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2卷(2020年)总目次

2020-12-08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

【政·法·史·哲】

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二重意蕴与当代阐释——以资本和技术为起点

刘云杉(1)

辽金时期的沈州文学探析

赵 旭(6)

高校教师生命理想构建

王绍舫(11)

大数据时代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危害及对策思考

孙维娜,须 卫(1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认知与反思

李 斌,林宣佃(135)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路径

许晓辉,郭晓旭(140)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保障机制建设

吴冬梅(1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的时代诉求

房广顺,徐文文(148)

把握“红船精神”内涵的四个维度

王英伟,孙 新(153)

“至仁无亲”:庄子视野中的理想家庭

辛昌泽,夏当英(158)

中国绿色发展的实践、困境与路径

张艺莹(267)

技术创新驱动新就业形态发展——基于《资本论》技术创新与就业关系理论

朱萌萌(271)

辽宁省科技人才政策文本分析

陈 磊,杜宝贵(276)

根基、代表与组织者——近代中国足球的“队”与“会”

赵 宇(282)

新中国70年美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演进历程与经验启示

彭 陈(287)

论黑格尔的历史观

刘 雅(293)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过程中的能力建设

邹 丹,王小雨(397)

奈格里生命政治视域下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黄立河,龙 娜(401)

论抽象危险犯的谦抑认定——以醉酒型危险驾驶分析为例

孔祥参(406)

启蒙与革命:《觉民》月刊吹响的“觉民二重奏”

刘 威,孙飞龙(412)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觉醒

韩 俊(417)

天启《来安县志》与泰昌《全椒县志》之比较

郑益兵(422)

从哲学境界的维度诠释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吕明洋(42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人格培育实践分析——基于完整人格教育理论视角

张旭念(527)

习近平青年成才观分析

詹木生(532)

论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

岳名扬,李桂红,刘宴铭(537)

新时代高校青年博士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以沈阳大学为例

王 洋(542)

新时代加强高校党组织制度建设的思考

孔 密(547)

危险领域证明责任分配与法律要件分类说的适配——以2019《民事证据规定》修改为视角

王晓牛(552)

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以H市为例

王龙惠,陈俊峰(557)

资本批判视域下马克思的生态批判思想

谭 静,高淑桃(661)

舆论监督异化现象及其法律治理

陈 龙(666)

利益衡量视角下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的立法完善

陈梓铭,翟相娟(671)

佛教文化对唐代叙事文学空间建构与情节塑造的影响

邵颖涛(676)

笛卡尔灵修散文的“散点”与“纵深”结构——以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之复合结构为例

雷定京,朱艳阳(681)

【经济·管理】

政治关联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对比

刘姗姗,乐菲菲,崔丽华(19)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邹 华,金泽泽(26)

完善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税收政策的研究和建议

姜 昕,杨景惠,张 璐(32)

大学生创业特质、创业态度、创业倾向关系实证研究——以沈阳市大学生创业者为调研对象

高士杰,孙景明(37)

谦逊型领导对员工反馈规避行为的影响——学习目标导向与宽容氛围的作用

张志明,汪荟萃(42)

新媒体条件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模式的创新

刘静洋(48)

新时代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王敬涛(52)

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居民民主决策影响因素——基于全国20个城市1 956份问卷的调查数据

张 平,张 洋,白鸣辉(57)

辽宁传统手工艺与地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张 红,白 瑞(163)

基于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沈阳“飞地经济”发展对策

王明友,张 琳(167)

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发展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王风峰(172)

基于机会成本法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以辽西北生态脆弱区为例

王昊天,陈 珂,王 玲(176)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零售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

张维今,王安赢(182)

基于日本川崎市环保经验的沈阳环保规划与创新

毕太富,苏 剑(187)

高等学校学报编辑队伍的建设

程 杰(191)

辽宁临港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效应

周宝刚,岳必成,吕 赞,张丽凤(299)

全渠道零售模式下消费者行为及管理策略

郭 燕(306)

沈阳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对策

何序哲,孙宁遥,王 妍(31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公共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

李德玉,叶卓雅(317)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贸易的经济效应——与OECD国家的对比分析

邢孝兵,张 洁(32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地流转中政府职能缺位的问题及对策

李 鹏,王秦俊(333)

区域经济活力影响因素及其对策——以安徽省为例

李 会,程萌勋,张诗雨(432)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区域技术促进效应——以东部地区为例

黄邦根,唐幼明,黄林芳,张西亚(440)

农村扶贫项目的运作理路与超越——基于“黑土麦田”在湖南省A镇的实证分析

李松有,张海龙(446)

沈阳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对策研究

李忠华,王鼎文,杨晓惠(452)

三次售卖理论下辽宁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范存生,马 帅(458)

女性个体经营者的生存困境及解决策略——基于西柳服装市场的考察

艾 晶(463)

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ECM-IS拓展模型

李娟娟,康丽娜,叶旭明(468)

微信载体下家庭档案创新管理——以沈阳市为例

王 伟(476)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以科技金融产业为例

郑兰祥,房 真(562)

集中连片贫困区的普惠金融减贫空间效应——基于大别山区经验的分析

周泽炯,梁 岭(570)

新型城镇的空间差异及生态效率评价——以辽宁省为例

姚 远(577)

安全生产水平波动分析——以群体分化整合为视角

杨利峰,赵登峰,窦国芹(584)

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性

徐 芳,程克群,谭庆华(590)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机制创新

周广昌,侯雨霏(596)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及其逻辑——以标准化为视角

王 杰,李 斌(686)

我国行政效率研究的态势

何 宇,高布权(691)

新媒体背景下农村文化扶贫研究

韩艳丽,魏 爽(699)

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度及相互影响——以福建省为例

侯秀英,胡喜生,雷 思,刘娜翠(704)

新时代金融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路径

梁国利,周熙明(713)

质量变革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

马成文,夏 杰(718)

或有事项信息披露、分析师关注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董小红,周雅茹(724)

【教育·心理】

论道德教育的“体面”诉求

朱李玲(65)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文化育人工作体系构建——基于某大学微信公众平台的实证研究

冯 睿(70)

本科生教育IPO质量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程 俊,李明磊(74)

关于高校民主管理制度自信的思考

李小禾(81)

地方应用型大学参与联盟建设的困难、原则与路径

迟 蕊,孙丽娜(85)

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的个性化教学决策

关春华(90)

基于SEM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来自海南省三亚学院的实证数据

王佳桐,杨雅恬,施永川,朱甜甜(196)

政策网络理论下高校研究生招生政策运行机制重构

董力毅(201)

艺术审美教育服务理工科院校的策略研究

陈 肯,展勤建(206)

留学生MBA“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张振家,张庆超(210)

高等师范院校人文课程与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对接——以小学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例

华云松(213)

差异势能教学法应用于小学高年级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王俊生(217)

SPOC+MOOC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与嵌入

叶 进,曾堉林(338)

沈阳自贸区背景下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以沈阳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

王晓雪(34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赵 越(347)

高校教育管理智库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张 皓(351)

情状副词“蓦地里”的语义、句法及词汇化

杨洁玉,李思旭(481)

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培养模式——以语言学系统理论为视角

张 彧,马 瑾(486)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诉求、内容、路径

邓映婕(490)

建设社会责任教育学分制的思考:境遇、评价与路径——基于安徽省6所高校的实证分析

臧亚平(496)

深度贫困地区加强中职教育发展的原因、作用及措施

蔡 旺(601)

锡伯族文化如何走进沈阳高校

王兴胜,王 孚(606)

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策略——以在线教学平台为例

刘 畅(611)

养习惯、激兴趣、习方法——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关注点

孙菊霞(616)

高校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

智永婷(6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的语言艺术研究

刘 阳,杨 丽(731)

“四全媒体”视域下智慧教育“四维一体”模型建构及在高校的嵌入策略研究

于 淮,于 准(736)

云南省沿边地区三语教育生态现状的调查研究

张善富,代江丽(742)

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

汤龙升,宗晓蕾,杨 剑,耿广汉(747)

“放管服”背景下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研究——以沈阳大学为例

黄英婉(753)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口头纠正反馈信念研究

吴 勇(759)

“新基建”背景下“新工科”ESP体系构建

高小磊(765)

【文化·艺术】

“能”和“会”的情态语义比较

刘思华,曾传禄(95)

翻译与现代汉语微句段语用化的历时演变

李 佳,夏 云(101)

小说文本世界及其亚世界建构的认知诗学研究——以《红高粱》为例

刘翠莹,刘风光(106)

新时代创作“三性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的实践进路——以春晚小品《“儿子”来了》为例

张 赟,闫忠林,刘玉青(111)

从《强盗新娘》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对女性主体的建构

李世林(117)

试论谭献性情与学问并重的诗文观

刘红红(121)

欧洲“纺织”主题童话的象征

严晓驰(125)

听见东北:二人转元素在中国电影中的呈现与表达

张婉宜(130)

《诗经》汉英平行历时语料库研制与应用

李广伟,岳 峰(222)

汉英法意俄五种语言的一般疑问句结构对比

左 丽,赵 杰(228)

语言主观意义的解释机制

彭兵转(235)

“玩命”的副词化探析

方 艳(240)

1991年后铁凝小说的语言特征

王 清,王国旭(246)

地域文化景观构建与创新——以合肥地铁语言景观为例

金 怡(252)

中美电影中的英雄精神比较——以《战狼2》与《美国队长》为例

刘经纬,付佩玉(257)

社会语境中的影视艺术与“深层集体心理”

刘新业(262)

从语用文体视角审视《阿拉比》的时空书写

夏宗凤(356)

明代官方制作系韵书的生成

王静雅(361)

清末小说《缙绅镜》文体考辨

文迎霞(367)

勘界、越界、心理化:埃德加·爱伦·坡小说中的空间营造

岳俊辉(372)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合肥公示语英译的三维转换策略和技巧

童杨柳(377)

科技新闻报道框架结构特点与发展展望——以2014—2017年科技新闻报道为例

蔡尚伟,陆子昕,王 彤(382)

空间表征与身份表演:《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双重变奏

吕佩爱,李子阳(387)

沈阳锡伯族特色文旅融合开发现状与发展展望

张 欣(392)

关于辽宁地域文化称谓体系构建的思考

侯丽杰(501)

戏剧题材小说《青衣》与《主角》的比较研究

王俊虎,王 晶(506)

“飘零”与“抵达”:张骏祥电影中知识分子的境遇问题——以《还乡日记》《乘龙快婿》为例

邬 敏(511)

桐城美学家朱光潜与方东美美学思想的比较

王 伟(516)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主持传播的“解构”与“重构”

胡函博(521)

“话说”的语篇功能与信息聚焦

温爱华,王凤兰(626)

“一带一路”背景下京剧的字幕翻译与海外传播

黄雅丹(631)

青春创伤与工人形象书写——论“80后东北作家群”的写作

万国欣,黄育聪(637)

古斯特少尉“双重危机”形象的表现方式及时代意义

田思悦(642)

辽宁各民族民间文艺互鉴互补发展之路——基于文化场域理论的探析

齐海英,周 菁,魏 佳(64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性

王 霞(652)

基于校企联盟的网络声音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探析

刘 岩(657)

“科外幻小说”的建构——基于梅亚苏对“休谟问题”的回应

聂成军,王 敏(769)

面向“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研究现状与热点主题——基于2015—2019年科研立项的统计分析

姜艳艳,陈万会,刘 宾(774)

话语融通视角下的高校简介翻译——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

周海林(781)

“中学西传”的先行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内陈季同研究述评与思考

陈婷婷(786)

·卷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