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阈下加强高职国际班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究*

2020-12-08

山西青年 2020年14期
关键词:立德爱国爱国主义

杨 理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旅游商贸分院,江苏 无锡 214045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多次提到“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本。“立德”出自《左传》“三不朽”(立德、立功和立言);“树人”出自《管子》:“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历代教育家们也都强调:教育之本在于树人,树人之要在于立德。[1]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具备“三德”,即明大德、守公德和严私德。而其中的“大德”可以理解为“有爱国之心,强国之志、报国之行”,显而易见“大德”即“爱国”。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是立德树人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又因为青少年时期具备两个特性:一是思想尚未成熟又易受外界影响;二是历时长,所以爱国主义教育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只有从娃娃抓起,在每个教育阶段循序渐进地、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扎根于广大青少年心中。

国际班的在校学生是我们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份子,但其具有独特的一面,独特之处在于他们即将出国深造。出国后他们的言行是否依然符合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标准,是否能不为外力所动始终把国家利益放第一位,这些都和爱国主义教育息息相关。

2017年美国马里兰大学毕业典礼上,中国留学生杨苏平(音)作为毕业生代表之一受邀演讲。演讲中她的那句“来美国是因为美国空气香甜,有种奇异的奢华”让所有中国人唏嘘;2018年,一位去台湾做交换生的山东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到台湾后不久在网络媒体上发表对祖国过激言论;2019年,有部分大陆留学生因为金钱诱惑、不顾国家荣誉参加了不正当的游行。

以上事例无一不验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总书记还叮嘱,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2]以上事例中的留学生,有高分数,高文凭,但是缺失了最根本的德行,由此可见,现如今加强广大青少年立德树人教育依然不可小觑、刻不容缓。爱国主义教育更是我们迫在眉睫且需要长期坚持的重要任务。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究

(一)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完善的教育体系的制度支撑

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全面渗透到教育体系各个层次。务必贯穿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领域,并且融入到各学科、教材、管理体系中去。

以本人听过的一堂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为例,内容是论职业能力。任课老师用北京大兴机场为例导入新课,提问学生作为新世纪七大奇迹之一的北京大兴机场体现了我国的什么能力,再而循序渐进地把话题引到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完美结合,既紧扣时代热点和主题,又实时地激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再比如,在教材的编写中,除了德育课教材,文化课教材也应加入爱国主义内容。语文和历史教材可以用爱国事例为题材,甚至数学教材也可以和当下时事热点相结合,比如用我国强大的神威超级计算机为素材编写数学题目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合理的课程设置支撑

合理的德育课程设置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保障。学校需确保每个年级每个班级都有思政教育课,保证课时数。杜绝有些学校以各种借口压榨和减少,甚至取消思政课。除思政课外,学校还应开设辅助德育课的相关课程,比如传统文化课程。

以我校高职国际班目前课程设置为例:四年国内课程重英语和专业课,一二年级有思政课和传统文化课,但课时很少。到了三四年级,则完全没有了思政课。整个课程设置中思政课比例明显过低。建议国际班课程设置时,加大立德树人教育和思政课比例。

其实这样的情况在很多高中国际班也普遍存在。他们用国外教材、聘国际老师、重雅思成绩、重出国学科成绩,却没有把培养国家认同感的历史课、思政课、传统文化课等放到一定的高度,其后果将是很可怕的。

在保证思政课课时的前提下,课程形式和内容也应丰富多彩、与时俱进。可以是必修课、选修课、网络课、实践课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比如今年年初全国经历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学生自我隔离在家,教育部门适时出台思政和疫情防控知识教育线上课堂,让学生在家就可以学习,及时关心全国抗疫情情况,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之情和爱国之行。

(三)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建设支撑

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以我国建国70周年为例,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可以是传统的教育形式,比如各班利用黑板报、海报、宣传橱窗以及晨会、班会等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并且教育的输入和输出都十分必要,爱国教育不能一味的灌输,更需要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多组织同学们对爱国主题的自主讨论。及时了解了学生的想法,才能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稳定青少年尚不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拨正有些学生偏驳的想法。

也可以是新颖的教育形式,打造微歌曲、微作品、微视频,抒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例如,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当下拥有庞大流量的抖音APP制作爱国主义系列视频,宣扬爱国主义教育。

还可以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参观爱国主义基地;开展志愿者活动;聆听国防教育大讲堂等。

(四)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优秀的思政老师支撑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思政老师这个重要推手。想要爱国主义教育事半功倍,思政老师需要具备以下要求:

1.有浓厚的爱国之情,表里如一。

2.有时代性、国际性,与时俱进。客观不偏驳。

3.本身具有人格魅力。因为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学校也应对思政老师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支持。

(五)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所有教育者的支撑,尤其是班主任的支撑

爱国主义教育凭思政老师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是立德树人的传道者。只有这样,青少年们才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深植爱国之心。

在这些教育者中,班主任是和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人,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因此,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班主任的支撑。班主任的教育也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以国际班的爱国主义主题班会为例,同样是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内容就不能简单套用,需要结合国际班的具体情况。可以把留学生如何维护国家尊严引入主题班会中,网上搜寻以往的留学生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三、结语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要加强立德树人教育,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际班的学生们,更是应该在出国前就应坚持不懈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使其厚植爱国情怀,怀有强国之志,实现报国之行。出国后,仍然应坚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化外力为内力,最终让他们在实现“个人梦”的同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终成为能够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立德爱国爱国主义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诗歌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性和诗人写作
爱国主义教育