类事件后,大学生投诉无门。对于此类违法行为,政府要予以严厉打击,予以刑事处罚。同时,开通举报渠道,鼓励社会大众参与进来,在发现不良校园贷威胁大学生合法权益时,可以匿名举报,并构建维权渠道,为受害大学生提供法律救济。

2.设置管理机构

学校在校园贷问题的解决上,需要肩负重任,大学生在遭遇暴力催收时,好于自尊、面子,不愿告知家长、辅导员,自身又缺乏应对能力,往往会加重伤害。对此,学校有必要构建危机管理机构,精心排查,对上当受骗、遭遇校园贷危害者,予以重点监测,并制定科学的心理干预机制,通过定期的心理疏导,避免大学生进入校园贷危机。对于已借贷、无法偿还者,予以学生疏导,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正规渠道维权。

3.平台承担责任

对于校园贷引发的各种严重后果,校园贷平台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发生恶性事件后,校园贷平台要主动担责,对于直接造成危害者,主动整顿、赔偿损失;对于间接造成危害者,要寻找危害源头,完善规章制度,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制定恢复机制

1.制定信息公开机制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校园贷危机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酵,引发恐慌,其中不乏失真信息。对此,政府要发挥出自身的权威,公开真实信息,对于恶意扭曲实施者,追究法律责任,及时为社会大众披露信息,取得公众信任。而学校应当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负责调查、取证,取证完毕后及时召开发布会,制定处理方案。

2.构建心理重建机制

对于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应该涵盖危机管理各个环节,在发生借贷危机后,大学生群体、社会大众依然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曾经有报道某大学生由于校园贷选择自杀,被发现后及时得救,后来由于不堪压力再次选择自杀,其他学生也会受到这一影响出现无助、恐惧心理。对此,学校需要构建完善的心理重建机制,帮助师生摆脱阴影。

3.设置评估总结机制

在危机发生后,要做好分析、总结工作,评估与总结应当由政府、高校、金融监督机构、公安部门共同负责,就事件成因、危害进行评估和总结,对于存在漏洞的部门,及时弥补,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四、结语

校园贷是互联网金融的组成,在活跃民间资本、解决大学生群体贷款难问题上,发挥着重任,在经历几年的自由发展历程后,校园贷平台中暴露了大量问题,叫停非法校园贷的呼声越来越高。笔者认为,校园贷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作用,不应盲目叫停,而是要做到“疏”、“堵”结合,为了降低校园贷对大学生的危害,需要发挥出政府、学校、家庭、平台合力,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合理使用,杜绝超前消费,提高自制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避免上当受骗。

猜你喜欢

校园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Q爆校园
再见,我的校园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