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的思考*

2020-12-08李姗姗

山西青年 2020年14期
关键词:团支部团干部团组织

李姗姗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理学院,北京 100083

一、加强基层团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高校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紧紧围绕为党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基层团支部作为高校共青团开展工作的基本单位,在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团务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当前校基层团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将基层团支部建设推向新的台阶。

二、当前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团员管理不规范

团员档案是团员信息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团员档案主要包括入团申请书、入团志愿书和团员证。在团组织关系转入大学的过程中,部分同学存在两书一证丢失的情况,还有个别同学未满14周岁便已经入团。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一般情况下不被重视或者得不到充分解决。

在《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下发后,我校根据北京团市委的总体部署,对“共青云”系统进行推广,实现所有团组织、团干部和团员的全覆盖。但是系统里的团员信息不足够丰富,不能很好的了解团员的个性素质信息,同时,面对团员系统的动态更新不及时,很多毕业学生、转专业学生不能及时完成团组织关系的转出与转入。

(二)班团一体化落实程度不够,合力不足

共青团和教育部印发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班团一体化”建设,希望可以形成以团支部为主导,班委会为主要执行机构的一体化工作模式[1]。但各基层团支部在落实政策过程中,并没有取得很好的实效,工作中,时常泾渭分明,缺乏沟通,班团分化依然存在。同学们普遍认为,在班级建设中,支部委员会发挥作用较小,甚至在部分同学心目中,团支部委员的地位是低于班委的,团的工作只是对于班级工作的一个补充。

(三)团员归属感不强,团支部活力欠佳

高校相较于大多数高中来讲,学生投放能量的场所不单有班级,还有各类社团、团学部门等,班级的概念在大学期间受到了弱化,由此,在班级的基础上建立的团支部就更难使同学们找到归属感。团支部开展活动受到了比较大的阻力,再加上,活动内容不足够吸引同学们,导致了团支部活力欠佳,团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

(四)对团员青年思想教育作用发挥不充分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参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共青团的核心使命任务。但面对新形势新发展和新挑战,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有效覆盖面仍有较大差距。基层团支部委员首先没有认识到团支部对青年思想教育引领的使命和职责,选择被动的对支部团员开展党团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团员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不能很好的创新引领和学习的途径,使得对团员青年思想教育陈旧老套,难以满足团员青年的需求。

(五)团组织生活不健全

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团组织生活流于形式的现象,对于“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不到位,有些团支部随机召开民主生活会,并把团支部的民主生活会单纯的理解为政治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团员间的批评和自我批评[2];有些团支部的活动过分偏重娱乐性,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领;甚至有些团员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团组织生活。

三、加强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的措施

(一)健全制度建设,完善考核激励

1.基层团支部考核办法制定

共青团的各项活动均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的,从机制上说,团组织和党组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3],所以要加强基层党委对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指导,不断提高基层团支部建设机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在高校层面,我们要制定基层团支部工作考核办法,每年对表现突出的团支部进行表彰激励。例如,面向全校基层团支部评选红旗团支部、先进团支部、优秀团支部、活力团支部等,评选优秀《团支部活动记录手册》、优秀团课、十佳团日活动等,并面向全校开展团支部活动风采展示,树立典型,以营造学赶比超的良好竞争氛围,将基层团支部的建设推向新高潮。

2.推优入党制度建设

2019年9月,共青团中央印发了《共青团推优入党 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明确指出,推荐优秀共青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是党赋予共青团组织的一项光荣任务,是实现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根本途径。各高校应根据《共青团推优入党 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要求制定相关的团员评优机制,对各位团员进行评议、考核及推荐。推优入党工作中,应该加强对综合素质以及能力的考量,不再简单以成绩作为衡量标准,要向党组织推荐政治思想上先进,道德品行上先进,发挥作用上先进,执行纪律上先进的优秀团员,并在学校范围内对优秀团员事迹进行宣讲,增强团员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二)纯净团员队伍,提升团干部的业务素质

团干部在高校基层团支部工作开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担负着对团员教育、管理、服务和监督等职能,团干部的综合素质也直接决定着团支部建设的质量以及活力。在团干部选拔的过程中,要秉承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通过明确的选拔准则和选拔方式,使有热情、有能力的同学加入到团支部委员中来,加强对团干部的培训和考核,不断促进团干部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以创新团日活动开展为契机,充实团支部建设内容

团日活动是强化团支部“思想阵地”的有力抓手,当前高校基层团支部的团日活动团员普遍参与度较低,内容死板,形式单一,主要倾向于开展三类团日活动,第一类是按照学校或上级党团组织的要求,灌输相关政策理论知识;第二类是借助重大节日的时间节点开展,例如“学雷锋”主题团日活动、“一二·九”主题团日活动等;第三类较偏重娱乐性,大多以团支部内部或者团支部之间的联谊为主。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创新团日活动的内容与开展模式,充分听取团员的意见,从团员中来,到团员中去。办团员喜欢有实效的团日活动,充实团支部建设内容。

1.发挥学院团委的主观能动性

学院可打破自然班级建立团支部的惯例,根据院系特点,尝试以专业、实验室、导师制为单位建立团支部,尝试结合专业开展特色团日活动,例如,数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举办“数学文化漫谈”团日活动,或者结合学业辅导开展“Help You&Me”互助类的团日活动;也可以在学院层面开展“大”团日活动,由院团委牵头,针对各年级的学生特点和关注点开展沙龙、分享、经验交流等形式的团日活动。

2.党日活动与团日活动结合

尝试将党日活动与团日活动相结合,例如,“两学一做”主题党日活动与“一学一做”主题团日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引导团员不断向党组织靠拢;例如在全党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同时,在青年团员中开展“不忘跟党初心,牢记青春使命”主题团日活动,丰富团日活动内容的同时,在活动中实现党团共建。

3.开展项目式的团日活动

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团组织的自主性,通过项目申报-结题汇报-效果评价-奖励评优等流程,使团支部有更强的动力创新团日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仅锻炼了团干部的组织策划能力,还进一步加深了团干部之间的合作与凝聚力。也可以在立项的基础上,孵化品牌团日活动。

猜你喜欢

团支部团干部团组织
新时代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思考
探究通过基层团组织提升青工工作状态的方法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湘西北第一个团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
中学团支部希望得到指导
百名专业团干成才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