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邯郸会议对人民负担与战争供给矛盾的解决

2020-12-08蔡非池

山西青年 2020年14期
关键词:邻区战争财政

蔡非池

河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24

一、大兵团作战面临的困难及矛盾

在解放战争即将转入全面反攻,大兵团作战的背景下,为了取得战争胜利,军队人数、装备和后勤保障水平都必须大大提高,这样一个近代化的大规模的战争需要和收入水平低下的贫苦人民的负担之间的更加尖锐的矛盾要如何解决,就显得非常重要。没有一个长期的、持续可发展的解决矛盾的方案,就难以支持最后的胜利。

下面是1945年到1947年北方五个解放区负担脱产人数(其中2/3至3/4为军队人员,其余为地方党政人员)的变化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日本投降前夕,这五个解放区脱产人员不过90万,约占当时解放区总人口的1.5%,1946年3月增加到138.5万人,比日本投降前夕增加53.9%。最多时达202.5万人,比日本投降前夕增加125%,占当时总人口的2.53%。1947年夏,刘、邓大军,陈、粟大军,陈、谢大军相继南下,北方五个解放区的脱离生产人员减至160万,但仍比日本投降前夕高出77.8%,占总人口的2%。这是按总人口计算的,如果按负担人口计算(负担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因为一部分敌我交错的地区要两三个人折合一个负担人口),则1947年12月脱离生产人员的比例要达2.5%。

另一个问题是,解放战争时期脱产人员的供给标准也比抗日战争时期提高了许多。以晋察冀边区为例,1942年、1943年,每个脱离生产人员的供给标准折合小米7石(每石小米160市斤),1946年增加到14石,1947年增加到28石。解放战争时期的供给标准是抗日战争时期的4倍。

支持这样大的消耗主要是依靠解放区农民缴纳的农业税。当时农业税收入占解放区财政收入的比重,晋冀鲁豫占74.9%(1947年)、79.8%(1948年);晋察冀占76%(1948年);晋绥占73.2%(1947年);山东占50%至66%。这些解放区除解放战争后期外,当时只拥有一些小城市和少数中等城市,而这些城市在战乱中经济萧条,征税有限。只有东北因拥有若干较大城市,农业税比重较低,但仍占39.7%(1947年);41.8%(1948年)。当时的农业税,以粮食缴纳为主,大约百分之七八十,其余以棉花、油料、饲草或现金缴纳。

二、纠正错误思想

(一)所谓“仁政”

在财政工作中,有些人不顾战争需要,单方面强调减轻百姓负担,施行所谓的“仁政”,这样就犯了好心办坏事的错误。毛泽东同志说过“如果抗日战争不胜利,所谓‘仁政’不过是施在日本帝国主义身上,于人民是不相干的。反过来,人民负担虽然一时有些重,但是战胜了政府和军队的难关,支持了抗日战争,打败了敌人,人民就有好日子过,这个才是革命政府的大仁政。”

在解决问题时,单凭感性认识或者感情用事,只顾一时意气用事,忽略了事物发展的整体和全局,只看到片面的利益,只考虑局部而忽视全局,这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应该全面分析,从长远出发,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考虑事情,为了长久的利益而做出短时的忍耐是值得的。另一方面,在增加人民负担的同时也要慎重的考虑人民的负担能力,不能超出人民负担的极限。

(二)重财政轻经济

在财政经济工作中,许多人只看到了财政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了经济工作,把精力只放在财政收支问题上,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经济这个基础就解决不了财政困难。经济决定财政,只有经济发展起来财政才会充裕。“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

三、人民负担与战争供给矛盾的具体解决措施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指导

在解决矛盾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指导,要掌握正确的理论知识,这样就能少走弯路,更快更有效率的解决问题。“在革命斗争中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知识,就能预测革命的前途,就能够在事先很好地做准备工作,就不至于走错路,碰太大的钉子,使革命遭受损失,总之,就是能够正确指导革命运动。”在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指导,要掌握正确的理论知识。

独立自主、长期作战的思想。政治的独立自主要靠经济的独立自主来保障,经济不独立最终政治也被会控制。“去年政协决议公布后,我们曾经一度把独立自主的思想模糊了。如在生产建设中认为手工生产绝不能与机器生产竞争,因而甘心依靠外货,放松了对我手工生产的保护政策;如在贸易政策中放松了对外贸易的强有力的管理,实行自由贸易,解除了自己的武装;如在货币政策中准备放弃阵地,不作长期打算,有些地区不下决心驱逐蒋币,不下决心摆脱蒋币对我们的影响;如对美货倾销抱着恐怖态度,认为无力抵抗,有些公营商店不去经营土产,而来推销洋货。”经济上的独立自主,政治的独立自主才有基础有保障。开源节流争取财政收支大体平衡,发展群众生产,从发展经济来保障战争供给。

依靠农民、为农民服务的思想。日本投降后,有些同志进了城里就丢掉了过去走群众路线的好习惯,就忘了农村,这必然会脱离群众到处碰壁。“我们的财政经济工作必须依靠农民,并为农民服务,掌握群众路线,照顾群众的经济利益。如生产建设必须特别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村手工业的发展;金融贸易工作必须为农民服务,为农业生产和农村手工业服务。如组织变工互助必须由群众自愿参加,民主管理。解决财政论难也要大家负责,依靠群众,特别依靠农民。”

照顾整体的思想。克服山头主义、本位主义思想。团结就是力量,本位主义思想会削弱抗战的力量,犹如一盘散沙难以形成大气候。“过去有些同志采用对敌斗争的办法对付邻区,如用禁令限制邻区物资交流,并对邻区物资征收出入口税;如没收邻区货币,强压邻区货币比价;如对邻区采购不是采取协助态度,而是采取商人态度企图从中获利。”这次会议要求,“邻区物资交流应与内地贸易采取同样政策(如须通过敌人封锁,则须采用适当措施以免走私逃税);邻区货币互相支持;并在财政上作互相调剂,协助贫瘠地区,避免苦乐不均现象。”

(二)多方开源,减轻人民负担

开辟其他财源。过去有的地方把农业税以外的其他税捐当做“苛捐杂税”,不重视起来,这是不对的。其他捐税对生产发展影响较小,也是应该开辟的财源。其他的收入中,包括各种捐税和统销专利润,主要的有“进出口货物税,内地产销交易税,烟酒税,契税,营业税等。”

取之于己。就是机关部队生产自给。过去几年陕甘宁边区在这方面很有经验,有些部队甚至做到完全生产自给。但是因为战争环境,完全做到生产自给也是有困难的,而且把握不好容易产生各种弊端,例如产生投机贸易造成市场混乱。各地多已开始整顿部队机关生产,严格按规定执行。

取之于敌。就是通过战争缴获的物资来解决一部分财粮供给困难。“如最近晋南战役缴获归公的有粮食3万石,食盐15万斤,棉花20万斤,子弹180万发”“我们现在的后方是在前线,主要的军火资材取之于敌”。把战争缴获物资好好的接收利用起来对解决财政困难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大会要求组织委员会负责接收缴获物资,并在军队中进行教育,克服本位主义思想。

清查资财,动员献粮献物献金,拿出过去的积蓄来支援战争困难。过去部队机关打埋伏、埋藏粮食物资的现象很严重,这些物资粮食不能好好利用,甚至由于经手人员调动,都无人问津被人遗忘了。这些物资必须清查出来,做到物尽其用。机关部队过去建立的家务应该部分的捐献出来,用以解决财务困难,帮助渡过难关。过去贪污所得如果主动献出一律免除处分,否则一经查出则要接受纪律制裁。

增加货币发行,暂时解决财政困难。在因紧急情况财政困难完全无法解决时,可以用增发货币的办法来暂时救急,但不能长期依赖。因为增加货币发行而不投资生产,仅仅用来弥补财政亏空,会造成投机囤积,物价高涨,将使财政困难更加严重。在战争困难、地区缩小的时候,更不能滥发货币,否则易引起恶性通货膨胀,财政经济陷于崩溃。

精简节约,减少浪费。就是要厉行精简节约,减省财政开支。精简一方面要考虑人民负担一方面要考虑战争需要。“一般来讲,脱离生产人员如不超过总人数的2%,我们可以有力量来负担。如果超过2%,那就比较困难。如果超过3%,那就很难单靠普通开源节流办法所能完全解决,必须依靠友邻区的援助,或靠其它特殊来源才能克服困难。平原比山区负担能力要大一点,战争时期比和平时期困难要多一点。”

(三)坚持正确的负担政策

在扩大财政收入时,必须慎重的计算人民负担能力,在当时的农业生产水平下一个农民每年究竟能够负担多少粮食。根据晋冀鲁豫研究,“一般年景每人每年至多可以负担小米4斗2升至5斗(市斗,柴草在内),约占其农业收入的15%。”各地土地多少不同,肥沃贫瘠状况不同,生产条件也不同,年景丰收欠收水平也有很显著的差别,所以最高负担标准应该经过调查研究,因时因地各自规定,按照各地情况研究,(特殊矛盾)农业负担不超过其农业收入的15%,农民不至于感到负担过重。在土改完成后,农业负担政策按照新的情况加以修改,制定了四条政策,扩大负担面,免征点可以考虑取消。

猜你喜欢

邻区战争财政
自动邻区优化技术共享网络中应用研究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被风吹“偏”的战争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他们的战争
小震调制比在宁夏及邻区映震能力的研究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从中国西南及邻区看亚洲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