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筌《写生珍禽图》的艺术意蕴与现代价值

2020-12-08邹俊豪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珍禽勾勒质感

◎邹俊豪

一、《写生珍禽图》的艺术意蕴

《写生珍禽图》亦可称之《珍禽图》,其中所绘的各种动物昆虫并未有组织有构图地排列,第一眼看上去类似写生画稿,因此很多时候称为《写生珍禽图》。该作品中所绘动物种类不同、大小不一,相互之间并无较大联系,但将它当成是独立的画作来进行鉴赏,依旧能够感受到别具一格的特色。

该作品中包括鸟类昆虫共计24只,细细观察能够发现,黄筌在创作时非常注重真实性和质感,每一只鸟、虫的形态特征和细微之处都描绘得十分细腻,每只动物的神态都栩栩如生,刻画得入木三分,极具观赏情趣。如作品右侧位置可看到两只麻雀相对而立,身形较小的一只张开翅膀作嗷嗷待哺状,让人十分怜爱,而较大的麻雀则略微低头,嘴中好像并未存在食物。下方画着一只乌龟,双眼看着前方,四肢好像处于爬行状态,其左边又画上一只小龟,小龟头朝着另一侧,好像在观察附近环境。作品中的其他鸟类或静止站立或低头觅食或处于滑翔状态,生动异常,而昆虫最小的如豆粒一般,但描绘得非常细致,极具质感。

黄筌属于五代时期非常著名的宫廷画家,在他的其他作品中能够看出非常富丽堂皇的风格,这与当时统治者的审美需要相契合,如用色鲜艳,笔触圆润饱满,体现出皇家富贵气息。在这幅《写生珍禽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画中各种禽鸟的线条勾勒十分流畅且坚实;基于整幅画的颜色来说,黄筌在选择用色时偏向于富贵且饱满的色彩,图中鸟虫在用色上往往都偏向于厚重、艳丽,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稳重和大气,而同一时期徐熙的著作绘画作品在色彩的选择和运用上并未像黄筌一样富贵而大气,他更倾向于贴近自然的风格,此文不再一一赘述。

二、《写生珍禽图》的现代价值

五代时以黄荃为代表的黄家画风曾经风靡一时,在很大程度上对画院画风带来了影响,因为黄筌自身绘画技艺超凡,和当时的徐熙被人们称之为“黄徐”,也逐渐形成了五代宋初的花鸟画主流风格。宋灭后蜀,黄筌进入大宋画院,随后因受到赏识而被册封太子左赞善大夫,但当时他年龄较大,所以不久后便辞官归乡。即便黄筌进入北宋皇家画院仅仅经过了三年,但他的作品和绘画风格对北宋时期花鸟画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当时翰林图画院往往选择黄筌的“勾勒填彩,旨趣浓艳”来当成是品评一幅花鸟画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也逐渐开始形成“院体”风格,这也代表了我国花鸟画逐渐迈向成熟。

黄筌的作品非常注重真实性,强调写生和质感,这幅《写生珍禽图》中也是大量选择淡墨细勾,强调色彩渲染,在笔触细腻精密的基础上以厚重色彩渲染,基本上找不到些许墨迹。图中动物无论大小,皆勾勒精细准确,此为黄筌所用的“双勾填色”之法。《写生珍禽图》的问世也代表了我国花鸟画从过去较为早期的粗拙绘制手法逐渐趋于精细美观,花鸟画家也初步拥有较好的写实水平。勾勒填色属于中国画中具有突出特色的绘画技术,但和过去唐代人物画以及山水画对比起来,《写生珍禽图》所用墨线更加轻盈细致,看似无痕,填充的色彩也更加强调质感。这一绘制手法更加突出了作品内容的真实性,和今天的照相技术原理较为接近。即便该作品仅仅是黄筌为儿子学习绘画而创作的临摹稿,但他依旧非常重视图画中不同动物的外貌形象和特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基于写生的角度和细致的刻画为我们呈现出了作品的精妙之处,体现出了他的严谨与认真,也蕴含了黄筌“笔墨老硬、无少柔媚”的绘画风格,具有极大的研究和学习价值。

可以说,黄筌属于一名非常优秀且伟大的工笔花鸟画画家,他在继承前人优良技法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和总结各家所长,融会贯通之后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风格,他所创作的《写生珍禽图》也成为了我们分析研究五代时花鸟画的重要参考。

三、结语

总之,黄筌属于我国花鸟画历史中非常重要的宗师级人物,其画作代表了我国古代花鸟画逐渐走向成熟,他在前蜀、后蜀以及北宋宫廷中都相继担任过画师,可谓一生居于宫廷之内,其著作作品对北宋乃至之后的花鸟画创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北宋《宣和画谱》中收录了他300余件作品,但如今传世的仅有《写生珍禽图》,即便是今天,我们依旧能够从这幅作品中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他精湛的绘画技艺。

猜你喜欢

珍禽勾勒质感
勾勒立体的古都“脊梁”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刺绣:一针一线勾勒中国魅力
栩栩如生——《写生珍禽图》
能打造光泽透亮质感的妆容
浓郁质感色来袭 这个秋冬有色可循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五大发展理念 勾勒小康路径
打造上乘质感肌
农民工创业:珍禽养殖是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