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数字化”保护探索*

2020-12-08

山西青年 2020年14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少数民族文字

邵 晰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不仅是少数民族在时代变迁中日常活动形成的区域性文字,同样也是中华民族人文的瑰宝。保护和珍藏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不仅可以维护多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局面,促进各民族取长补短的观念加深;同时能够借助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中的内容,了解少数民族不同时代的历史和其对中华民族形成推动的价值。只有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才能保证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能够传承,完成更多文化制度的创新。

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数字化”保护的定义

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进行保护,如果仅仅按照传统的保护手段,就会鞭长莫及。这主要由于少数民族所处的历史成因很难发生根本性改变。一方面,与汉族不同的是,少数民族分布较为分散且语系、语种众多,所形成的文字也众多,这就造成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任务量较大,在保护过程中需要分别根据不同地点、不同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搜集和整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1]。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传承语言和文字的形式与汉族不同,汉族有基本的史官记录,流传于世。但是少数民族在历史上经过了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的侵占,在迁徙和转移过程中又被不同文化同化,且记录的方式依然保留着原始风俗习惯,例如:草绳记录、石刻以及佛龛等,这些神秘的文字和语言很少有人能够阐述其来源,且完整的语言和文字都需要实地考察并利用科学化手段进行拓本的编制,例如大理石碑上就记载了白族的语言,但是如果将石碑带回研究,很容易破坏。只能利用影像描摹拓本,或者用专业手段影印。如果采用传统手段抄录也较为费劲,且很多语言文字所落成的地方较为神秘,很难确定位置,需要大海捞针的寻找,寻找以后也很难保留。有些时间久远、对少数民族已经没有指导意义的文字,却因为没有提前辨别,花费大量时间开展保护工作。例如一些职业词汇,类似巫师、牧民等,随着时代变化已经不再适用,就需要节省时间,粗中选细,保证最终遗留的语言文字是有意义的。

因此,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更多的是采用数字化手段。这种数字化手段是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资源,其中有云平台、云储存模式,能够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自动整理归档,减少流失的可能性。同时利用数据库和数字刻印技术,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按照时代年限、种族、用途等进行分类,并且制作光盘和电子版课件,能够转化为技术资源,提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层次感[2]。数字化技术近年来不断更新,其中最为关键的技术就是信息资源聚合,通过网格化的状态,随时将申报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录入,不仅缩短了手抄时间,还能做好标注。同时,只要录入残本和输入语言信号,根据少数文字和小段语言音频,就能调出其基本信息,并且对其分布的范围进行定位和集中,为语言文字保护协会提供了保护规划的契机。协会能够安排专人进行实践,及时的杜绝了少数民族文化流失的可能性。

二、当前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数字化保护的不足

(一)技术引进不足,资源配备不够完善

现阶段,尽管具备了数字化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认识,但是仅仅停留在形式化阶段。一方面,由于没有建立语言文学保护机制,对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的责任与权力并没有明确,造成语言文字保护工作迟迟难以开展。另一方面,由于没有配备专业的技术性操作人才,且因为对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缺乏认知度,对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分类工作难以展开,在利用数字化手段数据库进行存档时常弄错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从属关系。对于如何操控影印和电子设备,也不具备一定的技能基础,促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敷衍了事。而且,缺乏定量的资金引进高新设备,在处理大量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任务时,许多工作人员往往力不从心,难以正确有效的实施策略。另外,由于缺乏对保护人员进行审核和管理,大部分人员思想道德水平难以跟上,不够重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工作,在面对实践任务时常互相推诿,仅仅停留在操作技术,很多信息来源都有错误倾向。

(二)保护体系较为混乱,缺乏规范性

虽然大部分地方都开始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但是没有达成默契度,对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方向出现了交叉点。有的保护局刚刚将某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数字化挖掘,其它保护协会声称早已用传统手段进行保护。往往因为保护体系没有构建,缺少规划设计,对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模糊不清。有些保护协会为了提升自己的保护成绩,没有调研清楚某地的真实情况,就强行进行数字化保护。没有明晰当地少数民族的产权,就利用数据库系统进行录入收档,从而损害了少数民族的利益。

三、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数字化保护的基本策略

(一)建设信息网络基地,引进稀缺技术,加大信息审核制度和人员考核力度

需要建立数字化与少数民族发展对接一体化的实践基地。以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作为文化宣传导向,加大各部门合作的配合力度。力图在少数民族构建密集的情报网,在少数民族各区域建立密集的文化站、文化保护局、网络信息中心,发挥联动作用。同时,在社会培训和招聘一批掌握数字化技术的创新人才,以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为宗旨,在学校专门开设少数民族语言课程,对接语言复合型人才,前往少数民族当地进行搜集整理工作。同时,对数字化技术保护的人员进行分工,对权责和各项技能进行严密划分。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处理过程中的编码技术、信息加密技术以及云存储技术等反复检验,对人员操作的步骤监督,定期进行考核,以实际保护的成果为依据,给予晋升空间。

(二)培养少数民族本土人才,当地教育与保护协会对接

必须加大少数民族本土人才培养的力度,以当地的教育为载体,吸引大量的当地人才进入教育中心并从事数字化整理工作,结合少数民族当地的语言文字优势,开发出独树一帜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设计模式,建设语言文字学校,对表现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安排社会岗位。另外,明确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产权条例,对各民族不同语系和语种的所有权严格划分,确立少数民族传承人的身份,以各民族团结合作为基础,在组织少数民族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由当地人才和传承人带领,挖掘出原汁原味的语言文字交流模式。让汉族学习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习汉族语言文字,共同奋斗,回馈社会。

(三)建设特色语言文字文化体系,引导少数民族规范化语言文字

在不同的地点使用统一的语言文字,以少数民族使用的场景和使用功能进行划分,树立少数民族规范性的语言行为习惯,培养少数民族用文字记录行为的美感体验,帮助少数民族规划未来使用语言文字的走向,以不同场景为核心,借助规范性语言进行记录,可以缩短数字化保存的时间,同时,让数字化保护变得有条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是新时代我国各民族和谐发展的关键性举措。它不仅对调和社会矛盾有积极意义,还能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当代历史借鉴依据。而传统的保护工作无法切实有效的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记录和搜集,有极大的流失可能性。借助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可以精确的做到严密保护。本文对如何进行数字化保护提供了策略,望予以探索。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文字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语言文字规范 中华通韵(征求意见稿)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