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两山”理论推进乡村“美丽走廊”建设
—— 台州市黄岩区乡村“美丽走廊”建设扶贫公益项目回顾

2020-12-08

慈善 2020年5期
关键词:礼堂资助慈善

2019年,第六届“浙江慈善奖”推荐评选,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乡村“美丽走廊”建设扶贫公益项目获得提名,入围“浙江慈善奖(项目)”36评选30的评选阶段。

2006年,习总书记以笔名“哲欣”在《浙江日报》上发表文章,生动地阐述了“两座山”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强调:“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台州市黄岩区慈善总会经过平时的调研与实践,自2007年开始,为践行“两山”理论,拉近乡村、城镇的差距,实施了乡村“美丽走廊”建设扶贫公益项目。该项目旨在帮助经济薄弱的乡村改善交通、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为加快农村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该项目通过慈善帮扶渠道将经济薄弱村消薄活动与我区行政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民营企业融合起来,支持经济薄弱村改造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与乡村振兴活动,支持“美丽走廊”建设有力有序推进,为乡村发展振兴助力。

截至2020年6月,乡村“美丽走廊”建设扶贫公益项目已经实施13年。该项目资助了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发展乡村经济、关爱困境(留守)儿童、丰富农民精神生活……项目先后资助金额4923.1万元,特别是近四年来,资助了144个相关项目,资助金额1201.5万元(其中2019年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15个水毁工程重建和修复,下拨460余万元),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帮助困境(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振兴乡村的基础与前提,改善乡村环境的首要任务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道路、桥梁、修建防洪堤、治理河道、道路绿化亮化等等。因此,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美丽走廊”建设扶贫公益项目的重要内容。项目开展十多年来,据统计50%以上的资助项目、资助内容是基础设施建设。

头陀镇龙王坑村是经济薄弱村,村民年人均收入是4000余元,村集体经济几乎是空白,主要靠帮扶单位资助。有条村路尚未硬化,村民要求强烈,因资金原因,迟迟未进行修建。经龙王坑村申请、当地的镇政府审核和我会驻会会长会议讨论,我们慈善会先后共资助10万元,帮助修建村路。村路建成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受到了村民的好评。

我区平田乡车里岙村和上郑乡下庙村集体经济薄弱,村路沿线没有公交站亭,为解决群众休闲和候车避雨场所,资助他们各修建了一个公交站亭(村口长廊),大大便利了村民的日常出行。

2019年8月10日,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给我区造成了严重灾害,尤其在山区由山洪引发对道路、桥梁、水渠等公共、公益设施摧毁严重,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市区两级慈善组织深入西部山区调查灾情,对宁溪镇、上郑乡、屿头乡、上洋乡四个乡镇的15个水毁工程,包括桥梁、道路、饮用水工程等进行灾后重建和修复,分期分批下拨慈善资金460余万元。在这15个资助项目里,值得一提的是新建了8间3层楼的上桧村慈善老年公寓。

项目通过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使得乡村环境得到改善和提升,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产业扶持帮助发展乡村经济

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通过文化休闲旅游、创意农业、节庆活动、农家乐、自然景观、产业扶贫等实现方式,促进农民增收。

为帮助乡村发展经济,提高村民收入,我会探索了造血型扶贫基地为载体,开展了产业扶贫。近十年来,已资助了三个慈善造血型扶贫基地,帮助低保户、低保边缘户、残疾户和困难户增加收入。

如慈善造血型扶贫基地——上垟乡沈岙村笋竹两用林基地,该村山林总面积5150亩,其中笋竹两用林基地有1600多亩。协议约定2017-2019年帮扶三年,每年扶持基地20万元。依靠科技,帮助低保户、低收入、残疾户和困难户建园育笋,打造集生态旅游、观光、民宿、竹文化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经过资助, 2018年基地新增笋竹林500多亩,施肥37.5吨,投放劳工1500多工,虽然农户恰逢小年,但效益不减。通过帮扶,村民洪荣猛亩产值均在3000元以上,低保边缘户蔡秀青亩产值2800元以上。

上郑乡特色产业基地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立足区位优势,充分发动当地群众,不断强化基础,提升实力,坚持走生态发展、绿色发展之路。资助的三年,基地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依托黄岩溪金银花合作社、溪源猕猴桃合作社和龙湾猕猴桃合作社等三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充分盘活农民手中的闲置土地,另一方面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大力宣传引导,激发村民自身脱贫致富的热情,引导村民种植猕猴桃和金银花,实现留守家庭再就业。自扶贫项目开展以来,合作社收入年年攀升,规模逐年增大,三年来,基地共帮助122户农户脱贫,平均每户增收3000多元。

今年,为积极响应中央和地方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号召,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继续抓好“百企帮百村、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结对帮扶项目,进一步提升“消薄”质量和水平,巩固提升“消薄”成果,探索“输血型”扶贫转向“造血型”扶贫方式,积极传递慈善机构的正能量,彰显慈善“情暖山区”的特色,发挥慈善在社会保障中的补充作用,与扶贫村屿头乡金廊村(前山头自然村)、上垟乡湖滨村(潘山头自然村)实施“慈善造血型扶贫基地项目”。

前山头自然村具有一定区位优势,四面环山,风景秀美,毛竹、枇杷等植被丰富,位于“演太线”中段,该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充满生机的植被和具有年代感的老屋相互依偎,别有一番风味,且极具开发潜能。项目橘园位于演太线前山头,占地40亩,其中流转土地40亩,现有橘树2640棵,每亩约66棵,其中宫川2400棵、红美人240棵,橘树连片栽种在古道两旁。项目以橘园共建作为扶贫的载体,以橘为媒,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城乡融合新标杆。

潘山头枇杷基地,涉及全村每家每户,位于大山至洪福寺,已发展以“精品水果枇杷”为主,果园面积近350亩,约15000多株,以“白沙”枇杷为主,产量80吨,每年产值约150万元。精品水果枇杷虽然在种植面积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全部为农户自主种植,科技含量不高,规模小,产品数量不大,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制约了枇杷种植的发展和经济效益。

我会着眼于促进低保户、低收入家庭与在家60岁以上无收入村民的劳动再就业收入。每年扶持经费用于果园基础设施建设、人工费用、肥料、农药、套袋等支出。

乡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摘了贫困的帽子,走上了小康的道路,切切实实帮助乡村、村民得到了实惠,让他们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关爱乡村困难(留守)儿童帮助身心健康成长

我区西部山区的留守儿童现象比较突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面临着失管、失教、失衡的风险,亟须精神呵护与心灵关爱。“慈善关爱留守儿童之家”项目自2016年开展以来,目前已经建成了6所“慈善关爱留守儿童之家”,还有1家正在建设中。该项目主要以“慈善留守儿童之家”为依托,以慈善活动为载体,提供侧重精神上的关怀与帮助。尽力让留守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也进一步推动了留守儿童教育和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相结合。

如茅畲逸夫小学留守儿童高达92%,为了帮助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2016年5月,我会拨出25万元专项慈善资金,成立“慈善关爱留守儿童之家”。该项目还获批省慈善总会“为了明天——关爱留守儿童”专项资金项目,获得省、市、区慈善总会共10万元的资助,为留守儿童之家增强实力。同时,茅畲逸夫小学还获得中华慈善总会“爱心图书室”项目捐赠的3700册中小学课外图书。其他爱心单位也纷纷慷慨解囊。2016年12月2日,全市在茅畲逸夫小学举行了以“让我们一起爱你”为主题的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现场推进会。

四、帮助建设文化礼堂丰富村民精神生活

农村的文化礼堂,是农村文化活动的集聚地,乡村历史文化传承的大平台,是村民的精神家园。村民们在文化礼堂学习宣教和文化传承,同时开展热点难点交流与便民服务,更是开展民俗民间活动不可或缺的平台。通过相关交流与活动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得到了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会重视资助农村的文化礼堂建设,尤其是西部山区乡村的文化礼堂,先后资助了上郑乡下庙村、干坑村等多个村的文化礼堂。下庙村文化礼堂有四间三层,建筑面积约500平方,并完成简单装修;干坑村文化礼堂建有5间3层楼房及相关配套设施,总建地面积约260平方,建筑面积约780平方。

如富山乡李家山村以高山蔬菜为特色主导产业。李家山村文化礼堂成立了高山蔬菜种植协会,吸引村民参加,全村合力打造的“富顶牌”高山蔬菜远近闻名,村民年收入少则五六万元,多则十几万元。

文化礼堂里,李家山村的能人榜和蔬菜发展史一一上墙。村民在这里交流蔬菜种植技术,听专家讲解农技知识,阅览通俗实用的系列乡土教材,在切磋农业技术的过程中,心与心贴得更近了。

通过乡村“美丽走廊”建设扶贫公益项目的实施开展,乡村的基础设施得到加快建设,农村的相关特色产业得到扶持发展,帮助丰富农民、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有助提高捐赠收入。该项目通过慈善帮扶渠道使得各行政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民营企业参与到经济薄弱村消薄活动中来,项目化筹资“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起用力推进 “美丽走廊”建设。

2.有助加快改善农村环境。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加快建设,为乡村发展振兴助一臂之力。

3.有助增加农民的收入。不仅受资助的农民提高了收入,农村环境改善,发展绿色经济,活跃了当地的特色经济,也间接地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

4.有助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文化礼堂等项目的资助建设,有利于乡村历史文化传承,繁荣传统文化,自然文化,有利于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得到了不断提升。

5.有助增强了慈善理念。参与乡村“美丽走廊”建设扶贫公益项目活动,通过实践,引导公民尤其是民营企业、社会组织提升精神境界,勇担社会责任,增强了慈善理念。

猜你喜欢

礼堂资助慈善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慈善之路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普通礼堂建声环境的技术改造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全国最美的10所高校礼堂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关于慈善行为和慈善促进的几个问题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