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教育“以人为本”齐头并进

2020-12-08赵赛文

魅力中国 2020年21期
关键词:社会化以人为本现实

赵赛文

(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发展可以清晰地发现,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逐渐摆脱了以往单纯服务社会发展的传统教育模式,既不完全强调人的社会化发展,也不完全倾向于脱离社会的个人发展,而是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双重维度出发,既遵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推动我国改革和建设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又充分考虑人的个性发展规律,把提升人性、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一、政治化角度实现对人的社会化塑造

人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必然面临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而教育是实现人的社会化的最好途径与手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样也不能例外,不仅人的社会化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产生的内在驱动力,由于人的政治需要作为个体在政治社会中的一种本能和自然反应,是个体存在必然的内在的规定性,因而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人们产生的不同政治化需要又在不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身就具有满足人的政治社会化的需求之义。由此,基于人们对不同社会意识形态观念和政治文化理念做出的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政治文化需求,进而从政治化角度实现对人们的社会化塑造、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团结和经济的良性发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目的课题中应有之义。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新形势和新任务,为切实增强人们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人们的正确政治方向,满足人们丰富多样的政治文化诉求,从政治化角度实现对人们的社会化塑造,不仅要从国家价值维度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在于坚定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维护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定团结,从社会价值维度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在于通过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想、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及引导人们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实现对社会健康发展的推动和关照,并紧密围绕国家价值维度与社会价值维度的这些重要教育任务,反复要求切实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社会化需求来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的,而且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丝毫不回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政治化角度实现对人的社会化塑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发展具有浓厚的政治倾向性和社会指向性。它始终强调要坚持在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的基础上,通过对人们进行政治精神文化的引导来实现人的社会化,增强不同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社会归属感和政治认同感,保证所培养人才的政治方向,进而更好地整合社会思想,理顺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保证社会主义方向,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与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理论教育的逻辑“以人为本”

虽然人是社会的人,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超越现实社会的抽象的人是不存在的,但是人又不是被动的社会产物,而是能动的社会主体,能够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以,就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进程来看,人与社会总是相互决定、互为条件的。作为特定社会细胞的个体人基于不同的利益诉求不断为实现自身需求而努力奋斗,推动或抑制社会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因此,问题也在于,这许多个别的人所期望的是什么。愿望是由激情或思虑来决定的。而直接决定激情或思虑的杠杆是各式各样的。有的可能是外界的事物,有的可能是精神方面的动机,如功名心、‘对真理和正义的热忱’、个人的憎恶,或者甚至是各种纯粹个人的怪癖。”可见,现实的人的需求和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的主体实践的过程。

人类的一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都必须立足于现实的人,必须围绕现实的人的发展及其特点展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样也不能例外。由于“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满足现实的人的需求和发展(理论教育的本体价值之所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推动人的社会化、促进社会发展理论教育工具性目的之所在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科学知识和社会舆论的产生必须建立在现实的、个体的人的需求与发展的基础之上,因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要真正掌握广大人民群众,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取得预期效果,获得一种人们持久践行的影响力,就必须把现实的人的发展放在首要和基础位置,积极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否则,如果仅仅片面强调理论教育在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发展中的功效,而忽视实现理论教育的本体价值,使现实的人的需求和发展得不到充分满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工具性目的就会失去基础和保证,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避免地会堕落为革命的空谈”。

改革开放以来,突出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的性,从政治化角度不断加强对人的社会化塑造、推动人的社会化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没有否认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把个体简单地视为社会机器上被动的螺丝钉,而是把人的现实需要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逻辑出发点,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遵循人的个性发展的自然规律,顺应和满足人的现实发展诉求。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发展成果的梳理和总结也不难发现,不仅提出“马克思主义是好东西,但如果马克思主义不能带来人民生活的改善,谁还相信马克思主义?“对群众提出和反映的问题,必须满腔热情地加以处理,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绝不能漠然置之,更不能简单地对待群众,激化矛盾”“把解决群众思想问题和解决民生问题结合起来”等诸多重要论断,将解决群众的现实需要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还紧密结合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进行理论阐释,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讲授的内容集中投放到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上,真正做到关注需要、回应关切、答疑解惑。譬如,从“南方谈话”的发表,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再到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的确立等等,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始终“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实事求是、入情入理地向人民群众阐述了新时期我国企业改革、农村改革和劳动就业等各层面实行的各项政策,讲明了我国改革和建设进程中为什么会出现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及应该以怎样的正确态度客观地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等,从而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以反映和体现人民群众现实利益需求的新理论。这就使得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能够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在保持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基础上关注每个人的利益需求,使群众从内心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帮助他们解决实际诉求、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科学理论,与他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从而切实增强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

三、尊重人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社会中,伴随现实生活的复杂多变性导致人性趋向多样化发展,如崇高与平凡同在、善良与邪恶共存,情操高尚、舍己为人者有之,道德沦丧、良心泯灭者有之;甘于奉献者有之,善于哗众取宠者有之……不同的人在展示人性的社会舞台上演绎着不同的人性,教育在启迪人性、加强思想引导与建构上的作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因此,教育特别是关涉到人的精神层面与思想层面的教育必须承担起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与理解自身、去除自身缺点、发展道德人性、加强思想塑造与建构的重任。教育特别是涉及精神层面和思想层面的教育不仅应是一种知识教育,更应是一种人性启迪和精神导向教育。具体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一直接指向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实践活动,则更应该如此。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深入推进及人们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以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基于革命实践的需要,强调“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斗争的中心环节”把“是否符合社会价值尺度,能否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作为衡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得失的标准等一系列教育理念,很大程度上将人的发展掩藏于革命与建设的发展之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阶级性、政治性和工具性替代人的主体性,因而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我国改革和建设的现实需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发展成果的回顾和梳理也可以清晰地发现,为全方位启迪人性、推动人民群众的全面自由发展,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现路径展开积极的探索和构建。新时代元素的注入不仅促使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趋向生活化、人文化和立体化,彰显出浓郁的民族气质、民族品格和民族气派,而且通过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和社会主旋律,昭示价值、理想和信念,揭示生活意义、生存价值和生命本质,加强人的精神世界的引导和建构,直接导向人的内心深处,促使人民群众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接受体验、感染和熏陶,不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思考自身、认识社会、反思生活和提升人性,进而实现自身质的飞跃。

四、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发展是由人的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从政治文化教化角度特别是意识形态传导的角度实施对人们的社会化塑造、加强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引导和建构,所取得的成就和所存在的历史局限为基本起点,不断调整、优化和完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蓬勃发展,确保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命力,从而实现了政治化主导的社会教育与个体发展齐头并进发展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社会化以人为本现实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漫画:现实背后(下)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