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措施
2020-12-08
(广西省崇左市凭祥市第二小学,广西 崇左 532600)
引言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自律性、自我管理意识较差,针对这一阶段教育而言,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学生全面人格发展、综合素养提升有着重要价值。
一、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意义
第一,能够提升班级凝聚力。由于小学生年龄限制,其还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这需要教师对其开展正确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核心观念。同时,在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还能通过相关制度、规范的制定,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并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集体意识,进而提升班级凝聚力。第二,实现校园稳定、和谐发展。在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都是通过班主任传递给学生,进而在班主任的管理和监督下落实。而且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班级活动能够拉近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而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保证校园稳定、和谐发展。第三,提升教学质量。小学班级管理会直接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联系起来,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保证各项教学活动在目标的引导下进行,完成学校发展目标,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班级发展目标
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需要了解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每一位学生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格特点、个性发展也各不相同,班主任必须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掌握学生各项情况,并结合班级建设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发展规划,这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对于任何一个班集体而言,都需要制定合理的班级发展目标,这样才能在目标的驱动下,实现教育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目标时,要将实际情况考虑在内,这样才能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并在帮助学生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将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发挥出来,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自己对班级发展做出的贡献,提升责任意识。同时,班主任在制定目标时,也要积极和其他学科教师沟通和交流,将各个学科的教学计划纳入其中,在总体目标下设置若干小目标,并且在学生完成某一目标之后要及时奖励和表扬,这样能够大大提升班级凝聚力。
(二)建立执行能力强的班干部队伍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还应建立执行能力强的班干部队伍。通常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内容复杂,而且具有一定的精细化,组织班干部队伍,促使其加入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不仅能够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在不断实践中养成良好的管理意识和能力,而且班干部是最了解班级学生发展情况的人,班主任通过班干部能够清楚的掌握学生发展动向,进而为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帮助。同时,班主任建立班干部队伍,还能获取学生的支持,保证班干部的执行能力,能够尽最大可能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需要注意的是,班干部的选择要从以下角度入手。第一,认真观察班级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人际交往情况等。第二,班干部要尽可能选择学习成绩较高的学生,而且在日常班级活动中表现积极,具有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等品质,而且相比其他学生,自律性、自我管理意识更强。第三,是班级学生公认的标兵和榜样,获得其他学生认可,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效果。
(三)班主任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需要和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管理中,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实现良好发展。班主任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第一,尊重和理解学生。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在13 岁以下,自身具有加强的活泼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因此,班主任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这一特点,即便一些学生容易犯错误、搞恶作剧,但是其本心是善良的,假如班级管理工作侧重于惩罚,那么必定会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班主任尊重和理解学生,采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犯的错误,并从学生角度分析解决方式,让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并积极反思和改正。第二,引导和教育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比较不懂事,班主任要正确意识到这一点,积极引导和教育学生,和学生能够建立良好关系,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第三,鼓励和表扬学生。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及时表扬,并当学生出现学习上和生活上的问题时,鼓励学生正视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解决。
(四)合理举办讲故事等活动,促进学生道德思想发展
现阶段,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作为小学班主任,有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以及健康心理的重要责任。但是小学生的思维普遍为形象思维,理论性教育很难起到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可以采用举办讲故事活动的方式,促进学生道德思想的发展。首先,班主任可以讲解一些关于道德的小故事,比如《一个半朋友》、《我不能丢掉良心道德》、《三个手艺人》等,通过故事讲解,进而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理解故事中人物的行为以及道德品质,然后可以让学生模仿故事进行创新,还可以讲自己身边见到的道德故事,比如为父母洗脚,父母下班回来给父母捶背等等,通过一件件小事,逐渐促进学生构建道德体系,在故事的启发下,掌握道德知识,提升道德修养。
(五)加强日常行为教育,制定规章制度
任何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都离不开完整的规章制度,制定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能够实现学生日常行为约束,并对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进行矫正。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多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并和学生一同讨论交流,从各个角度入手,制定符合学生发展情况的规章制度,这样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制度内容,并在日常中也能严格遵守。同时,在落实规章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具备灵活应用思想,灵活应用制度规则,在学生犯错误之后,要对其及时进行教育和指导,而且要选择对学生进行处罚之前,也要了解事情的经过和原因,针对一些由于客观原因发生的错误,教师可以现场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和指导,不需要进行处罚,但是有些学生假如是主观故意发生的错误,这就需要严格根据制定的班级规章制度对其进行处罚,促使其树立自我管理意识。另外,在日常中,班主任也应该做好示范带头领导作用,不能违反规章制度中内容,以身作则,帮助学生顺利成长。
(六)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小学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下实现个体发展,单靠教师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班主任和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实现共同管理,共同解决问题。可以在课下或者周末时间,班主任和家长约定时间开展家访活动,也别要留意留守家庭和单亲家庭,切实掌握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况和情感状况,从而能够在实际教学和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同时,班主任还要多举办家长会议,对学生家长也进行教育指导,让其明白学生的成绩并不能决定一切,采用暴力管理方式没有价值,要多和学生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内心需求,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管理。另外,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教师可以利用电话、微信、QQ 等通信方式,建立班级群组,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提升家校共育的效果。
总结
总之,小学班主任要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班级发展目标,建立执行能力强的班干部队伍,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合理举办讲故事等活动,加强日常行为教育和学生家长的沟通,这样才能提升管理效果,实现班级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