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

2020-12-08王广颖

山西青年 2020年14期
关键词:伦理道德科学技术伦理

王广颖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一、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含义与关系

(一)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含义

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科学”与“技术”的复合概念存在,“科学”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规律与客观事实的知识体系以及相关的活动。“技术”则包括生产技术与非生产技术,通常是指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与手段。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当今社会,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的关系日益密切,融为一体,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

伦理道德同样是“伦理”和“道德”二者的结合,“伦理”是指人们处理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行为准则。“道德”则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诚实与虚伪、公正与偏私等情感、观念与行为习惯,并依赖社会舆论及内心引导的人格完善与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规范体系。伦理道德这种社会意识,将善作为它最终目的。

(二)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

关于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关系,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来看,应该是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方面,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都有各自的含义与涉及的相关领域,二者相互区别;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为伦理道德提供物质基础,促进了它的发展,使伦理道德更好地适应科学和时代的需要;伦理道德不断引导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其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使科学技术更好造福于人类。当然科学技术的不正当使用也会抑制伦理道德的发展,伦理道德的不正当引导也会背离科技原本的意志。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冲突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作为历史发展的重要变革力量,创造出了璀璨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结构和整体面貌。但它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并带来了消极影响,向人类伦理道德提出了挑战。伴随科学技术反作用的出现以及伦理退步、道德缺失,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人们对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注日益高涨。基因编辑技术、网络、人类基因图谱、克隆等,都对科技与伦理的关系提出了尖锐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更仔细深入的考量和反思。

例如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该实验直接应用于人体修改CCR5基因,使得基因突变,从而关上HIV病毒感染的大门,但此种基因编辑技术并非能完全模仿CCR5基因的特异性缺失,还会对婴儿健康产生些许潜在的威胁,CCR5基因突变还会提高其他病毒感染风险以及癌症等的发病率。这种危险的实验应用于人体,严重违背学术伦理和道德规范,且其犯错的后果却没人可以承担。

还有克隆技术的产生,使人类能够打破种属的界限,进行基因操控,改动物种的基因结构及机能。但是从伦理道德视角来看,克隆人改变人类血脉亲缘,打破传统生育模式并触及人类生育概念,直接干预到了人类自然发展。这些冲突比曾经生命技术带来的冲突更加严重和深刻,社会秩序变得更加紊乱。

再如现在有许多的网络黑客,他们无视道德伦理的约束,利用其精湛的黑客技术,侵入别人的电脑,窃取他人隐私、家庭信息、银行账号密码等;更有甚者还可能入侵国家军事情报机关的内部网络,窥探军事机密,造成社会混乱,威胁到国家的安定。

科学技术从未像现在这样对国家前途命运、人民生活福祉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它向伦理道德提出的全新挑战也一直活跃于眼前。

三、如何应对科技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

由科学技术引发的违背伦理道德的事件依旧在上演着。爱因斯坦曾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如何正确的运用科学技术,使其朝着向上向善的方向发展,营造良好的伦理道德环境成为我们亟需思考的问题。

(一)个人如何应对科技引发的伦理道德风险

从个人角度出发,人们应该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正当的科技伦理意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体系,同时要将传统伦理道德领悟,并融会贯通,并发挥自己在生活中对伦理道德风险的监督作用。用整体性思维武装自己,善于思考,增强自身在社会存在中的主动性。

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伦理学工作者,不能坐而论道,要将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运用伦理学的方法和理论进行研究和分析。正确看待科学技术所引发的种种问题;要关注科技发展的现状及其最新进展,了解并研究科学技术领域中出现的伦理问题,与科学技术工作者共同探讨当代科技应发展什么、如何发展,从而使科技伦理学的研究更切合科技发展实际,使其发挥更大作用,实现其应有的伦理价值。

在科学技术的研发过程中,科研人员应严格遵从社会伦理道德以及采用整体、系统、全面的研究方法;也应紧跟政策,调整心态,进一步增强科技伦理意识。科研人员应该明白,科技伦理不是研究的障碍。伦理加强、道德规范能更好地推动科技发展,反之,伦理问题频发则会使整个科技界受损。

在科学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也要不违背伦理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高度的生命德性意识和伦理使命感的人,同时应遵纪守法,绝不肆意用自己的技术去做伤害他人的事,也防止科技异化,不至失去人的主观性,使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不相违背。

(二)社会如何应对科技引发的伦理道德风险

从社会方面来说,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发扬科学精神,引领道德风尚。要提高公民知识素养及社会伦理意识,定期开展科学精神宣传活动,使社会成员了解科学技术的作用,并正确认识其积极和消极效应,理解科学技术与道德伦理的关系,发挥社会公民的力量,去自觉抵制违反科技伦理的实验研究,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企业部门中,要加强企业科技伦理方面的文化教育,使员工理解、认同并贯彻企业文化;并且增强企业的社会伦理责任感,对社会中的伦理道德风险,明确立场,表明态度;完善企业内部的科技伦理规章制度,严禁有违反道德伦理的科研出现;对于投资的科研项目审慎选择并进行有效监督,使得其不与社会伦理相违背。

只有社会各团体之间齐心协力,共同发力,才能充分发挥社会对科学研究的导向作用,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三)国家如何应对科技引发的伦理道德风险

对于国家来说,应该从德治和法治两方面入手,应对科技伦理的风险。

首先,从德治来说,增强意识形态的工作领导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全体人民在道德观念、科技理念上紧紧团结;要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提高正确舆论的指引力、影响力、公信力,使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使科学技术朝着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方向发展;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与法律一道促进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使道德伦理的要求在科技研究的过程中得到切实遵循,使科技梦想的实现远离违法犯罪。

其次,从法治来说,科学技术的运作离不开法律的约束,以法律为准则规避风险是科技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通过体制机制建设杜绝违背科技伦理的行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建立系统化体系化的法律法规制度,使科技伦理工作有法可寻,有法可依;其次,建立健全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做好监察工作,开启群众建言献策的监督渠道,使科技伦理受到行政、司法和社会舆论的广泛监督,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最后,建立科学严谨的审查制度,切实做到事前认真审批、事中有效监督和事后跟踪回访,对科学技术的研发和使用过程都不能懈怠,将科学技术的伦理道德风险扼杀于摇篮之中。

德治与法制二者相辅相成,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对维持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治理合力,应对科技伦理风险变得尤为重要。只有德治与法制、思想与制度相统一才是解决科技伦理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猜你喜欢

伦理道德科学技术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二郎神形象转变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