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区域地理有效性复习探究
——以国家和地区复习课为例

2020-12-08李明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读图知识点区域

◎李明

现行的考试模式下,初中地理学科作为考查学科,考试内容较为简单,以至于复习课仅仅是流于形式,简单地进行知识点的背诵。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实施,地理学科的受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加,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要求也就随之提高。区域地理作为学习地理的重要环节,新授课和复习课都能够提升学生定位、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对于初中区域地理的复习课,我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回忆和背诵,因此,在一次区级公开课中,我对国家和地区的专题复习课做了一定的设计,下面从教学设计思路和课后的反思以及几点思考上来谈一谈我对初中区域地理有效性复习的想法。

一、复习课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复习的内容为七年级下册的知识,由于国家和地区众多,在进行知识整合和选择的时候,便以印度和俄罗斯为例,开设了一节区域地理的复习课。

进行教学设计时,目标是学生通过复习这两个国家,掌握区域地理学习和复习的一般方法,从而能对整个七年级下册的知识进行整合梳理。课堂结束之后,也发现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于是做了一些反思和思考。

二、课后反思

1.复习课目标不够明确,内容不够充实。和新授课不同,本节课没有展示明确复习课的课堂学习目标,以至于复习的重点、难点不够突出,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够很好把握住本节课该记住什么,该理解什么。此外,选取印度和俄罗斯作为比较,是考虑到两者之间的对比,一个为低纬度热带国家,一个是高纬度国家,有较强的对比性。但是在授课后发现课堂复习的内容主要以这两个国家为主,知识点涵盖不够全面,作为一节复习课,容量不够多。

2.对应练习不够突出,没有紧抓考点。对于复习课,需要精选考题,并且讲究讲评技巧。本节课在每个环节之后设置了一定的练习,但针对的考点不够突出,没有精选考题。尤其是在最后的巩固练习中,没有进行有效的讲评,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仅仅只是对了答案就结束了课堂。

3.复习方法单一,策略不够丰富。在复习过程中发现,采用的方法和策略较为单一,知识点的回顾罗列占多数,加上读图分析等,知识点的串联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不够明晰。

三、几点思考和改进措施

1.明确目标,把握方向。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认识区域”这一模块只列出必选区域的数量和所选区域需要涵盖的区域基本地理要素,以及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由此可见,区域地理学习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掌握学习或了解一个区域的方法。因此,在设计复习目标时,除了某几个区域的基本知识外,需要通过课堂掌握复习区域的一般方法,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

2.以图为载体,定位加分析。地图作为地理学习的基础,除了空间定位以外,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的分析都离不开读图。虽然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如何读图,但对于读图的指导训练还需要再加强。利用指导读图步骤、请学生上台指图说明等方式,提高对地图、图表的分析能力,是复习课中更应该做到的。对于地图上一些重要的经纬线、地理事物,都应该再次强调,并且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取所需的各项地理信息。

3.有效构建知识框架体系,整合复习要点。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复习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在课堂最后让学生总结绘制知识框架或体系图,各个地理要素、地理现象之间却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通过建构有效的知识框架图可以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抓住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从宏观视角进一步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点,形成概念的整体认知而不是死记硬背。

4.精练精讲,聚焦考试重点。对于每个知识点后对应的练习,需要精心选题,题目的选择既要切合教材重难点,同时也要考虑当前学生的学情,联系生活实际,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给学生一定的提高空间。并且关注时事,在复习的同时将知识和当今世界联系起来,可以更加明确地理学科在生活中的地位,也能够提升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复习课的效率。

5.总结课堂,学会举一反三。在进行课堂总结时,可以通过学生自行总结、绘制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在课堂时间足够或者下一节课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用总结的方法进行其他国家的复习和知识串联,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并以此来解决课堂容量较小的问题。

总而言之,复习课的模式很多,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区域地理的复习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把握复习课的度,当好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高读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在摸索中找到合适学生学情的区域复习模式,让学生乐于学习认识区域。

猜你喜欢

读图知识点区域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分割区域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区域发展篇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