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妥善处置退休工人微信群中传播散布谣言案例综述及思考
2020-12-08张文俊
张文俊
(四川嘉陵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政研会 四川省南充市 637130)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笔者所在单位,地处四川省南充市一户市属国有企业——四川嘉陵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嘉纺集团)集中、突发一起群体制谣、传谣事件。通过嘉纺集团党委、所在地嘉龙社区党委、当地公安机关“三方联动”,耐心细致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工作,该事件得以成功化解,没有酿成严重后果。
笔者亲身经历了该事件。下面,就该事件的经过作简要综述,对值得思考的地方谈点浅显的认识。
事件概述
2019年9月23日上午,嘉纺集团准备车间退休工人“筒摇捻整”微信群上发现谣言。该群成员、嘉纺集团退休工人覃某某在微信群中用语音说,嘉纺集团正在拍卖设备,要把厂房卖了,叫群友互相传播,邀约多喊一些退休工人去中共南充市委员会(简称:市委)、南充市人民政府(简称:市政府)或者南充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市国资委)、南充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简称:市经信局)上访,人越多越好,要求解决股票问题,把卖厂房设备的钱给每个职工分了。该微信群多达190余人。
9月24日开始,此谣言大量扩散,嘉纺集团退休工人“南棉前纺人”微信群中议论最多,该群微信名为黄某某等其不同车间的多个微信群相继出现此谣言。短短时间,涉及上千名退休工人在微信群中互相之间进行传播,不良影响越来越大,到市委、市政府集访的风险徒然增大。
在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发生该事件,一旦不能迅速、有效、成功化解,影响将极其恶劣。
原因分析
发生此次事件,实质上是嘉纺集团部分退休职工对企业合法、合规处置淘汰落后设备设施等国有资产的程序及途径缺乏必要了解和认识,加上嘉纺集团历经两次不彻底的改制经历,使得他们既关注嘉纺集团前途命运,又普遍担心、忧虑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不能兑现“嘉纺股权证持有卡”,又称“嘉纺股票”,属于1993年3月嘉纺集团股份制改造时,职工购置的“个人股”,涉及金额2000余万元),从而诱发了此次突发事件,是人民内部矛盾在特定条件下的集中、突发表现。
主要成效
针对个别退休职工在微信群上发表“嘉纺集团卖设备、卖厂房”的谣言,想通过此谣言事情邀约更多退休职工聚集上访。嘉纺集团党委联合所在地嘉龙社区党委、当地公安机关“三方联动”,采取系列有效措施,成功化解此次突发事件。
一是召开座谈会集中解惑答疑。嘉纺集团党委召开职工代表座谈,向不明真相的职工代表解惑答疑。此次通过南充市西南联交所公开拍卖已闲置多年的报废旧设备设施等资产,是经过主管部门市国资委审批同意,当地专业评估机构公平公正评估后,对外公开拍卖的。拍卖后的全部资金用于购买先进新设备及配套设施,以做强做优嘉纺集团纺纱织布主业。其程序和做法完全是合法、合规、合理的,微信群中“卖厂房”一说没有法理依据,纯属谣言。
二是聚焦重点人员谈心谈话。嘉纺集团党委联合所在地嘉龙社区党委一道,迅速查找到在微信群发布不实言论的退休职工进行耐心细致的谈心谈话。该同志承认,她是听别人偶然说起的,没有了解、核实相关情况就在微信群上发布出去了。知道真相后,她对自己的错误言行有了清醒认识,也诚恳接受了批评教育。同时,当地公安机关对她进行了严肃批评和训诫。经过宣传、教育和引导,该职工及时在所在微信群进行澄清、辟谣,取得良好的正面效果。
三是普及法律知识知法守法。当地公安机关、所在地嘉龙社区党委宣传并提醒广大退休职工和居民,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公安部门最新规定,不信谣传谣,微信不是法外之地,不得在微信群、微信上发布不实言论。否则,造成不良后果,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嘉纺集团党委召集退休工人自发组建的10多个微信群群主进行逐一谈话,宣讲法律法规。
至此,该事件得到圆满解决。此后,未再出现退休工人微信群谣言传播。
案例思考
笔者认为,该事件值得思考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加强信息公开与舆情监测,面对突发事件敏感问题不缺席不滞后。一般情况下,谣言容易在信息封闭、缺乏的环境下发生。个别时候,一些突发事件主要是因为信息公开滞后造成的。据笔者了解,有权威研究表明,网络社交媒体信息传播在2小时内就能达到峰值的75%。因此,在现有的资产交易信息公开制度条件下,除政府职能部门及时将信息依法公开外,相关企业或公司也要利用自身各类舆论宣传平台,加强宣传引导工作。同时,相关企业或公司要提升对谣言的反制速度,在网络谣言出现的第一时间进行辟谣和正确引导,方能有效遏制其生成与传播。
二是加大网络谣言惩治力度,教育引导网民遵规守法。除了加强辟谣工作外,也需要对个别造谣者依法予以惩处,并教育引导网民对相关话题理性表达、谨慎传播,提升他们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避免成为传谣者。同时,要告诫大家,微信不是法外之地,不得在微信上发布不实言论。否则,一旦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必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