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应用历程、现状及发展分析
2020-12-08王玉林
王玉林
河南省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 南阳 47300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遗留下很多历史文物。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让人们了解关于历史文物的故事,能够展示各个时代的特征。如何将科学技术应用在文物保护技术中,是工作人员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一、文物保护中科学技术应用历程
在中国文物保护工作中,科学技术应用主要经过三个过程,展示出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首先,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在历史上已经被应用在文物修复工作中,得到非常好的效果,其中日晷、漏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但是社会政治与文化的影响下,忽略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中国古代技术停滞不前[1]。中国历史上,文物修复方法被称为百工技艺,而不是科学技术。在唐宋时期,手工技艺逐渐被应用在文物修复中,成为当时修复青铜器重要的手段。我国古人非常有智慧,可以利用青铜器的锈浊物区分有害粉状锈和无害的绿漆石、水银沁、黑漆古等稳定物质,这也体现出我国古人技艺的精湛。此外,在书画表框技术中也展示出古代工匠的技能,展示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魅力。
其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提升对文物的认识。西方科学传入中国后,文物保护工作发生巨大变化。博物馆的建立,影响文物事业发展,促进文物科学技术保护工作开展。中国早期博物馆是由外国人建立的,将历史文物作为博物馆的中心,展示西方科学技术发展情况。正是因为此,推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考古学,主要是利用地层学、年代学、几何学、材料学等分析文物特点及相关内容。考古学的出现,改变人们传统的观念,促进中华文明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不仅促进考古学发展,同时保护古代建筑物,丰富中华民族文化,为后人留下历史参考文献。
最后,推动中国文物保护工作进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渐形成了文物保护行业体系,为文物保护工作开展提供依据。从1955年开始,碳十四测年技术出现,为中国考古学的进行提供信心。随着现代技术发展,科学技术修复保养技术、文物腐蚀老化技术出现等等丰富考古技术内容,提高中国文物保护质量。值得一说的是,在科学技术与文物保护理念结合的背景下,我国出台几部关于文物保护的文献,如1982年《文物保护法》、1997年《为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等等。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批准30 家不同研究领域的文物保护科研基地,为国家文物保护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二、文物保护科学技术中存在问题
(一)基础学科过于复杂
在文物保护考古技术中,涉及较多的学科,需要考古人员掌握并可以灵活应用。学科的复杂性,不仅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挑战,也是参与文物保护人员面对的问题。历史考古是文物保护的来源,在研究分析的过程中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与当时的文化、政治、经济、社会性质等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2]。不同的文物有不同的特点,如青铜器,在制作的过程中涉及化学、物理、制造学等等,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此涉及的学科进行全面分析,以此了解其历史价值与意义。过于复杂的学科特点,影响科学技术发展进步,无法展示科学技术应用价值。
(二)文物保护原则单一
社会科学价值,是保护文物的主要目的,希望通过此可以展示其历史年代的特点,丰富人们对历史的认识。自然科学是保护文物的主要方法,也是获取历史信息的主要手段。在保护历史文物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维护文物原状,保护文物形态不受破坏。但是这种保护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就是文物容易老化或者因为自然原因出现被破坏的情况,从而影响历史文物信息的收集与获取。在文物保护原则中,出现最小干预原则、可识别原则、可逆原则等内容,由于保护原则的单一性,无法保证文物保护的价值,不利于文物保护工作进行。
(三)理论与科学技术分离
科学技术与理论结合,可以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效果,能够提高科技人员的研发能力。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忽略理论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导致科学技术应用效果不理想。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涉及社会科学与自然学科内容,需要将此融入科学技术研究中,提高文物保护工作质量。此外,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融合效果不理想,也是文物保护中面对的问题,需要文物保护工作人员解决。
三、我国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发展策略
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应加强对科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利用此保护文物,为文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根据上述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进策略。
(一)理论与学科建设结合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者对文物保护学科的认识不到位,认为不需要通过此发展科学技术,提高文物保护工作质量。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应加强理论与学科建设的融入,利用此丰富科学发展内容,为科技应用提供基础。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学科基础术语与理论内容应用较少,无法将此与实践有机融合在一起。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转变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思想,提升对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引导其利用理论实践结合的方式,提升科学技术效果,促进文物保护工作顺利进行。日常工作中,加强文物保护的研究,了解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通过此对科学技术进行分析,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以此解决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问题,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二)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融合
文物保护事业的目的,是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采取的一系列防止其受到损害的措施。在文物保护领域中,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一部分学生支持传统技艺,另一部分学者则是支持现代技术[3]。若想促进文物保护事业发展,应转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将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对文物进行修复与完善,以此推动文物保护技术发展。与现代技术不同的是,传统技术主要以手工为主,希望通过手工的方式,对文物进行修复与完善。而现代技术,则是以科学技术手段为主。文物保护工作中,利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开发,整合两种手工艺的优势,将此应用实际工作中,以次实现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三)加强人才与科研合作
人才,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物保护工作中,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将此与科研结合在一起,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演员。大学专业教育、业内人才培养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为了促进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可以利用人才流动的方式,促进保护工作发展。文物保护工作人员流动比较缓慢,以圈内流动为主。相关的单位可以举行科学研究活动,利用此吸引专业人才,对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将不同参差的人才集中在一起,以此提升文物保护工作效果。此外,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可以与外部科研活动联合,发挥彼此的优势,研发新的技术,培养专业人才,以此促进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应重视对科学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此,通过此保护历史文物,丰富国家历史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提供保障。遵循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与应用原则,对存在问题进行改革,提高文物保护工作效果,为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