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社会青年信仰的娱乐化世俗化风险表现及原因探讨

2020-12-08张娜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信仰娱乐

◎张娜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社会。在网络社会中,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传播,人们接收的信息量也大幅提高。借助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空间,各种文化活动和文化观念得以快速传播,形成了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年信仰的冲击,导致青年信仰的娱乐化世俗化,形成青年信仰风险。

一、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冲击青年信仰的具体表现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思想、主义或事物极度尊崇和信服,并把它奉为自己言行的准则和指南,深信不疑、执着追求的一种意志行为。广义的信仰包括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等内容。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正是从这几个方面,侵蚀着青年信仰,导致青年信仰的娱乐化世俗化风险。

(一)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影响青年崇高理想信念的树立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灯塔,我们国家倡导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种崇高的理想信念可以让青年明确奋斗目标,更好地成材。而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却会对青年崇高理想信念的树立产生负面影响,使其理想世俗化。一些综艺节目为了搏眼球,采用浮夸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以此来增加收视率。一些媒体对于娱乐圈艺人的过度报道和关注更容易让青年产生盲目崇拜,迷失于明星耀眼的光环中,甚至有一些青年把追星当成自己的理想甚至事业,为了追星,节衣缩食,不惜使自己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省下费用不远千里去看明星演唱会、机场接机、为自己所喜爱的明星送礼物,自己的“爱豆”受到一点抨击就在网上参与粉丝之间的骂战……这些现象在当今时代已非个别。

马克思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马克思主义坚持集体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尤其要增强青年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使其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践行者、宣传者,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宣扬的逐利和占有的观念无疑会对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产生不利影响。

(二)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不利于青年高尚道德情操的培育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准则和规范,它代表着社会正面的价值取向,道德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修身立德是人生的重要功课,青年时期是建立高尚道德情操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青年能够持续受到高尚道德思想的引导和渗透,将十分有利于青年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但令人忧心的是,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正在干扰青年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

一些媒体为了提高收视率,在文化产品中加入一些暴力、色情等刺激性的内容,一些节目对一些不道德现象抨击得不够严肃和深刻,让人产生这种不道德的现象“很正常”的错觉,思想上尚不成熟又富有好奇心的青年较易受到影响,从而使道德感变得低下,并有可能在行为上进行模仿,从而对整个社会造成隐患。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宣扬快乐、随性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道德的约束力,这些都会模糊青年的道德认知,不利于青年高尚道德情操的培育。

(三)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不利于青年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宣扬享乐主义、及时行乐和快乐至上的消极思想,过分强调自我价值,即强调个体对自身物质和精神的满足程度,而忽视了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即人的社会价值。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思想上尚不成熟的青年人很容易偏离正确的价值取向轨道,形成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

一些媒体对于一些娱乐圈艺人关注较多,占用大量的资源制作播出明星真人秀、选秀等娱乐节目,而对披肝沥胆、报国为民的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时代楷模黄大年、舍己为人的优秀战士杜富国、青年人的榜样黄文秀等这些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作出更大贡献的先锋模范人物却宣传得比较少,在这样的媒体舆论影响下,青年人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认为娱乐至上才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加之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中夹杂的历史虚无主义,忽视了对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宣传,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人物、革命先烈等青年人应该认真学习的历史知识也宣传不够,这样不利于青年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二、网络社会青年信仰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片面追求商业化利益是造成网络社会青年信仰风险的经济因素

之所以出现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是由于文化产品的生产单位对于商业利益的片面追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艰辛探索,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文化产业化进程也日益推进。

一些文化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在文化产品中植入广告等商业元素,为了提高受众对商业广告的接受程度,形成更好的营销效果,一些商业元素被以娱乐的方式进行植入,这就提高了网络文化的娱乐化程度。近期,国家有关部门对明星片酬过高乱象进行了整治,这些举措也从侧面表现出娱乐产业所产生的较大商业利益。

一些媒体对明星进行全方位打造,对其穿着的品牌、饮食习惯等明星个人喜好进行大量报道,并且会让明星代言一些品牌,一些粉丝在自己对明星盲目崇拜的驱使下,就会选择与自己喜欢的明星代言甚至相同的产品,从而形成产业链和巨大的商业利益。

(二)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是造成网络社会青年信仰风险的技术因素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更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一部手机就可以进行乘车、购物、生活缴费等活动,即时视频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即时沟通互动,快手、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可以为青年提供大量的视频资源,而抖音等视频网站更可以实现视频的即时上传,实现视频观看者和制作者的统一,个人既是演员又是导演,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录制视频进行上传,在网络上展示自己。与传统媒体较为严肃的风格不同,这些自媒体追求新鲜好玩,并热衷于用搞怪的方式来获得关注,增加点击量。

“传统不再被遵循,而被迅速抛弃,在对传统迅速抛弃的进程中引领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日益式微,曾经的权威、偶像均被解构,在市场经济中解放了的‘众神’迎来了狂欢的时代。”并且这些自媒体网站为了提高人们上传视频的积极性,扩充自己的信息量,进一步提高平台吸引力,对于视频的审查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把关不严、较为宽松的问题,一些庸俗、无聊甚至违背道德准则的视频在网站上进行传播,青年在观看这些视频时无疑会被这些视频传播的娱乐主义所影响。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是造成网络社会青年信仰风险的文化因素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后期在哲学、艺术、建筑等方面发展起来的一种广泛的运动。后现代主义怀疑或者否定现实主义,反讽或者排斥“元叙事”和终极价值,具有解构化、碎片化、去中心化的理论特质。后现代主义质疑权威,反叛传统,解构甚至颠覆主流价值秩序和原有话语方式。后现代主义的这种特征有一定的深刻性和进步性,但是它所带来的历史虚无主义、道德相对主义等观念,却为“泛娱乐化”现象提供了发展的文化氛围。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革命和历史发展规律被怀疑和否定,是非、善恶之间的界限被进一步模糊,只有浅薄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此外,后现代主义思潮还在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进行渗透,诋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抹杀中华文明所承载的价值观,降低了青年的价值认同感和是非判断力,造成青年信仰风险。

猜你喜欢

后现代主义信仰娱乐
信仰的旗帜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论信仰
解构视野中的后现代文论——以哈琴的后现代主义诗学为例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