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生态视域下城镇青年语言生活的失衡与调试性重构研究*

2020-12-08

山西青年 2020年6期
关键词:温岭普通话方言

蔡 晨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 绍兴 312030

生态问题之所以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在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随之兴起的生态文明不仅追求经济、社会的进步,更追求生态进步,是一种人类与自然协同进化、经济与社会协同进化的文明[1]。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语言文字的重要属性决定了语言生态是生态文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语言生态平衡不断受到冲击,导致不少地区出现了许多程度不一的语言生态问题,例如城市方言濒危、流动人口的方言使用危机与语言认同危机、城乡语言生态的不均衡、方言传承的代际差异大、地区方言的开发与利用不足或不合理等。曹志耘认为,当今社会,汉语方言的使用空间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弱,总体上呈现出日益萎缩的态势,方言的研究需要从学理研究转向应用研究,要将方言保护当作现今汉语方言界最紧迫的课题之一[2]。青年群体作为人生的过渡阶段,容易受到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冲击和影响,其思想和行为能够深刻影响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并可作为有益的借鉴来预测社会历史可能的发展趋势[3]。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借鉴生态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以浙江温岭话为研究对象,探讨城镇化进程中当地城镇青年的语言生活现状,进而提出调试性重构的建议,以实现新形势下方言生态延续和发展的可能。研究结果有助于发现城市发展过程中青少年的语言社会问题,建构和谐的城市社会环境,对于新社会历史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将有所启示。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对象为温岭城关地区18-30 岁之间的青年人。研究者于2018年10 月发放调查问卷,共发出300 份,回收289 份。事后检视,有效问卷为264 份,其中男性167人,女性97人。调查问卷包含五个方面内容,涉及方言能力、方言使用、方言选择、方言态度和方言认同等。方言能力主要通过访谈的方式获取数据,方言使用、方言选择、方言态度和方言认同则请受试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填写。

二、语言生活的失衡表现

语言生态是判断语言生活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准。语言生态之平衡,表现为语言类型的多样性、组成结构的有序性、功能的积极性和相互作用的和谐性[4]。一定生态系统内的语言既可以常态地平衡化存在,又可以暂时地、非常态地失衡化存在。失衡化则表现为语言样貌同质、结构无序、关系扭曲、语言发展进程被干扰和发展链条中断等。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在促进人员流通和不同语言群体交往的同时,也增加了当地语言生态局部失衡的可能。就温岭地区城镇青年的语言生活现状而言,其语言生态的失衡主要体现在当地方言表现出濒危语言的症候。

(一)方言区别特征弱化

语言生态论认为,语言的传播方式是自带修正性的,无论是不同语种间的横向传播,还是代际间的纵向传递,处于语言交际网络或使用群体的不同语言都会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又相互影响[5]。本研究所选取的语音、词汇和语法3 个层面中的9 个变项是温岭话中比较古老的、具有区域特色的语言现象。通过对这9 个方言现象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当地青年群体的语言使用已经完全不同于年老者,他们倾向于使用普通话的借用成分而非温岭话的固有表达。这表明,温岭话在和普通话的竞争中,普通话对温岭话具有更大的渗透力,温岭话的区别性特征更容易消失。同时,调查结果还表明,青年群体在语音上的转变速度要快于词汇和语法。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两点:1、教育原因。在青年群体的幼年时期,家长在与他们的沟通过程中会使用改良过的方言(即所谓的baby talk),这种改良过的方言实际上是一种方言与普通话的混合语,进而导致他们习得的方言音系逐渐向普通话靠拢。2、传媒因素。电视、广播和电影等新媒介改变了人们的习惯和认知,青年群体在这些媒介的使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汉语普通话,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某些音译策略来改变某些方言固有词的发音,使之更符合主流大众的习惯。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温岭话和普通话接触的进一步加深,在青年一代的温岭话使用中,那些富有地域特色的语言现象将会进一步消失,逐渐向普通话看齐。值得一提的是,在面对普通话的强势影响时,青年人的温岭话也并非是全盘吸收,其变化发展总是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在本研究中,吴语最核心的“塞音声母三分”并没有在青少年群体上发现转用现象。

(二)方言能力衰退

个体的语言能力是语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个体的语言能力是个体在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并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从调查结果来看,家庭的语言环境是影响个体方言能力的重要因素,他们的温岭话习得主要来自于家庭成员的日常互动。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温岭话和普通话的双语者,但表现出不均衡双语现象,即普通话的语言能力要好于温岭话。就温岭话的常用词汇而言,青年人只对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名词比较熟悉,其他类别往往直接借用普通话表达。以职业类名词为例,大多数青年人都将“种田人”说成“农民”,将“打鱼人”说成“渔民”。在语言文化知识上,调查涉及了两个常见温岭话文化词,分别是“弹糊”和“空壳田蟹”。在温岭话中,说一个人长得像“弹糊”,是指对方比较滑头,不大实在,而“空壳田蟹”往往指某户人家外表看起来很光鲜,实际上负债累累。所有参与调查的青年人几乎完全不知道其含义。这表明,虽然青年人的方言能力能满足他们基本日常生活交际所需,但也表现出方言能力衰退的征兆,因为那些与文化相关的语言知识在青年人当中几乎完全流失了。

(三)方言使用空间缩小

就中国多语多方言的语言国情而言,推广普通话有其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促进各地区群体的交流,也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增进民族凝聚力。但是,尽管国家推广普通话的目的不是为了消灭方言,却在无形当中造成了普通话与方言的对立。从本调查结果来看,当地青年人在家庭域和邻里域选择温岭话的倾向性较大,在市场域中温岭话和普通话的选择则大体相近,但在学校域和机关域,温岭话的主体地位已经让位于普通话。根据Fishman 的“双言制”理论[6],温岭话作为低阶语应该被应用于低阶语域,普通话作为高阶语应该被应用于高阶语域。但从研究结果来看,普通话和温岭话在不同语域中的使用虽然大体符合“双言制”的理论,却也存在着不同语域中低阶语与高阶语混用的现象。这表明,就青年群体的语言使用而言,传统的高低阶语言之间的壁垒已经被打破,温岭话和普通话的语言格局正处于动态的重构过程中。整体上来看,温岭话的使用空间会进一步缩小,而普通话的使用空间则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同时,青年群体的温岭话使用往往与脏话、黑话或詈词等相关联。还有青年人提到了交际中的“面子”问题,认为在某些场合不合时宜地使用温岭话,或者过度使用温岭话,会被认为是粗鲁莽撞或教育文化程度不好的表现。这表明,虽然温岭话在当地还有一定的使用空间,但伴随着青年群体心理认知的发展和当地语言格局的演变,温岭话的使用空间会进一步缩小,有可能局限在家庭内部。

(四)方言情感淡化

个体选择何种语言来进行交际,取决于多种因素,而语言的情感对人的影响最大。就语言态度而言,本研究的青年群体在温岭话的情感评价上较好,在地位评价和和功能评价上则不如人意。同时,青年群体缺乏必要的语言素养,对语言规划在语言保护中的重要性没有认识。他们虽然认识到了温岭话语言活力不足的问题,但对方言教育和方言文字创制的意愿并不高。就文化认同而言,当地青年对温岭话的情感呈现出一种动态的、混合的和异质的图像,其认同整体表现可概括如下:整合型>同化型>隔离型>边缘化型。他们对温岭话的情感是在两种竞争性力量中建构形成。一种是来自现实的效益,促使他们从语言的工具性和语言所带来的实际效益来看待普通话的价值,进而决定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另一种则来自于家庭内部的原生性情感联系,促使他们将对自我族群的感情转移到对母语的情感依附上。在情感和道德层面,他们认同自己的在地方言和在地文化,认为XX人就应该要会说XX 语。但是在认知和语言使用层面,他们认同普通话的学习价值,并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普通话,认为这是受过教育和有文化的体现。整体上而言,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和普通话的推广,当地青年对温岭话的情感会进一步淡化。

三、方言生活的调试性重构

当前,随着语言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理念的日益普及,方言保护成为了政府、学界和社会大众的关注焦点。针对温岭地区青年群体的语言生活现状,需要发挥政府、学者和社会大众的协同优势,做好方言文化的宣传、引导和保护。具体而言,针对当地青年群体方言生活的调试性重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加强温岭话保护的政策意识

200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动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也包容了语言文字的多样性。随后制定的《语言文字发展纲要》则进一步落实了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为大范围、大规模地语言保护工程打下了政策基础。温岭作为三线一个沿海城市,其语言现象并不复杂,语言之间的冲突也比较少,政府的语言规划意识比较淡薄。针对城镇化进程中当地语言格局的变化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求,政府应该要加强方言保护的政策意识,要成立专门的语言保护机构,分时期、分地域、系统性地调查温岭话在各个社会场域的使用状况,为语言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从尊重多元文化价值而言,目前的语言政策在包容、接纳和支持等方面还很不够。针对温岭话在社会场域使用范围缩小的趋势,管理部门在网络媒介和日常生活等领域要放宽其使用限制。上海市自2013年起在所有公交线路推行普通话和上海话双语报站后,又先后在地铁站、火车站和机场推广普通话、方言和英语的三语播报。这一举措受到了农村及年纪较大乘客的欢迎,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起到了展示地方语言文化窗口的作用,值得温岭当地政府部门借鉴。同时,在日常社会交际中鼓励使用方言并不会阻碍普通话的普及,因为普通话的重要性已经深入人心,而温岭话则处于弱势的地位。

(二)加强温岭话的田野调查研究

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温岭话在和普通话的接触过程中,方言特色语言现象逐渐被普通话同化,很多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谚语和习语已经被年轻族群所遗忘,语言文字工作者要加强温岭话的田野调查研究,为全面合理地进行语言规划和语言教育提供学术界的力量。首先,要加大温岭话语言本体的研究。温岭话虽然在吴语的南北分区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对于它语言本体的研究却一直没有引起重视。目前,写出一本通俗易懂的参考语法是摆在语言学者面前的当务之急。与此同时,语言社会具有共变的特征,在新历史时期,温岭话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针对温岭话的语言社会学研究也需要学者们进一步深入探索。其次,要加强温岭话的跨学科研究。由于文献上对于温岭话的记载比较缺乏,因而对于温岭话的历史发展除了几本县志上的零星记载,我们几乎一无所知。相关的一些学科,例如考古学、人口迁移学和文化学则为我们了解温岭话的历史提供了很好的窗口,而温岭话的相关语言材料也能从另一方面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佐证。此外,温岭话与邻近方言的比较也比较缺乏,只有将温岭话与邻近的闽语、赣语和湘语等进行比较,才能正确了解温岭话在南北吴语中表现出的特殊性,从而进行方言地理的正确划分。最后,要加大温岭话有声数据库的推广和建设。“温岭方言数据库”已经入选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但民间对此则鲜有关注。学界需要和政府部门通力合作,针对已经建好的数据库要借助网络媒体进一步推广,还要建设更多为不同人群所喜欢的语言电子资源。

(三)加强温岭话的语言教育

针对青少年群体的方言教育可以促进方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从已有实践来看,方言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显性的学校教育,另一条则是隐性的传媒教育。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其在提升学习者语言能力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在妥善处理好普通话和方言关系的基础上,学校的教学领域仍以普通话作为基本的教学媒介语,但可以优化方言的教育环境,开设方言知识或方言文化的选修课。“方言文化进课堂”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推广地最早,效果最好,地方政府的政策力度也最大。就温岭话的教育而言,当地的中小学要在课程开发、学生评价机制等方面有所创新,可采取的途径有开设课外温岭话兴趣班,开展温岭话演讲比赛,温岭话诗歌朗诵,温岭话歌曲大赛和温岭话专题讲座等。同时,教师要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念,让他们理性看待普通话和温岭话在社会中的不同作用,让他们重视、尊重和珍惜所使用的方言。此外,隐性的传媒教育在提升青少年方言能力上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文化管理部门要多多制作以温岭话为媒介的影视节目,比如地方新闻联播,温岭话歌曲和动画片等,还可以研发“家乡话”网站和手机APP 等,通过趣味性和互动性较强的游戏等方式吸引大众参与方言社群交际。从以往经验来看,这些举措是很受大众欢迎的。通过整合显性和隐性的方言教育,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发青少年学习温岭话的兴趣,帮助他们从基本的温岭话能力向高层次的温岭话能力发展。

(四)加强温岭优秀语言文化的宣传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族群的精神支柱,弘扬和发展优秀文化,能增进个体对本族群文化的认同,有利于族群语言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7]。每一种方言,无论是其语音和语法上独有的特征,还是其丰富的在地词汇系统,都是当地文化的宝贵财富,更是说该语言族群维系族群认同,承载共同历史文化的精神纽带。加强温岭优秀语言文化的宣传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学界要加大对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信息的挖掘和整理。方言中的习语、谚语和歇后语等往往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学界可以编撰相关的语言文化辞典。一个地区的独特文化韵味,不仅体现于山水人文中,更包含在其地域方言的文化词汇中。其次,政府文化部门要鼓励乡土文学创作和地方戏曲表演。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激起族群内部语言使用者对本族群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从而自觉形成维护母语的观念,并在适当场合主动用母语进行交流。在某些时候,这样的一种自豪感和自觉行为甚至能影响族群外的其他成员来学习该语言,扩大语言的使用对象和使用领域。最后,政府宣传部门在文化的宣传上也应该要注意温岭内部的地域差异。从过往的实践来看,政府所倡导的温岭文化名片主要有“石塘古部落”“渔村大奏鼓”“千年曙光”“石文化”等。这些文化名片绝大多数与海洋有关,忽视了温岭其他内陆地区的特色文化。

四、结语

正如物种会灭亡一样,处于一定语言生态系统中的语言也会面临衰退、濒危和消失的风险。在当今这样一个迅猛发展的社会,语言消失的速度正在加快,语言面临的生态危机也较以往更加复杂。青年群体是社会中最具潜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他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以适应社会现实需要,从自我意识的逐渐不清明转变为自我清明,形成各自的语言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代表,更是地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文化的精神所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方言的消亡和濒危对当地文化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会不可避免地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消极的影响。针对城镇化进程中,城市青年群体语言生活的失衡,我们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努力建构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促进他们可持续的语言生活重构,更好地服务于当前和谐城市的建设。

猜你喜欢

温岭普通话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文化传承视域下温岭海洋剪纸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研究
方言
温岭嵌糕
温岭坞根之秋色满塘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谈方言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