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想政治课活动型课程的设计

2020-12-08王莙雁

山西青年 2020年6期
关键词:单车学科过程

王莙雁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

当下学科核心素养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在德育为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如何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落实教学任务,成为当今全体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在课程结构发生转变的德育教学模式下,新课标将“社会活动”纳入政治必修课。打造个性化、创新型、趣味性、互动型课堂业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主流导向。从另一层面看,教学目标的实现也需要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相互融通。在过程中贯穿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内容,相辅相成,双向并驱。创设高效的新型活动型学科课程结构,成为推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主流价值观引领的必要手段和策略。

一、链接时代,活动导航成长

(一)革新传统教学模式

活动型学科课程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努力实现由“讲授型”政治课到,“活动型”政治课的转化,将教学内容和活动有机衔接,实现教学模式的革新。在传统的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学科本身理论性较强的性质的影响以及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学生学的生硬且被动,难以真正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创性,使得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有待考究。基于传统寻求创新,使教学境界进一步提升成为当下教育教学新趋势。

(二)创设活动型课堂

新课改的纵深发展,课堂教学已由偏重内容传授转变为关注过程引领和行知导引。从课程理念层面来看,活动型学科课程关键在学科课程的建构,即对这一教学模式的解读我们不能单纯地将其视为活动课程,其实质仍旧是学科课程。另一方面,从其实践层面来看,这一课程模式是将学科知识和社会活动衔接、整合,以活动为知识的载体,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活动成为授知识和学知识的桥梁和纽带。

就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外延看,新课程理念力求实现的是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即教学活动不只局限于课堂活动和学校活动而体现的是以教学内容为主线下的知行结合,引导探索为目的的学思融通,问题导向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在活动的路径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真正享受实践探究学习过程,使内容活起来,使活动有效化。

二、贴近学生,活动润泽人格

(一)教学过程紧扣学生

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准确把握活动型学科课程理念为前提,科学、合理地创设活动型学科课程。在新型活动型课程创设和建构的过程中,首先以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为基,科学合理的选取教学内容,将内容和实际素材进行整理研磨议题,确立议题,创设活动型学科课程。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从局部到整体把握学生的学习路径,力求在活动中完善学生人格。再次,发挥“双主”原则,即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组织者和设计者,更要发挥好引领作用。在活动型学科课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的在课堂中参与在课堂中收获。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不仅要敢想、还要敢问、敢说、和敢做,构建多元一体学习模式。在活动型学科课程中践行“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使理论知识真正落实到实践行为活动,学生将手、脑、口并用于探究学习活动中,使生硬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生动化、生活化,使知识更具人文理念,从而使社会的主流价值内化于学生心中。最后,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行为表现。学生在活动型学科课程中,基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索、解疑、反思。在一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思考能力也逐步提升,使教育真正的立足于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乐学、愿学。

(二)评价过程指向学生

在评价反馈环节,突出主体性,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中的行为表现为依据,结合核心素养目标的完成情况,再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为参考指标,进行多元的综合性评价。评价过程更加突出主体性。方式上采取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家校结合评价的方式实现科学的评价和反馈,有助于完善和改进教学。

冯建军曾说:“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我们要努力践行诗意地教育。”。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引领下,学生通过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深化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加贴近学生,密切联系学生,深入感知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增强德育效果,也践行着生命的教育。

三、牵引生活,活动提升品质

活动型的思想政治课在顺应时代进步的同时,也有助于将理论知识真正地扎根于我们的生活实际,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实现认知结构的升华。活动型学科课程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时事政治,挖掘生活资源、本土素材,结合学科知识创设科学的学习议题,再让学生以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核心议题学习为主要线索,在课内研究学习,课外探索实践,课内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使知识的学习、价值观的引领更高效。学生在合作、参与、体验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掌握了生活技能。学生更好地走进生活、贴近社会,在整个学习环节中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有利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课例展示:以厦门十中公开课进行“市场配置资源”这一课的讲授为例。

教学环节一:联系实际,提出议题。

授课内容:市场配置资源(课前教师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共享单车的相关资料)

活动型课堂内容主题:一辆单车的春天、夏天和冬天。

环教学节二:活动展开,强化辨析。

第一篇:引入生机盎然的共享单车的春天。教师引导学生回顾2016年共享单车的兴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共享单车兴起初期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再进一步提出预设问题:共享单车的资本是如何集聚的?市场需求量又如何?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和认识现状,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在议题的引入和活动开展环节,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极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课前探索实践过程中了收集了大量资料,为高效教学奠定了基础。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前活动结合学习内容不断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教学环节三:活动深化,展示交流

第二篇:共享单车的“夏天”——彩虹大战

教师引疑:指出2017年共享单车的“巨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课前搜集的资料分析在2017年共享单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积极发言,交流补充得出共享单车由于竞争无序,市场规则不完善带来诸多问题。

在本环节,教师引疑、引思、引言,学生们通过小组交流,代表发言。针对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交流、积极作答,发表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在这一环节生生合作探究、交流,不仅是对课前合作的深化,更使学生形成善于归纳总结的好习惯。本环节也使学生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深化认知。

教学环节四:梳理总结,拓展延伸

第三篇:共享单车的“冬天”——寒意袭来

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得出共享单车的后续发展情形。即:2017年下半年暂停投放、艰难生存、退市倒闭。引出市场配置资源带来的问题。

第四篇:共享单车,更需共治

学生从各个主体感悟其职能,深化认识,落实于生活实际,探求问题的解决策略。

分析:在前三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对共享单车的发展历程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学生也将课前学习活动和课堂学习活动相联系产生一定的理性认识。基于此,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学习。如:结合篇章一,引导学生分析在共享单车的市场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单车的生产和经营(引导得出市场配置资源的三大机制)。结合篇章二和三,引导学生思考,共享单车的发展过程中,体现了市场调节资源有哪些固有弊端。(引导得出市场调节资源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整体分析感知,为什么共享单车的故事里没有“秋天”。该环节再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敢想、敢说,最后再落实于导“行”,探究问题的解决策略。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将课前学习探究活动和课上的研究思考活动相结合,利用贴近我们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创设师生平等交流合作的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也促进生生的合作学习,共学共商。在情感认知层面,也实现对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认识不断提升,拔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之后,落实于解决问题。使理论落地,真正做到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提升了政治教学的效度。

新时代,新站位。我们应以高视位、准站位、新思维创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仅要拔高学生的知识理论水平,更要培养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以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主要目标为引领,创设有温度、有力度、有效度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努力使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勤思、务实,力求课程落实有效并落地有声。让我们站位于新的时代进程中活动、立足学生实际建构活动、融入生活情境开展活动,在高山仰止中争做好老师,真正地去发现人、培养人、成全人。

猜你喜欢

单车学科过程
【学科新书导览】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飞吧,单车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超学科”来啦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
共享单车(外四首)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