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叙农村中小学在隔代教育问题中的对策与思考*

2020-12-08杨惠霞

山西青年 2020年5期
关键词:隔代祖辈子女

杨惠霞

甘肃省靖远县平堡中学,甘肃 靖远 730604

一、农村隔代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一)靖远县平堡中学农村家庭“隔代教育”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子女留在家里老人照管,产生了农村隔代家庭,形成了隔代教育。为从基层上更准确了解我镇农村隔代家庭教育实际状况,对平堡中学进行了调查。

靖远县平堡中学位于平堡镇中心地带,距靖远城区20 公里,西邻白银区四龙镇,东与北湾镇交界,北连刘川镇,南接黄河,是典型的农业镇。靖远县平堡中学共有18 个班,900 多名学生。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家庭,留守儿童较多。当地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务工收入。我校开展的“留守子女”调查结果显示,学校“留守子女”总数为426 人,占学校学生总数的47%。

(二)平堡镇农村隔代家庭教育特点

施教者特点。祖辈老人是农村隔代家庭教育的“施教者”。祖辈群体普遍年龄较大,年轻时接受教育较少,观念守旧,思想保守,通常以分数和孩子是否听话为标准,与时代教育背道而驰。

受教者特点。留守子女在隔代教育环境下成长,总会形成一定的“问题儿童”,如学习成绩差,性格以自我为中心,动手和自立能力较差。隔代教育易使留守子女不能自立生活,缺少培养和训练自理自立能力,不利留守子女独立人格形成。

教育内容特点。农村隔代家庭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和学习教育方面,如生活的吃穿用度,这是目前农村隔代教育的主要方向。还有学习教育,祖辈老人无法指导其学习,不能给予方法帮助,学业帮助极少。再有为人处世、社会经验教育等。

二、农村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习方面。留守子女学习成绩整体较差。我校开展的“留守子女”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子女中成绩优良的不到25%,一般的约占35%,而成绩不合格的则高达40%。可见隔代教育对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的负面影响甚大。

行为方面问题。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方面总体落后。祖辈接受过传统美德教育,但对留守子女的教育影响甚微。我校开展的“留守子女”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子女对祖辈的说道教育往往不以为然,较少接受。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留守子女行为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如违反校纪校规、言语不文明等,是“问题少年”的潜在者。父母无法有效引导留守子女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诱发了诸多教育和成长问题。

性格和心理方面问题。隔代教育对留守子女性格和心理影响更是不容忽视。留守子女性格和心理极易极端化,要么自卑、冷漠、自私,要么娇气、骄横。我校开展的“留守子女”调查结果显示,很大一部分留守学生性格孤僻优郁,心理特征娇纵任性。

三、优化农村隔代教育现状对策

当地政府进一步统筹规划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借力义教均衡东风改善农村学校条件,拓展学校、幼儿园网点布局,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优化布局农村“寄宿学校”。通过寄宿学习和生活,有效消解留守子女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自立能力。继续完善农村中小学软硬件建设,及时将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纳入政府整体规划,强化农村教育宣传,构建对外出务工家长教育平台,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教会家长和子女沟通交流的科学方法,引导子女健康成长。

提高祖辈素质,搭建家校共育平台。依托家长学校平台改变家校沟通方式。在隔代教育背景下多样化双方沟通渠道,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架起沟通彩虹桥。如设立校园家长接待日、班级家长开放日等,让家长有效融入到学校发展和班级建设中来。依托送培送教提高祖辈育人理念,邀请祖辈监护人到学校或送教上门,向他们宣传先进家教理念,改变其不合时宜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提供指导方法,帮助祖辈监护人有效解决隔代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革新祖辈教育理念,提升家教水平。保障留守子女健康成长,重在从家庭教育着手,从祖辈的日常教育入手。要着力提高祖辈素质,增加沟通交流。父母外出务工后,祖辈要时时创造与孩子谈话沟通的机会,巧妙构思谈话内容,充分挖掘与孙辈的共同语言。祖辈在教育孩子时要严爱相结合,恩威并重。

隔代教育家庭子女实行五管齐下。隔代教育要坚持预防和救治,防止“非问题学生”转变为“问题学生”,对“问题学生”开展积极转化,使他们健康成长。把隔代教育子女作为整体集中管理,学校成立专门领导和管理小组,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管理活动。开展爱心教育,这是转化学生的关键。所以,我们的学校和教师要更多一些爱的教育。开展帮教结对,这是教育好这些隔代教育家庭子女的有效方法。学校可以通过结对子的形式来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让学校行政班子、班主任、任课教师、法制辅导员,或者团队干部等与他们结对子,开展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各种形式的帮教工作。加强心理辅导,这是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的必要手段。依托学校心里咨询室,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开设“我想对你说信箱”、“悄悄话热线”等,搭建多途径倾诉平台,让学生倾吐家庭境况和心理问题。规范督查体制,加强监督和检查,有效保障对隔代家庭子女教育。

四、扬长避短打造新型隔代教育

加强沟通,寻找教育的平衡点。祖辈教育和留守子女存在着“代沟”。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要正视差异,多沟通互动,形成教育共识。不要当着孩子面发生冲突,妙借沟通互动,寻找教育的平衡点。

社会参与,增设“祖辈家长课堂”。借力社会参与力量,探索创新隔代家庭子女教育模式、整合社区学校较多优势资源,增设社区“祖辈家长课堂”,探索隔代教育问题。借助“祖辈家长课堂”指导祖辈们科学教养,引导祖辈有效角色调整,学习养育方式,积极亲子互动,提升祖辈科学育人知识和能力。

用成功的教子经验说服隔代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教育孩子。因此父母发现隔代问题弊端并不难,难在如何处理。当父母与老人发生矛盾时,父母要都先出来摆明利害关系,承担主要责任,让老人意识到溺爱孩子的严重性。因此,坚持教育孩子的原则——以父母为主,老人从辅。

优化和提升家庭成员文化知识水平提高自身修养以理性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祖辈教育孩子靠经验,而父母教育孩子靠科学知识。容易激起隔代教育分歧。因此达成共同的教育理念着实重要。老人和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在彼此基础上形成交集,老人适当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科技,父母要多积累情感经验,互相融合起来,给孩子温馨的家庭环境,科学的学习方式。

父母要积极参与教育孩子的亲子活动。因此要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亲子班,让孩子父母抽出时间,亲自来体验和孩子的互动环节,让更多父母去发现、去了解自己的孩子,鼓励孩子发扬优点,发挥创造。在平时组织亲子活动,在父母带孩子一起出去玩,看看外面的世界,让孩子体验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让父母进一步了解孩子的个性,找到正确的相处方式。学校老师每周找一篇保教文章,和家长一起学习,建立QQ 群,家长之间相互讨论、学习育儿方法,沟通育儿方式。

祖辈间要多聚集时间交流,要多与孩子父母讨论教育心得,扬长避短,寻求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亲子感情。学校要肩负其留守儿童的教育重担,要有目的、有计划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使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拥有健全人格以及与时俱进思想。要贯彻落实教育方针,针对留守儿童特征开展品德讲座及情感讲座,对留守儿童进行品德教育和情感教育,同时要经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树立健康心理。

猜你喜欢

隔代祖辈子女
迈向共学互学的未来:当前隔代学习研究的知识图景*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调查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从《无声告白》看边缘人家庭及其子女
隔代家长怎样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