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舆情管理工作的思路与方法

2020-12-08万涵伊

山西青年 2020年14期
关键词:舆情舆论高质量

万涵伊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8年秋季传播学专业研究生进修班,北京 10087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人都是自媒体,信息以指数函数的速度爆发,如何做好舆论管控就成为当下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舆情管理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工作,即对公众意见和态度进行收集、研判、决策、处置、总结,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掌握,进行正确的引导。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也时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舆情。从国有企业员工层面看,他们主观反映了企业现实和现象,生产经营、领导作风、企业管理、收入福利等;从社会公众、主流及媒体层面看,对于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社会责任以及改革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评判。加大国有企业舆情管理力度,就需要正确、客观、科学地反映舆情信息,及时了解职工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及时掌握公众、媒体的看法、观点等,进而及早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便于及时调整国有企业的管理策略,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国有企业舆情管理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一)受国际和社会等复杂环境影响,国有企业舆情管理的形势非常严峻

根据《国资报告》“2018年度国资国企舆论分析报告”披露的内容看,2018年中央企业重大负面舆情事件为161件。一方面,国资国企的意识形态话题较往年有所增加。国有企业在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占主流的国际话语体系框架中,被描述成为“不公平”体制的获益者。比如在中美贸易摩擦系列舆情中,国有企业被视为国家资本主义的代表,在国企民企关系讨论上,“国进民退”、“国企垄断”等言论又开始甚嚣尘上。另一方面,少数国有企业个体舆情,引发舆论关注国企体制机制等整体话题。2018年,一些国企舆情引发公众对国企用人机制、国企合规经营、市场化薪酬激励制度等方面的关注及讨论,舆情负面属性突出。网友评论中,涉及国有企业用人体制机制等话题反复出现,使传播突破单一国有企业的范畴,上升到整个国资国企层面。

(二)国有企业舆情管理工作机制和制度不健全

目前尚有部分国有企业舆情管理体系建设不健全,舆情管理机构不专业或不成系统;舆情预警、调查、分析和应急管理机制缺乏;由一些不专业的职能部门兼职舆情管理工作;人工监测等现象,导致很难达到事前预防遏制、事后有效处理的目的。另外,很多国有企业关于舆情管理工作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面对突发事件、负面曝光信息,舆情风险、级别认定不清,应对预案真空,舆情处置不科学,最终错过舆情处理的“黄金期”,从而导致舆情危机。

(三)国有企业舆情管理队伍建设不足

尽管在近几年中,国有企业舆情预警和舆情管理的人才队伍逐渐壮大,但数量仍然不足,且结构性矛盾较突出。一方面,越到一线单位,专业人员越是缺乏,他们获取法律和专业知识的渠道比较单一,习惯用传统方法处理矛盾纠纷,加上不能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培训机会,薪酬水平同市场化企业差别较大。另一方面,国企舆情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这不但不利于舆情危机的化解,反而在舆情处置过程中存在因工作人员处置不当造成的舆情“次生灾害”风险。

二、新时代国有企业舆情管理的新要求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在会议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的讲话精神是国有企业做好舆情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舆情管理对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2016年10月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在国有企业深化舆情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道路上,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的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企业集团对舆情管理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要通过加强和完善国有企业舆情管理机制,化解舆论危机、树立正向舆论导向,成为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

(二)找准攻坚目标,明确新时代国有企业舆情管理的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密围绕国有企业新时代改革发展党建战略,深化国有企业舆情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舆情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一)建立健全舆情监测监控机制

1.建立健全舆情的监测、监控、应对机制。在国有企业中,对舆情监测实行专人专岗负责制,利用人工舆情监测手段和互联网舆情监测工具相结合,对舆情开展全面收集工作,对国内外网站、论坛、微信公众号、主要媒体、行业报纸杂志等进行全方位巡查。舆论监测负责人要做到每日记录舆情检测情况,做好定期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确保重大舆情“24小时内”发现,以保证下一步的应对策略,把握好舆情“黄金期”。建立舆情应对机制,联合各种资源对舆情事件产生的影响进行消除和引导。

2.制定舆情等级划分制度。根据“关注性”、“时效性”、“重要性”等内涵标准和“网站载体权重”、“内容版面权重”、“意见领袖权重”、“样本数量权重”等外延标准,划分舆情等级。根据舆情分级、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施方案,做出应对策略。对可能诱发突发舆情的行为,建立预警档案,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做好应对准备。

3.规范舆情处理流程。利用互联网舆论舆情监测工具、建立网络搜索关键词库、关注指定网站、媒体、行业报纸杂志等,明确企业在社会舆情中的状态,详细记录和分析当天的舆情信息,动态跟踪、分析研判涉及本企业的舆情信息,确定舆情等级,及时发出网络舆情预警,根据舆情应对机制做出相应措施,纠正应对网络上关于企业的负面舆论影响。定期组织人员召开舆情研判例会,为部门危机公关或品牌形象营销提供数据依靠。

4.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舆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培养学习能力强、业务能力强、道德品质高、心理素质硬、工作干劲足的新闻舆论人才队伍。同时,要改进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国有企业舆论管理人员的活力动力。

(二)建立畅通的信息诉求渠道

1.与时俱进,利用网络快速、便捷的特点,为民众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企业平台。一方面开展“合理化建议征求箱”、“网上举报信箱”等工作,广开言路,广收民意;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民主生活会等组织活动,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依靠领导班子自身力量解决矛盾和问题。

2.健全企业内部激励体制,重视内部职工建议。做好企业文化宣传工作,提升职工归属感。明确职工的权利和义务,从速从快解决职工的举报信息,制定调查方案,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加强正向舆论引导,传递阳光透明的国有企业整体形象

1.坚持“三贴近”,肩负起国有企业的三大责任。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要做到深入基层,深入第一线,走进群众实际生活,走进群众心灵世界,积极贯彻落实“三贴近”的重要方针政策。更要担当政治责任,践行高质量发展使命;担当经济责任,打造高质量发展动能;担当社会责任,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勇担政治、经济、社会三大责任,以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倡导“短、新、实”的文风,树立国有企业美好形象,夯实新闻舆论的群众基础。

2.把握大局,做好企业正面宣传。国有企业要发挥国有企业优势,利用媒体宣传和公益活动等措施加大正面舆论宣传力度,树立大局意识和中心意识,发挥好“耳目”、“喉舌”作用。加强信息收集和舆情监控力度,高度关注、及时汇报舆情中敏感性、倾向性问题。关注职工队伍的心理诉求,协助企业维护职工队伍团结稳定。

3.创新方法,提升企业“第四媒体”的正面形象。随着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国有企业要自觉适应新形势,注重增强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针对性。根据网络舆情的新特点,舆论引导内容应做出相对应的调整。

四、总结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做出专门部署,强调要“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并提出明确要求。这充分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思想文化领域制度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国有企业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决定》精神,加深对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的理解,自觉落实到舆论引导工作实践中,不断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舆情舆论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