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创新创业教育与培养卓越医学生的融合*

2020-12-08罗丹琦汤晓亮

山西青年 2020年14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卓越医学生

路 博 罗丹琦 汤晓亮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黑龙江 大庆 163319

结合相关资料可以发现,各大高校应当紧跟时代的发展,加快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队伍。基于这种状态之下,实现两者的高度融合就显得格外重要。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围绕着创新创业教育与培养卓越医学生的融合展开论述,供相关人士参考与借鉴。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培养卓越医学生融合的意义

(一)主动响应时代的呼唤

现阶段,主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促进我国发展战略的必经之路。医学院校在我国卫生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应当将创新创业培养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不仅如此,在医学人才的培养上,为了加快医疗卫生改革的脚步,推动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医学院培养卓越医生也是教学的重点。

(二)促进学生及医学行业的发展

基于教育理念日益加深的背景之下,社会对人才的判断不只是看中学历水平,而是重视学生交际能力、决策能力等相关方面。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期间,创新创业教育在其中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除此之外,为了加快医学行业发展的脚步,相关学校只有主动向社会输送诸多卓越医学生,才可以将本校专业影响力加以提升,继而得到大量的教学资源。

二、高等医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与培养卓越医学生融合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定位,梳理体制机制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来说,其存在一定的繁琐性,主要涵盖以下几个部门:一是教务部门;二是科教部门;三是后勤部门等,无论哪个部门来说均无法单独完成某一任务,所以高校应当采取制度的方式减少对此项工作的片面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把培养卓越医学生当做核心内容。针对学校相关管理者来说,其也应当对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加以明确,对校内各种资源加以整合,继而衍生出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结合相关调查可以发现,“培养卓越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医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应当在全面了解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与之相匹配的支持性政策,同时还要将目光放在此项工作的上面。虽然医学院校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出色出彩还应当处理很多问题,然而只要从自身特色等方面入手,就今后的发展动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查略,积极创建医学创业教育特色,此项工作就必然能在医学院校中“开枝散叶”。

(二)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增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同感

如果想要令创新创业教师在医学教育领域中“开枝散叶”,那么就要转变思维定势。这是因为只有打破了思想的禁锢才能迎来行动上的解放。在最近几年里,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医学科技的日益完善,对相关院校在经营期间的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单单是由于医学教育决定着医学领域是否后继有人,还是培养此类人才的“孵化器”。基于新状况、新矛盾在当今社会中日益增加的背景之下,倘若继续墨守成规下去,那么不仅不能紧跟时代的脚步,而且还会阻碍到高校与医学生自身发展的机会。就医学生而言,其应当从根本上强化学习的积极性,并自然而然地接受世界观的改造,以便可以从狭窄的空间中“走出来”。从客观的立场出发来讲,学医最忌讳停滞不前、按部就班以及知识的死记硬背,思想不前卫,行动就会懈怠。所以这就要求医学生要勤于练习,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并且还要学会触类旁通的本领,在遇到困难时要勇往直前,不退缩。就相关管理人员来说,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妥善解决以下几种关系:一是解决眼前和长远的关系;二是解决宏观和微观的关系,尽可能减少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形式化,使之转变成形象工程。应当保持一颗清晰的头脑,用最饱满的热情为此项教育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配套方案,并在综合测评等相关方面向工作期间表现优异的人才适当倾斜。就社会层面而言,用人单位以及高校应当在实际招聘期间对此类人才的综合能力进行充分考虑,相关部门需要主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扶持政策,并将相关监督政策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三)依托“多元化”,解决专业师资存在的缺陷

如果想要有效解决专业师资存在的缺陷,那么就要立足于提升医学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水平之上,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并辅之以相关配套机制。通常情况下,这些计划可以包含以下几种:一是创新创业导师培养计划;二是创新创业教师福利待遇提升计划;三是创新创业教师考核和晋升制度等。从相关医学院校的角度出发来讲,其需要建设以专业教师为主、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融合的师资团队。就专职教师而言,其在整个师资队伍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这就要求其不但要拥有与之相匹配的理论功底,而且还要具备多年的实践经验。不只是这样,相关院校还应当予以资金方面的支持,支持一些业绩突出的教师深入到相关单位中,目的是为了促使他们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此外,还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内邀请校外专家等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这一职位,以此来实现学校与社会资源的科学整合。

(四)内外联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关于创新与创业的课程还寥寥无几,除了药品营销、医事法学等相关专业开设了某些课程之外,不少专业涵盖的创新类课程还是以选修课的方式呈现出来,可见这与我国对人才的需求相违背。如果想要解决上述问题,那么就要远离对就业指导课的依赖,并在此基础上令以下几种课程与创新创业类课程处于互相渗透的状态:一是专业课;二是实验课;三是通识课;四是人文课,加快教学改革的脚步,强化与转变教育理念,对考核评价体系加以优化,尽可能把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整个环节中。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来讲,医学本身就存在较强的实践性,所以这就要求医学院校要在充分结合自身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主动构建以创新创业为内涵的第二课堂,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组织学生主动加入到实践活动当中,在具体实践期间磨炼心智,医学生还应当将目光放在临床实习的学习上面,以便可以协助他们深刻体会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不仅如此,还应当构建与之相匹配的实践教学平台,这是因为该平台的构建与卓越医生培养目标是否实现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医学院校要依据实际状况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对实习生考核制度以及管理制度加以优化,和医院互联一起建设出最为适宜的临床实习基地。与此同时,还应当和当地政府、企业等保持良好沟通,并在指定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加入相应的活动,尤其是高校和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联手举办的科研创新项目,不单单可以在无形当中令他们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而且还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三、结语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培养卓越医学生的背景之下,相关院校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加快两者融合的速度,以此来顺应时代的脚步。本文首先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培养卓越医学生融合的意义,然后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一是明确定位,梳理体制机制;二是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增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同感;三是依托“多元化”,解决专业师资存在的缺陷;四是内外联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卓越医学生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云南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