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对我国高校的指导意义
2020-12-08刘帅
刘 帅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早在革命时期,我国就创办了一系列的大学和组织来学习理论,比如在此时期创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俄文分队就是如今的俄语专业在全国首屈一指的黑龙江大学。这些学校和组织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作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培养了许多拥有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的优秀青年战士和革命同志。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思想力量和祖国的伟大革命实践,吸引着越来越多饱含救国精神和振兴中华理想的优秀青年加入我们,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
现如今,我国大学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发展高校教育事业,汇集了众多优秀的高素质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员,孕育了众多为祖国和人民牺牲奉献的栋梁之才。时至今日,我们无不深切地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力量和理论深度的伟大之处,使我们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和信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无不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密切相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紧密相连。现在,伟大的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世界的国家和人民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对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深入落实我国的高校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我国高校教育必须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从高校实际出发,运用结合马克思主义来为新时代我国高校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为新时代青年注入新的思想活力。同时,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的指导地位,而且要深入落实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时刻牢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定立德树人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努力。同人民的社会实践结合,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成为教育大国,培育出一大批有担当、有理想的爱国青年,为祖国的建设和人民的幸福奋斗一生,让青春拥有闪亮的颜色。
(二)是发展中国特色教育的必然要求
高校对我国青年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为什么培养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是我国教育的根本内容,在大学教育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一直以来贯彻的不变的信条,继承发展,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入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中,不断增强高校学生的思想建设、理论深度和人格修养,培养一批高素质优秀青年,积极投身祖国的建设。
二、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高校思想教育的指导思想
我国高校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不能动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校,办学的根本目的是大力培养我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是坚定地马克思主义者,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力量。我国高校的教育思想是与时代同行的,不断继承和进取的,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始终没有变,一直伴随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下,走属于自己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在高校政治建设中的地位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成果越来越显著,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进课堂,进书本。无论在任何时期,都要牢牢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坚持正确的方向。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要始终从思想上坚持把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摆在首要的位置,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校的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人和发扬人。同时,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校的一项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密切相连,为当前我国高校师生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开展确立了根本依据。我国大学要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教育引导、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进驻到教学的全部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我国高校是一个让我们求知和学习传播社会主义真理的一个场所。高校要把坚持做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指导地位。尤其是要筑牢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认识和学习,对发展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着重要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纽带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它不仅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国家和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强有力的思想支撑。高等学校政治教育要努力成为人民群众沟通和弘扬运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平台,让广大师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提高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深化高校对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的必然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基本认识,为我国学生素质增强和全方面发展打下了牢固的理论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填充了我国高校的思想底蕴和理论深度
马克思主义以实现人民解放和维护人民利益为目标,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解放全人类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为世界各族人民的解放和自由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者的目标和使命,也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我国高校是培养众多有利于国家和人民发展的优秀人才的高校,培育一代又一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和贡献终身的有用人才。这个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工作起点,也是必须坚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要把我国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积极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历史知识培养和社会主义实践理论中的各个过程,教育和学习过程中都要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来进行。
(一)马克思主义为我国高校大学生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意义、价值、态度和目的的看法。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和行动指南,它以事实为依据,实践为标准,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对于大学生来说,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去认识和解答社会问题和困惑,落实到大学生的人格完整和道德修养上去,真正做到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来指引人生观,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如果没有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无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容易被错误的思想观点误导,脱离实际,忽视历史和客观规律。
(二)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和传承者
首先,我们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学习马克思主义,增强“四个自信”,立志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伟大时代精神,在广大青少年中心中牢牢地扎根,热爱和拥护伟大祖国,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为祖国和人民奉献终生。
其次,不断增强个人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时刻求知问学,增长自己的科学见识,丰富自己的学识,在明理知事的科学道路上不断前进。加强思想品德的自我修养,自觉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成为有理想、有品德、有灵魂的新一代“五好青年”。
在未来的工作中,也要培养自己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职业精神,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历练敢于拼搏的职业担当,不怕苦和累的职业素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保持良好职业状态、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拥有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挖掘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工作中保持创新意识,做到问心无愧、自强不息。
最后,我们也要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客观地面对社会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时刻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的方法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马克思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曾经明确指出:理论和思维的真理力量要通过我们的实践来加以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在面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中,勇敢面对,才能彻底地击败各种歪曲马克思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言论,发挥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思想力量,从而捍卫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话语权。
在全国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全国代表大会上的一次重要讲话上曾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我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的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的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这句话铿锵有力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对中国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直以来,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在深入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我国高校的全体师生再次深刻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不仅树立了实事求是、求知好问的思想观念,也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使命感和信念感,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引下,我国高校的广大师生再次明确了学习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汲取了理想和信念的精神力量,坚定了自身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