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婚姻冲突对青少年发展的不良影响
2020-12-08孟思佳
孟思佳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有关父母婚姻冲突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近些年逐渐兴起。父母婚姻冲突指的就是因为父母间的意见发生歧义或者一些其他的原因出现争议,而引发的言语争执,甚至是人体攻击,往往通过争议的出现频率、强度或者是否被有效解决等方面来进行界定[1]。父母婚姻冲突往往会作为生活中常见的压力源,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生态系统理论认为,青少年的发展受到了家庭、同伴等多个相互嵌套的子系统的共同影响。由此可见,家庭是生态系统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其中婚姻冲突能够很大程度的影响到家庭当中其他的子系统,特别是亲情子系统[2]。彭厚鹏等人发现,父母在家庭中发生冲突频率高会导致子女出现人格缺陷、心理功能不良、社会适应障碍、问题行为和各种心理疾病的概率更高,如果子女在幼儿时期就经常暴露于父母间的冲突、攻击乃至是婚姻的破裂也会使其成年后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的发生率增大[3]。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父母婚姻冲突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青少年同伴关系受父母婚姻冲突的影响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往往会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据班杜拉的替代学习理论,孩子会通过观察父母的说话和行为方式形成自己的语言和行为特点。通过Cummings 等人的研究发现,儿童的攻击行为与父母婚姻冲突的频率、强度显著正相关。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经常暴露于父母间的婚姻冲突中的青少年,会从中学习到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因此,在其面对矛盾时会更倾向于以攻击的形式解决问题、释放自身不良情绪。
(一)对同伴沟通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父母婚姻冲突过多的家庭中,其子女与同伴发生冲突的频率也更高,并且更容易被同伴拒绝和欺负。根据社会学习理论,个体在幼儿时期就会以替代学习的方式学习于其他人的相处模式,从而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而早期儿童观察学习的重要对象之一就是父母[4]。而这种人际交往模式会延续到青少年时期甚至成年之后。父母间的冲突关系和攻击行为会对儿童产生强化作用,并会在处理自己于同伴间的关系时也倾向于运用此类行为模式。崔颖等人的研究表明,男孩受父母婚姻冲突的影响会明显大于女孩,这可能是由于男孩在行为规范和学习问题上的表现与女孩相比都会稍显逊色,使得父母不得不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男孩的攻击行为也显著高于女孩,此情况很可能受男女同伴群体差异的影响,男生的同伴群体相对较大,同时竞争性也较强,因此发生攻击行为的可能性更大。
(二)对同伴交往的影响
其中不良同伴交往指的是和不遵守校规、社会道德或者法律的年龄相仿人员交往[5]。父母间的冲突关系不利于其子女在儿童期与他人关系的建立,进入青少年时期也更容易偏离主流社交圈,寻找不良甚至是有危机行为的同伴。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认为同伴对于在青少年的发展和社会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交往不良同伴的青少年更容易产生行为问题
[2]。因此父母婚姻冲突会通过影响孩子对同伴的选择从而对其行为问题产生影响。
二、父母婚姻冲突对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影响
(一)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在父母婚姻冲突之间对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影响[6]
Deci 与Ryan 给出了自我决定的理论,其中便提出了个体通常具有3 种基本心理需求,即胜任、自主以及归属此三种需求[7]。首先,胜任需求。它是指个体想要完成具有较大难度的任务。其次,自主需求。它是指个体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决定,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和需求。最后,归属需求。其是指个体通过他人的关心、爱护与支持,来感受到归属需求。因此,自我决定理论就提出了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具有中介的作用[8]。一般个体的心理问题均是源于基本心理需求未获得满足,而父母婚姻冲突又给其成长带来了重要的压力,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基本心理需求满足还和性别有关,通常女孩会比男孩的心思更加敏感和强烈[9]。所以女孩对感情的需求与重视度会更大[10];对每种人际关系的敏感程度也会更加的强烈。女孩在家庭中与成年人的联系也往往更为密切,所以会更加容易感知到家庭内化问题。
(二)心理韧性在父母婚姻冲突之间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影响
一般心理韧性在父母婚姻冲突之间对青少年的抑郁情绪会具有中介的作用。其中心理韧性指的是当个体遇到困难或者身处逆境的时候,其仍可以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和战胜困难的坚强心理[10]。据调查发现父母婚姻冲突和青少年的心理韧性具有负相关的关系[11]。同时心理韧性还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避免个体存在自杀的想法与倾向,并且与社会适应情况呈显著正相关[12],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13]。因此当家庭里的父母之间感情不协调、婚姻不幸福,便会为孩子营造出一个不良的成长环境,进而就会降低孩子的心理韧性,使得青少年适应能力变弱,导致其抑郁情绪的增加。按照社会所打造的动态效应模型,能够发现社会支持及心理压力均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他们之间既互相关联,又互相影响,一起影响着心理健康。社会支持所指的是被支持者察觉到其他人员或者其他群体的重视、关爱和帮助[14]。通常社会支持对于个体心理健康起到保护的效果[15];社会支持对心理韧性水平发展存在促进效果[16];并且能够减弱青少年的不良情绪问题。为此,Cohen 与Wills 便研究出了社会支持缓冲器模型,其有力的证实了社会支持能够很大程度的对个体心理健康受生活的压力影响而发挥出缓冲的效果,进而避免不良情绪出现[17]。
三、父母婚姻冲突对青少年执行功能的影响
执行功能指的是当个体执行完毕目标以及任务的时候,其通过灵活和优化的形式来管控认知与加工当中对操作的认知神经功能[18]。执行功能属于大脑前额叶的关键内容,其和大脑前额叶灰质的厚度、体积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关联[19]。从执行功能的本质上看,其异常属于对认知调节方面的异常,主要为:解决问题、能力控制、弹性认知以及决策抑制等等[20]。
情绪状态会对执行功能产生影响,一般情绪的部分主要存在于前额叶范围,与执行功能相同,其的出现和成长的时期为儿童与青春时期。父母婚姻冲突在孩子成长中是长期的影响因素,并且孩子作为家庭结构中重要的一部分能够直接地感受到父母间的不融洽关系,上文提到父母间的冲突会引发青少年抑郁情绪,同时父母间语言或行为上的攻击有时也会迁怒于孩子,也会使青少年产生消极情绪。这种消极情绪会由于对其大脑的前额叶产生负面影响,导致青少年执行功能的下降。
四、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父母间的关系会关乎每个个体与家庭,父母的不良关系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甚至会成为一些社会问题的成因。已有研究中,对于儿童及青少年的个体发展现状与其父母婚姻关系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如何干预父母婚姻关系及父母婚姻冲突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的研究较少,可作为未来研究的方向。同时,父母婚姻的冲突对于子女婚姻观的影响也应当是不容忽视的,也可作为未来研究关注的重点。
宏观而言,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发展对于国家来说会有一定的影响,家庭的和睦也能极大促进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团结稳定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微观来看,为了青少年的健康着想,应当把父母对于子女的影响作用放在重要的地位重视起来,应是未来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