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力训练在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2020-12-08李树静徐晓梅
李树静,徐晓梅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江苏 盐城 224000)
乳腺癌是目前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手术治疗加以化疗是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法。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多用于肠外营养、化疗、长时间歇式输液等患者的治疗中[1]。由于导管的刺激,或者血管的破坏等因素,静脉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会引起患者的疼痛,严重患者不得已提前拔管,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2]。为探讨握力训练是否会对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疗效产生影响,本文行常规处理及握力训练,对比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80例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40例。研究患者均正在进行化疗,且均符合乳腺癌的诊断标准,排除有精神疾病史、严重器质性病变、乳腺癌复发等患者。
对照组患者年龄28~60岁,平均(45.05±0.35)岁,Ⅱ期患者20例,Ⅲ期患者20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27~61岁,平均(45.14±0.75)岁,Ⅱ期患者21例,Ⅲ期患者19例。
2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处理,置管后嘱咐患者及家属定时观察导管的位置,并避免置管侧肢长时间的下垂,及时更换体位,并行常规指导。
观察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使用握力训练,常规处理措施同对照组。握力训练方法如下:
①握拳训练:患者行平卧,将置管侧肢抬高至30°,并用软垫垫至下方,双手保持相同高度,双手反复交替握拳5 s放松,各30次,以不感觉疲劳为限。
②虎掌训练:肩肘部保持放松状态,双手保持相同高度,掌心向前,并将五指弯曲呈虎掌样,保持30 s还原,反复10次。
③翘掌训练:伸直双臂保持相同高度,尽力将手掌往上翘,与前臂保持垂直状态,保持30 s还原,反复10次。
④转腕训练:双手保持相同高度,将掌心相合,用力挤压,前后转动手腕至极限,每到极限位置保持10 s,反复交替30次。
⑤摆腕训练:将双臂平举,与身体呈90°,以腕关节为支点,先将掌心向下,并由外向内,并由内向外摆动,各10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2组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置管时间、平均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
舒适度评分总分为10分,分为4部分:无症状(0分);稍有不适(1~4分);中度不舒适,但可以忍受(5~7分);严重不舒适,不能忍受(8~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x2检验)、计量(t检验)资料用SPSS 20.0软件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有很大差别。
2 结 果
观察组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平均置管时间为(128.25±1.58)d,平均舒适度为(2.08±0.12)分,而对照组以上指标数值分别为(68.34±1.10)d、(6.94±0.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出现5例静脉炎、2例血栓、3例非计划拔管、1例上肢肿胀,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而观察组只发生1例血栓,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并发生发生率为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乳腺癌PICC置管中,静脉炎多见于PICC置管后的7天,由于穿刺针、导管对静脉内膜及静脉瓣摩擦,导致血管痉挛及内皮损伤,炎症因子得到释放,血液粘稠度升高,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经过临床上相关研究发现,保持血液回流可预防血栓的发生[3]。在本文研究中,通过指导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进行握拳训练,利用重力使静脉血液回流,能够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同时,通过手腕部的训练,如手指屈伸、手腕转动等,不仅能够使手关节得到充分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上肢肿胀、血栓、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从运动方式上来说,握力训练只在同一平面做屈伸、平移运动,幅度小,且在患者耐受范围内,不会对导管的位置产生较大影响,在预防静脉炎的基础上,不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4]。
在本文研究中,将所有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常规处理及握力训练后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置管时间、平均舒适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分析可知,给予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握力训练可有效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