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隔代教育中学校资源的开发利用*

2020-12-08雒兴辉

山西青年 2020年5期
关键词:监护人家校儿童

雒兴辉

甘肃省靖远县平堡中学,甘肃 靖远 730605

一、养成教育弥补隔代教育行为偏差

积极营造养成教育实施氛围。学校是教育学生的主要场所,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德育氛围。校园内设置醒目标语、墙头板报、花园警示语、雕塑、德育教育专栏,开校园广播沟通师生心灵,报道发生在校园里的好人好事。

言传身教,带动养成。常言道“身教胜于言教”,可见示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其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接近、模仿,激励其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教师要处处做好表率,对学生言传身教。

积极评价,引导养成。评价是有效的激励手段。评价可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编制《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评价细则》,对常见道德行为习惯分类评价。评价时间可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每日一对照、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每学期一表彰。评价采取自评、他评相结合。日常管理中采取“班级创星台”,颁发“五星”、“四星”、“三星”流动红旗,激励学生争先创优。

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落实养成教育。课堂是教育学生的主渠道,把养成教育落实到课堂中,是实现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学中首先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写的良好学习习惯,引导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习惯。教学中教师要善抓学生心理,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创新。

加强监督,家校配合。学生养成教育要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巩固学生养成教育时,要家校配合,积极探索家校共育新方法、新途径。如举办家教讲座,解决农村家长在家教中的困惑和误区。组织家长家教经验分享,指导家长掌握正确教育思想和方法。通过家教征文以及家长参与学校活动情况,评选优秀好家长等。

二、彰显主题特色活动助推隔代教育创新

加强综合素质主题竞赛活动,促进留守儿童品行、习惯及心理健康发展。每学期学校开展以“三爱”活动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美文诵读”和“口算之星”大赛,鼓励和侧重留守儿童发挥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尽量考虑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各需所好。

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习惯养成。学校每学期定时召开家长全员参加的安全教育和学生养成教育动员大会,促使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品德教育。学校团委统一部署,各支部采取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每周一升旗仪式,推选留守儿童共青团员参与国旗下演讲活动,发挥校园文化正能量,依托校园德育教育,养成教育常新。

加强安全法制教育,教育留守儿童懂法守法。为确保学生安全,班主任要结合班级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安全公约》,学校与班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向家长或监护人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每学期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邀请公安干警到校做法制教育报告,用活生生的真实案件教育学生。

注重与留守儿童亲情交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学校想方设法带给留守儿童亲情呵护,组织给留守儿童们过生日等。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关爱平台,打造和谐平堡,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依托校园“留守儿童之家——心灵港湾”心理咨询服务,引导留守儿童敞开心扉,走进图书室开展课外阅读,开展视听游戏等文体活动,引导他们快乐生活。

利用校园文化阵地和养成教育,注重留守儿童感恩教育。学校利用“校园之声”、家长学校、共青团一面墙等宣传途径,指导家长和临时监护人掌握家校沟通技巧,提高教育留守儿童水平。班级建立留守儿童“小家”,师生共用美好情感和友爱双手,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架起爱的桥梁。完善校园临时家长机制,增加与“留守儿童”接触机会,及时角色转换,指导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和心理等方面。

发挥学校协同育人作用,共同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建立学校留守儿童信息动态管理平台,对在校留守儿童全面摸底,一人一档,如实记录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心理状况、生活状况、家庭状况和监护人状况等情况,并根据情况变化对数据适时更新,实行动态监测。班主任要确保对留守儿童关爱缺失的风险和隐患掌握全面、报告及时、关爱到位、处置妥当。及时发现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分类教育关爱与保护,精准施策。

三、依托家校合作平台促进协同育人

建立学校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阵地。学校要积极整合学校资源,对闲置校舍或图书室、活动室、心理辅导室、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功能室改扩建,配备完善必要的学习生活、文化娱乐、心理辅导、网络通信等方面的设备器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为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文体活动、心理抚慰、安全教育等综合服务。组织学校留守儿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培训、心理团体辅导训练等,加强留守儿童兴趣培养,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建设学校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队伍。建立由学校党员干部、班主任、教师等组成的留守儿童“代理家长”队伍,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与留守儿童建立固定的关爱联系,使孩子生活有人管、学习有人教、成长有人导、心灵有人抚。“代理家长”要做到每天辅导帮扶学生作业一次、每周与帮扶学生谈心一次、每月与帮扶学生父母或监护人至少联系一次,每半年对帮扶学生家访一次,加强生活教师专题培训,提高关爱照料留守儿童能力。鼓励引导充实学校“代理家长”队伍。

建立学校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学校要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确保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加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安全教育。寄宿制学校要完善值班制度,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学习生活、心理辅导等工作制度,形成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常态化、长效化。

完善学校关爱保护留守儿童条件保障。学校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完善寄宿制学校图书室、学习室、亲情电话室、娱乐活动室、课外活动场地等,同时在宿舍生活、用餐、小组学习、课后作业、课外活动等环节,模拟家庭情境,提倡“校中建家”,注重培养留守儿童自主生活和自主管理能力,弥补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不足,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

强化家校合作促进协同育人。学校要建立健全制度化家校合作机制,完善家长委员会组织和功能,家委会成员中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要占一定比例。通过家校合作机制,利用电话、视频、微信等方式,搭建“亲情关爱”平台,适时播报交流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等情况和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况,打造留守儿童与家长的“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增进亲情联系。

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做好控辍保学。学校要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落实辍学学生登记、劝返复学和书面报告制度,发现学生逃学旷课、辍学、存在监护缺失或不良行为等风险隐患的,要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监护人取得联系,提醒督促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履行监护责任,做好劝返复学工作,依法采取措施劝返复学,最大可能控制留守儿童失学。

猜你喜欢

监护人家校儿童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School Admission择校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