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针疗法在皮肤美容领域中的应用原理及方法
2020-12-08李沛徽麦跃
李沛徽,麦跃
(长沙美莱医疗美容医院皮肤科 湖南 长沙 410000)
1 微针疗法的概念及发展史
微针疗法在皮肤美容领域,是通过应用实心不锈钢微针滚轴,选择不同微针的阵列面积、针体的数量、长度及操作方式增加皮肤的透皮吸收量,将皮肤状态所需的有效药物及成分同步施予或导入,同时给予皮肤软组织物理刺激,诱导机体的损伤修复机制,从而促进表皮细胞的正常化以及真皮细胞外基质再生,起到治疗或皮肤美容的作用[1,2]。目前微针疗法在皮肤美容领域应用广泛,是一种易于操作且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主要用于痤疮[3,4]、黄褐斑[5,6]、皮肤光老化[7,8]、痤疮瘢痕及其他浅表瘢痕[9]及脱发[10]等治疗。
微针疗法由法国Horst医生发明,早期通过固体微针来增加皮肤通透性,从而允许小分子药物、蛋白质和疫苗的透皮吸收。固体微针后逐渐设计成包被药物或封装,以穿刺皮肤后通过溶解释放到皮肤中。包括空心微针与活性药物相结合,通过注射器的输注,增加皮肤渗透性的问题,对于纳曲酮、胰岛素、疫苗和纳米颗粒的输送,皮肤的渗透性可以提高几个数量级。但是,大多数研究都由于微针作用于平坦的皮肤表面后,皮肤容易变形,微针难以平贴其上,因此很难应用于大面积的皮肤治疗。银屑病等皮肤病的治疗以及各种美容应用,需要将药物输送到大面积的皮肤中。为解决这一问题,引入了微针滚轮来治疗较大的皮肤区域。并同时对皮肤造成微损伤,在美容目的的皮肤修复过程中会诱导胶原蛋白的产生[11,12]。
至今,微针疗法的概念和技术已逐渐成熟和完善。目前微针疗法在皮肤病及美容相关领域主要应用如下:①痤疮及痤疮瘢痕:中、重度痤疮的辅助治疗、改善痤疮后的色素沉着及轻度凹陷性瘢痕;②色素增加性疾病:如黄褐斑、炎症后色素沉着等;③敏感性皮肤;④妊娠纹:用于轻度妊娠纹或激光联合治疗中、重度妊娠纹的辅助治疗;⑤光老化:可改善肤色暗沉、细纹;⑥脱发:雄激素性脱发。
2 微针疗法的作用机制
微针疗法通过微细针状器械穿刺皮肤产生微小孔道,增强皮肤对大分子药物的透皮渗透及吸收,同时依靠微针的物理刺激,在不损伤皮肤的整体前提下,启动损伤修复机制,刺激机体释放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生长因子(PGF)、生长因子(TGF-α and TGF-β) 等,上调透明质酸合酶的表达,活化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上调 I、II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促进胶原及弹性纤维增生,松解硬化的胶原纤维,使瘢痕组织重构,以期达到治疗或皮肤美容的作用[3-10]。
研究表明,微针的渗透吸收量与微针的作用时长、针体的数量以及药物的浓度相关。由于药物在皮肤内横向扩散的速度很慢,如果需要药物在皮肤内均匀分布,则应选择密度较高的微针多次滚动以及延长逐行滚动时停留的时间[11]。那么,微针疗法在皮肤美容领域中的主要操作原理是基于以下两点:一为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二为微针的物理刺激。
2.1 透皮吸收
在人离体皮肤,药物的经皮渗透与微针的作用时间、针体的数量成正比,且吸收曲线快速达到最大峰值。而在活体体表皮肤上,药物的透皮吸收仍然与作用时间成正相关,但当吸收曲线上升到最大峰值后,由于微针治疗后对皮肤软组织的刺激反应,在组织创伤修复的早期过程主要包括皮肤软组织的弹性回缩及针刺后的红斑水肿。
在根据皮肤疾病及美容的治疗需求选择微针的针体长度时,考虑微针的刺入深度并非影响透皮速率的决定因素,且不同的治疗部位会因为针体长度影响治疗的舒适感。研究表明,微针的针体长度在600-800μm左右时,可基本满足药物渗透至真皮乳头层[13]。同时产生可控的皮肤屏障损伤,而不真正破坏表皮,这些微损伤仅仅引起皮肤表面少量出血,不损伤真皮层血管及神经,有效地减轻了疼痛感及术后副反应的发生[13]。
从液体物理学角度,有液柱的虹吸现象,主要是利用液面的高度差的作用力现象。物理上是指由于液态分子间存在引力与位能差能,液体会由压力大的一边流向压力小的一边。
那么,基于以上几点,可通过以下方式增加皮肤软组织的透皮吸收的渗透量:①把握透皮吸收的窗口期,这段时期主要是指在皮肤软组织针刺后的早期,也就是软组织针刺后的弹性回缩及红斑水肿期之前,延长微针在治疗部位的作用时长,增加液体顺针体导入皮肤组织的渗透量;②综合考虑患者的治疗部位及治疗需求后,选择适合的针体长度及密度;③微针滚轴在临床操作时,给予适度压力,利用液体的虹吸原理,增加该部位的液体吸收量[14-16]。
2.2 物理刺激
Liebl、Singh等在其研究中指出,当体表皮肤在微针进行微穿刺后,可以启动其自身的创伤修复机制,活化多种生长因子的释放。微针针体还可以破坏旧的疤痕条索,诱导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和增殖以及细胞间基质的沉积,促使其重新形成新生血管和新胶原,开始瘢痕血管化和胶原蛋白化。微针不仅可以影响瘢痕组织的重构,在皮肤年轻化、痤疮及脱发等领域多有研究。
治疗部位皮肤在给予足够的药物透皮吸收后,治疗部位会出现早期的红斑、水肿等炎性反应,药物通过微针形成的微小孔道进入皮下组织的渗透量已基本达到短期内的最大值,且渗透量逐渐下降。考虑患者表面麻醉及术中的忍受程度,且药物渗透量逐渐下降,将缓慢及压力性滚动微针滚轴转为快速、多方向、均匀轻压力性滚动,充分利用微针对皮肤的物理刺激作用,活化多种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依靠微针的物理刺激,在不损伤皮肤的整体前提下,启动损伤修复机制,刺激机体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上调透明质酸合酶的表达,刺激表皮角质层细胞及胶原的增生,从而改善皮肤的细小皱纹、瘢痕、皮肤松弛以及刺激角质层细胞增生,恢复皮肤屏障的作用[14-16]。
3 微针疗法的临床适应证及禁忌证
3.1 适应证
①痤疮、痤疮瘢痕[3,4,9];②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如黄褐斑、炎症后色素沉着[5,6];③敏感性皮肤[17,18];④妊娠纹[19];⑤皮肤光老化[7,8];⑥脱发[10]。
3.2 绝对禁忌证
①对中胚层制剂或其成分过敏;②施术部位患有进展期白癜风;③施术部位患有湿疹、皮炎等皮肤病;④施术部位患有疱疹等感染性皮肤病或未愈合的创面;⑤妊娠和哺乳期;⑥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患者;⑦术后不能严格保湿、防晒者 ;⑧不切实际的预期。
3.3 相对禁忌证
①近1个月接受过激光、冷冻等皮肤磨削术者;②近半个月接受过化学剥脱术的患者;③正在口服及外用维甲酸类药物的患者
4 微针疗法的治疗方法
4.1 术前准备
治疗前,详细询问并记录患者的现病史、过敏史、医疗美容治疗史,口服及外用药物史以及护肤品使用情况,排除禁忌症。其次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包括进行VISIA皮肤检测、患者的皮肤类型(Fitzpatrick 分型)、色素沉着发生率以及术前疼痛评估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求美方向制定诊疗方案。再与患者介绍微针疗法的治疗时长、疗程及术后注意事项等,尤其针对皮肤屏障轻度受损的患者,需要强调严格的术后保湿、防晒等护理,就合理的治疗方案达成一致意见。拍摄并留存患者治疗前照片:如治疗区域为面部,应拍摄患者治疗前正位及左右各45度角的侧位照片;如治疗区域为头皮或腹部,应在同等环境下拍摄患者各方位治疗前照片。最后进行表皮麻醉,于耳屏前外敷10分钟利多卡因乳膏,判断是否过敏或者局部发红,再选择首次治疗的微针长度。
4.2 操作方法
4.2.1 清洁皮肤术前对治疗区进行卸妆和清洁。
4.2.2 治疗区域消毒首先使用诗乐氏浸润后棉纱布消毒治疗区域2 遍,再以生理盐水浸润后的棉纱布轻拭1 遍。
4.2.3 中胚层制剂透皮吸收首先根据治疗区域选择为微针滚轮的长度,通常面部敏感性皮肤或外用利多卡因乳膏过敏的患者,选择0.25mm 的微针,面部痤疮及痤疮瘢痕选择1.0mm 的微针,色素增加性疾病选择0.5mm 的微针,而腹部脂肪层肥厚的妊娠纹患者通常选择1.5mm 的微针。其次治疗区域涂抹中胚层制剂,面部通常按照右侧下面部、右侧中面部、左侧下面部、左侧中面部、额部、鼻部进行操作,以着重缓慢、压力性滚动微针滚轴,并同时再微针滚动过程中于微针及皮肤连接处滴入中胚层制剂,重点治疗区域可以适当增加微针单部位停留时间。头皮及腹部通常按治疗区域进行小面积逐步操作。操作时应注意,严密观测术者皮肤反应情况,在皮肤红斑、水肿出现之前的窗口期内,微针停留时间越长,渗透量越多,疗效越显著,但术后炎症后色素沉着的发生概率也会越大。
4.2.4 微针滚轮物理刺激轻握微针滚轮尾部,以快速、多方位、均匀的方式轻压微针滚轮,治疗的终点判断以治疗区域的皮肤疾病为主,有以下四种情况需要注意:①痤疮的患者易在早期即出现痤疮部位皮肤红斑及轻微渗血,适当缩短该治疗步骤即物理刺激的操作时长,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以防因为皮肤屏障受损后出现粉刺、丘疹及脓疱等暂时性加重,也可在术后冰敷后,再进行LED 即红蓝光照射;②黄褐斑的患者在颧弓部位应轻柔操作,切忌用力过重或频次过多,刺激黑素细胞活跃,加重皮损;③皮肤敏感的患者可在冰敷后进行LED 即红黄光照射,减轻术后红斑水肿反应;④妊娠纹以及脱发的患者治疗终点通常以治疗区域轻微发红为准,如联合了激光治疗妊娠纹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术后冰敷,防止腹部色素沉着出现。
4.3 术后护理
术后即刻使用保湿面膜进行冷敷处理,减轻红斑水肿反应,根据皮肤疾病即术后皮肤情况选择相应的LED光照射,尽快缓解皮肤的不适。术后 1~2 d内,治疗区域避免碰水,可外敷医用保湿面膜并外擦湿润烧伤膏加快皮肤微损伤后愈合;术后3~7 d内,治疗区域可轻柔洁面,避免外用洁面乳、化妆品以及防晒隔离等,可外用促表皮生长因子的修复类产品;术后1~2周严格保湿、防晒。
5 微针疗法的不良反应以及预防处理原则
微针疗法的术中及术后即刻出现的轻度红斑水肿以及刺痛、烧灼感等不适反应均属于正常的治疗后现象,术后即刻进行冷敷及LED光照射,2-3天基本可自然缓解。其主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持续性红斑、水肿、反应性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等。若出现罕见不良反应如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瘢痕或感染等,根据情况及时采取对症治疗。
针对部分中、重度痤疮患者,应避开患者痤疮进展期进行操作,若出现暂时性痤疮加重,出现爆发性粉刺、丘疹或脓疱等,也可给予口服克拉霉素、多西环素等抗生素1-2周,外用夫西地酸乳膏等,对于这类患者应严格做好术后保湿,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针对敏感性皮肤的患者,应选择合适的微针针体长度,术后应加强护理,注意保湿及防晒,由于敏感性皮肤患者的个体差异,患者皮肤通常有表皮屏障功能受损,术后经皮失水量增大,且术中及术后红斑、水肿反应更明显,因此术后可连续给予LED即红黄光照射3天,并适当延长清洁皮肤的时间,同时早晚外用湿润烧伤膏进行微创面促进愈合及表皮保护。若持续性红斑、水肿超过1周,可评估后必要时给予小剂量糖皮质类激素口服,配合冷敷以及应用医学护肤品等对症处理,减少炎症后色素沉着的发生。该类患者若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治疗的间隔周期、项目、操作方式以及治疗的疗程,并采取适当的对症支持治疗。
微针疗法术后若局部或治疗区域出现感染,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或进行感染区域细菌培养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相应的抗感染治疗。针对微针治疗的患者,应在术前详细沟通,记录患者诉求以及合理给予疗效的期望值,在双方达成一致后,再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皮肤情况评估,以及术后进行综合的皮肤健康管理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